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贫困户来说,除了收入上的“账面脱贫”,往往因为病、残、弱等原因,导致生活上面临一些困难,而这些影响生活质量的“小事”,却是决定其是否能够真正分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红利的关键。8月5日,记者了解到,昌乐县红河镇从贫困户最关心、最现实的小事着手,逐点逐面攻坚克难,用更精准的“绣花功”,交出高质量的“脱贫账”。

成立三级扶贫“小分队”,确保精准帮扶不留“盲区”

如何把帮扶举措送到贫困户心坎上?首先要弄清楚贫困户为哪些事情所扰,才能做到精准施策,为此,红河镇成立了三级扶贫“小分队”,确保精准帮扶不留“盲区”,排查整改问题不留“死角”。

镇级层面,红河镇抽调民政、社保、规划、扶贫等9个业务部门骨干人员,根据政策清单组成5个专项扶贫“小分队”,对贫困群众落实政策、家居环境、群众满意度等情况逐一梳理,列出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

社区层面,由帮扶责任人、村党员干部组成“小分队”,通过现场办公、集中观摩等方式,对各村的重点户集中全社区力量打“歼灭战”,实现“补短板、强弱项”。

村级层面,红河镇创新“集中帮扶日”制度,固定每个月第一和第三个周六为“集中帮扶日”,帮扶责任人全部下沉到户,上午与贫困户沟通感情,了解其内心所思所想、所需所求,即时解决问题。下午各帮扶责任人交叉互访,互相检查,深入摸排,全面解决问题、补齐短板,避免“灯下黑”。

红河镇组成5个督查小组,逐村逐户找短板、查弱项,实行首查负责,谁检查的问题,谁负责验收销号。对整改不到位的,综合运用《镇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社区、村积分制考核办法》等制度,顶格处理,严肃追责。

一家三口每个人根据不同情况落实相应扶贫政策

在红河镇,扶贫小菜园、扶贫小康道、扶贫小暖包、扶贫小药箱,几乎是每户贫困户家中的标配。

“院子里的这条路是村里给铺的,还改造了厕所,孩子上学和我们老两口吃药看病都有保障。”说起现在的日子,红河镇贾家成官村的贾庆远言语中充满着喜悦和满足。

今年66岁的贾庆远体弱多病,妻子患有唐氏综合征,14岁的女儿上初中,成绩名列前茅。记者在贾庆远家看到,窗明几净,物品摆放整齐,加之庭院菜园管理得当,贾庆远家被评为县级“美丽庭院”示范户。因卫生保持得好,还获得了奖励,得到了水桶、扫把等用品。新房墙上贴着一张“扶贫全家福”,照片中贾庆远一家三口和扶贫干部王金宝、贾树孝都笑得十分开心。

客厅墙壁上挂着一个“精准扶贫暖心包”,记者打开看到,建档立卡贫困户档案材料整齐放在包里,户口材料、住院病例、扶贫小卡片等清晰明了。

茶几下的小药箱里装得满满的,都是治疗高血压、感冒发烧等的基本药物,这都是家庭医生每次带来的。贾庆远家是“因病致贫”,为有效解决难题,红河镇探索建立县医、镇医、村医“三师共管”机制,划片包靠,上门诊疗,变“被动求医”为“主动送医”。

红河镇瞅准群众“烦心事”“揪心事”,统筹落实教育、医疗、民政、社保等各项政策,凡是贫困户享受的政策、实有的收入,项项有支撑,件件有证明。贾庆远一家三口除了都享受着分散特困供养,每个人还根据不同的情况落实相应扶贫政策:贾庆远有扶贫项目收益分红、富民生产贷分红等,妻子有残疾人生活补贴等,女儿享有助学金和困难学生生活补贴。

以扶志促脱贫,实行贫困户积分制激励管理办法

脱贫是攻坚战,稳脱贫则是持久战。红河镇着力研究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以农业大片区开发理念,探索“党支部+合作社+项目+贫困户”办法,以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以产业化联合体的方式,差异化、错位式规划布局农业产业园区,高标准建设荣华环水岭田园综合体、桃花源现代农业产业园、花菇小镇等项目,将扶贫项目建在农业园区里,推动集体与群众“双增收”。

建立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监测帮扶机制,严格落实村党员干部、帮扶责任人职责,即时发现,即时纳入,即时帮扶,防止因病因灾因意外而致贫返贫,实现政策落实及时衔接。以扶志促脱贫,实行贫困户积分制激励管理办法,根据贫困户主动就业情况、卫生保持情况、发展产业情况等,分别赋分,划档奖励,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改变精神面貌,让贫困群众做到敢想敢干、能干会干,稳定脱贫。

红河镇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县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围绕“四个聚焦”,打赢“四场硬仗”,稳步推进问题清零和质量提升“两项行动”,逐步建立起“一类问题、一套办法、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以扎实的工作,过硬的作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今年7月,山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通报表扬2019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昌乐县红河镇荣获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责编: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