CCSER儿童失踪预警平台:

校园安全一定要重视情报搜集、研判工作,不能仅停留在训练被动的案发后的快速反应层面。 家长们要给孩子多一些应激反应训练,少一些知识说教,知识说多了,突发危险面前往往更容易懵圈。 我们同情受害人、谴责犯罪嫌疑人的同时也要认真思考一下,是谁?又是如何培养出这样的变态的?

新闻

6月28日中午11时30分,上海徐汇区的世界外国语小学门口一男子持刀伤人。据上海警方通报称,嫌疑人持菜刀砍伤3名男童及1名女性家长,随后嫌疑人被当场控制,4名伤者迅速送医救治。目前,2名受伤男童经抢救无效死亡,另1名受伤男童和女性家长无生命危险。经初步调查,犯罪嫌疑人黄某因生活无着产生报复社会念头,进而行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上的案例

2018年4月27日,陕西米脂县第三中学学生放学途中遭犯罪嫌疑人袭击,造成19名学生受伤,其中7人死亡。原因是报复社会

2016年4月24日下午18时许,江苏邳州市发生杀小孩事件,六名儿童受害,其中当场死亡两人。原因也是报复社会

2016年11月25日11时40分许,陕西汉中三里村小学附近发生砍人事件,导致7名学生受伤。嫌疑人逃跑中又砍伤2名路人。原因依然是报复社会

2014年10月6日下午有网友称,河南驻马店市平舆西塔寺街发生砍人事件,其中,4名小孩被当街划伤,其中2人伤势较轻,2人伤势较重。原因还是报复社会。

2010年4月至5月,连着发生9起针对儿童的砍杀案件,原因基本都是一句“报复社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报复社会的变态,总是选择孩子下手?这种人有什么行为特点?家长、学校在预防上又能做点什么呢?多年从事刑侦、情报分析工作如今专注做儿童反侵害工作的张永将老师告诉我们,这样的犯罪嫌疑人大多具备以下特点:

01、大多是男性,身材普遍不够强壮,在雄性社会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

02、不善言辞,语言沟通、交流能力较弱。因而更多表现为沉默寡言。

03、习惯压抑情绪,但报复心重。往往不敢正面回击压力、挫折,而选择暗中报复。

04、行为控制能力较弱,容易激动,常伴有打、砸等暴力行为

05、对自身控制力缺乏自信,攻击虽具随机性,但是目标选择却很明确指向最为弱小的儿童群体。

06、部分此类攻击者,通过攻击行为获得生理上的快感。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态?这种反社会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对于反社会人格的形成,张永将认为和人的挫折体验尤其是童年期的挫折体验和应对方式有很大关系,挫折感长期困扰,得不到解决,就容易形成反社会人格障碍。

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心理状态关注度不够,在孩子发生人际冲突时忽略孩子自身对冲突的归因盲目采取所谓的批评教育,导致孩子口服心不服,表面不敢反抗,内心却种下报复的种子。或者过分纵容孩子的“小报复”行为,让孩子养成了“不吃亏”的特点,你来一拳,我必还一脚,还不上就不罢休甚至迁怒前来阻止的人。长此以往就特别容易形成这种遇到挫折转而报复社会的行为模式。

作为家长,我们不希望孩子成为受害人,我们更不希望孩子成为反社会的人,平时我们该如何做好孩子的挫折体验训练?

张永将:有一次我在一个飞虎营公开课讲座的现场,邀请小朋友上来做互动;互动的主题是,万一遇到坏人挟持,把刀架在脖子上了你该如何应对。很多孩子举手上来,其中一个男孩自告奋勇,信心满满的上来。不知道他和谁学的踩脚+肘击的防身术技能,但是在绝对力量面前这些都是徒劳,他被我用警务抓捕的技能控制在地面,毫无还手之力。这个体验对他来说非常糟糕,于是他恼羞成怒一直追着要攻击,后来妈妈给带下去了。

听负责活动组织的老师说,那个孩子还一直嚷嚷要拿椅子砸死我,周围人各种劝也不管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的暑期,这个孩子参加了我们飞虎营的6天5晚的营地活动,期间他和另一个孩子因为吃饭发生口角,生活老师劝说的时候他挥拳就要打老师,我抓住这个机会做了一个完整的挫折体验教育。篇幅所限,不做过多赘述,原则是界限分明;流程是允许可控状态下的攻击行为但绝不对人、让他将不良情绪发泄出来、缓和对话表示理解他的行为,并问他的情绪奔溃的原因;最后一步让他明确一点:真正有能耐的人不是拳头最硬的而是能够将最硬的拳头装进口袋的人

最后这个孩子的话也特别打动我,他说“我保证我的拳头不会再碰到任何一个自己人”。因为他记住了飞虎营的要求:我们绝不放弃武力,但我们也绝不滥用武力。

同时也说明,如果孩子的不良情绪不能得到有效的释放,一味对孩子提要求和控制,只会让孩子压抑情绪,口服心不服,进而形成报复心理。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一项针对北京和广州 儿童 心理的比较测试最近有了初步结果。研究人员发现,北京儿童抑郁指数总体偏高,而广州儿童则较多表现出攻击行为。

张永将:现在的孩子们压力真不小,经常看到很多孩子到周末、假期甚至平时的课余时间被家长们领着在各种补习班中穿梭。我想孩子们大概都是在“我是为你好”的要求和“为了不想让父母失望”的压力中不断压抑着自己的情绪吧。宇宙是讲能量守恒的,其实你今天怎么给他的压力,他将来就会怎么还回来。也验证我们犯罪心理上常见的现象“从小是受虐者,长大是施虐者” 因此也希望家长朋友们能够多多关注孩子的内心,多让孩子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体育运动包括一些冒险体验,同时要允许孩子哭泣、发脾气等行为,这是他们发泄不良情绪的通道,我们只需要帮助他控制好必要的限度就行了。

最后,针对这种反社会的攻击行为,学校、家长怎样做能够最大化预防这样悲剧的发生呢?

张永将:其实校园、儿童作为固定目标,处于明处,保卫学上针对这种在明处的重点目标大多数采取外紧内松的策略,加强外部戒备、增强威慑力。

例如2010年接连发生多起闯入校园的砍杀案件之后,基本上学校都配置了全副武装的安保人员和必要的安保设备。所以,此后闯入校园行凶的就少了很多。

但是接连发生都是校园门口的砍杀案件。

2014年我去海嘉国际学校讲安全课程,就和他们提出校园安保人员不应该在校内,而应该是把重心前置,注意校园周边的人员观察与记录。

校园安全一定要重视情报搜集工作,不要被动等待案件发生后再提高所谓的反应速度。

安保工作前置,做好安全情报搜集工作,结合前面所提到的可疑人员的可疑行为模式统计。经过一段时间的统计就能够及时发现隐藏的、潜在的攻击者,提前做出预判和驱离等措施。而不是等到案情发生之后才做反应,这个反应再快也无法弥补伤亡的损失。

家长们要给孩子多一些应激反应训练,少一些知识说教。

知识内容讲的越多孩子在这种问题面前越容易懵圈,因为家长们给孩子的安全教育中太多“不能”了,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在犯罪嫌疑人举起刀的那一刻,他的脑海里蹦出的全是你说的“不能”,不懵圈才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肌肉记忆、条件反射一定是比知识层面的认知反应更快的,所以我们往往在手被针扎破的时候是先下意识缩回手然后才意识到自己被针扎了的。

截止到2020年08月12日,CCSER 已拥有500多万守护者、近3万家守护站,直接找回走失儿童1047名。
CCSER 的目标: 将失踪终止在第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