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干先驱报》10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印度已向俄罗斯转达“早日结束与中国边境军事对峙”的愿望,由此引发印度在中印边境对峙问题上的立场有所松动的猜测。但有观察人士注意到,印度国产武装直升机连武器都没配全,就被部署到边境;印度空军接收的新型“阵风”战斗机也已经开始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喜马偕尔邦进行夜间飞行演习。此外,印度正加紧寻找中国商品替代国,最近的一次民调更是显示,七成以上的印度人认为印度军队能战胜中国军队。那么,印度向俄罗斯转达的缓和意愿,又有几分真诚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斯科正悄悄与中印秘密谈判?

报道称,印度希望中印边境对峙能够尽快结束,以确保几个月后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和上合组织峰会取得成功。报道披露,目前,莫斯科正悄悄与印度和中国举行秘密谈判,以帮助两国解决问题。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和上合组织峰会原定于今年7月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有关会议被推迟。莫斯科目前计划在10月举行会议。印媒分析称,印度外长苏杰生可能于下月对俄罗斯进行访问,并出席金砖国家外长会。届时,中国外长王毅也将出席,俄或将制造中印外长单独会面的机会为中印紧张局势降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资料图)

据《印度斯坦时报》报道,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8日表示,如果印中能“达到某种平衡”,就可以一劳永逸地克服分歧,但实现这一平衡是两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这是他近10天来第二次就印中关系表态。他曾在中印第五轮军长级会谈前夕称,“与中国保持平衡并不容易”,并强调在确保边境和平与安宁的前提下发展与中国的关系是历届政府对华政策的基础。

印度地缘问题专家贾雅德瓦表示,苏杰生的两次表态向中方传达了一个共同信号:印度对边境问题的强硬立场虽然短期内不会改变,但双方仍有推动关系转圜的空间,也需要一起寻找改善关系的途径和手段。

印度边境军事部署仍在进行

不过,表态归表态。印度在行动上依旧是一副咄咄逼人的气势。

据美国《防务世界》网站报道,印度空军接收的新型“阵风”战斗机已经开始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喜马偕尔邦进行夜间飞行演习,该地区位于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以南。

《印度斯坦时报》援引政府消息人士的话报道,这些“阵风”战斗机训练演习的位置距离实际控制线较远,以免被解放军的雷达识别出战机的频率信号,并防止战机被干扰。据报道,“阵风”战机也可以在拉达克地区训练演习,因为它们配备了可编程信号处理器,这使得战机能在发生敌对行动时改变自身的信号频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有印媒8日报道,印度空军向所谓的拉达克地区部署了国产轻型战斗直升机LCH。报道称,上周末,两架LCH直升机从班加罗尔飞抵所谓拉达克地区,并在列城空军基地和其他空军基地(包括前沿地区)之间进行了武装巡逻飞行。

报道称,这次部署是应印度空军要求进行的。当这两架LCH直升机露面时,印度空军副司令哈吉特·辛格·阿罗拉就在其中一架上面。这架LCH从特霍伊斯起飞,飞至温度高达36度的高海拔前置直升机停机坪,向空军副司令完整地演示了在极端条件下的操作。在飞行过程中,LCH越过了多个山口,甚至还对高海拔目标进行了模拟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记者在所谓拉达克地区拍摄到的LCH照片

不过报道称,尽管这些飞行有力量投射的目的,并且对国产装备的信念展现是有价值的,但LCH目前并没有装备完备的武器。报道称,LCH缺少关键的反装甲导弹和Mistral空对空导弹,目前它只能依靠70毫米火箭弹和下颌部位安装的机炮。

印度人凭啥认为能战胜中国?

不仅如此,印度国内的反华情绪也是一浪高过一浪,并且,印度的迷之自信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久前,印度的民意调查机构卡维洞察进行了一项名为“国家情绪”的民调测试,结果显示,72%的印度人自信地认为,印度能在和中国的对抗中获胜;只有9%的印度人民回应“我们不能打赢中国”;另有10%的人认为两国最后会陷入僵局;还有9%没有发表意见。

在另一个问题上,“印度是否应该通过战争手段解决和中国的边境争端”,认为“应该”的民众比例高达59%,只有有34%的人认为不应该;在“封禁中国app和拒绝中国公司的合同是对抗中国的正确途径吗”这一问题上,91%的受访印度人都选择了正确。由此可以看出,印度国内得民族主义情绪空前高涨,战争呼声也越来越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专家分析指出,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发生以来,印度朝野都显示出强烈的民族主义狂热情绪,这种民族主义狂热催生了印度国内较强烈的反华情绪。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仅中国政府没有以行政手段限制印度企业在华的发展,甚至中国民众也没有发动引人注目的“抵制印货”运动,反印情绪在中国几乎无迹可寻。

其实,从新闻画面上看到的印度反华浪潮,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十多年前中国的抵制日货浪潮。两个浪潮的根源其实是是一致的:历史创伤和相对实力弱小造成的自卑感。

在中印关系上,中印两国在历史创伤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集体记忆。对中国人来说,1962年的中印战争只是我国西南国境线上的一场小战争,没有给中国带来什么巨大损失,也没有对中国的国际地位造成负面影响。印度方面则完全不同。虽然1962年印度方面率先挑起战争,但印军很快被中国军队击溃,在边境战争中惨败。此外,这次惨败使得让自诩第三世界和“不结盟运动”领袖的印度在国际地位与号召力上一落千丈,从而对所谓的“中国威胁”尤为敏感。

只不过,当年中国政府在面对反日浪潮时表现出成熟的战略定力。中国政府敏锐地意识到,大范围的抵制行为不但无法实现爱国主义目标,还会损害中国和中国人民的长期利益。面对一系列抗议活动,中国政府采取了理性的应对态度,没有被民族主义情绪左右而停止中日经贸谈判。

反观印度政府,疫情发生后,印度防控不力,感染人数迅速增加,印度在边境挑事,是为了转移民众视线,转移国内矛盾。可是现在,被撩拨起来的民族主义情绪就像一把双刃剑,正在裹挟民意,影响印度的政治军事外交。即便莫迪长袖善舞,也左右为难,骑虎难下了。(李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