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8月12日讯 文明的脚步一旦扎根,城市的变化日新月异。亮丽整洁的街道、安全通畅的交通、文明有礼的市民……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的哈尔滨,众多元素融汇成城市文明“底色”,彰显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成效。

今年是全国文明城市复牌考核和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总评大考的“双考之年”,以创建为民的情怀、坚持不懈的努力、求真务实的作风,哈尔滨市正不断丰富着文明城市的色彩与内涵,让文明真正成为拉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新动力。

和谐宜居之城写满“获得感”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生活其中,不断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哈尔滨市牢牢把握这一核心内涵,始终围绕“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的根本宗旨,推出一批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工程,推动公共服务全面升级。

“创城给百姓办实事,老旧小区改造让我们的获得感满满。”在哈尔滨市道外区红旗小区一区老旧小区改造现场,望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想着居住环境即将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居民梁华充满期待。

百姓的需求在哪里,创城的目标就定在哪里。面对全市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的物业弃管、环境脏乱差等共性问题,今年,哈尔滨市继续以创城为牵动,加大城市拆违和老旧小区集中改造力度。全年计划改造老旧小区1500万平方米,共涉及居民23万户。随着改造工程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退去了曾经的斑驳,整洁宜人的环境换来了百姓满意的笑颜。

不仅是老旧小区改造,与民生相关的“天大小事”哈尔滨市都在持续发力。2019年,哈尔滨市累计拆除违建2万余处,近400万平方米;解决1.9万户棚户区改造逾期未回迁、20.6万户无法办理产权证历史遗留问题。改造老旧城市管网近102公里,新增供热能力700万平方米,新建市内道路近200公里,施划停车泊位6.1万个。主城区垃圾密闭运输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幸福是什么?对百姓来说或许就是从空气清新、水清岸绿开始。近年来,哈尔滨市坚决打好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换来人居环境极大改善。2019年哈尔滨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4天,松花江流域断面水质优良比率超过国家标准23.1%。

硬件建设让城有颜值,软件建设让城有品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的嵌入,让城市管理更“智慧“。“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深入让“办事不求人”、“最多跑一次”成为政务服务的常态。在2019年度全国32个重点城市网上服务能力总体指数排名中,哈尔滨市由2018年度的全国排名第十跃升为第六,“一网通办”能力处于全国前列。

崇德向善之城志愿之风蔚然

城市的文明,归根究底就是人的文明,人心所向正是城市文明精神所聚。

日前,一场道德模范暨疫情防控先进典型基层宣讲活动在哈尔滨市举行。5名来自基层的道德模范和疫情防控先进典型向与会人员讲述了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忠诚履职、敬业亲民,在社区志愿服务中心系百姓、无私奉献,在疫情防控面前敢于担当、逆行而上的先进事迹。朴实诚挚的语言、鲜活感人的事例让在场听众无不为之动容。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哈尔滨市坚持从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入手,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后涌现出以马旭、孟广彬、贾秀芳、谢尚威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道德模范。在楷模的带领下、在文明的感召下,越来越多市民加入到爱心奉献的行列中来,崇德向善的精神在冰城蔚然成风。

在哈尔滨市道里区海富康城C区卡点,每天都会看到大学生安鑫和她的母亲以及年逾古稀的姥姥轮流值守的身影。“社区是防疫的关键,能作为志愿者来为大家守护家园,我们觉得很光荣。”谈起做志愿者,安鑫的话语朴实而真诚。而安鑫一家祖孙三代投身志愿服务的初衷正是哈市9万志愿者内心真实的写照。

从城市到农村,从社区到街巷,从机场到车站,从医院到家庭……在疫情防控期间,9万名志愿者的身影遍布冰城大地,在冰天雪地、烈日炎炎中无私奉献守护着城市的平安。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哈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的成效、发展的态势,得到了最真实的检验和最充分的体现。呈现出更加全民化、更加组织化、更加专业化、更加信息化的特点。”哈市文明办一份统计数字显示,防控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全市参与志愿服务队总数3405支,志愿者人数93392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40余万人次。一大批拥有不同专业技能的志愿者按需求配置资源、精准对接,更表明哈市志愿服务实现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变。

厚植文化之城素养从心迸发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犹如指挥棒,推动人的素质全面提升、文明素养从心迸发。

哈尔滨市通过文化创城形成创城文化,群众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积极参与,成为创城的主力军。

走进哈尔滨市各大公园广场,以道德长廊、文化标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主题的指示牌和景观形式多样,交相辉映构成一幅文明和谐画卷。

在哈尔滨街头巷尾,各类音乐活动让城市处处是舞台、时时有歌声;打造的39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城市注入“红色力量”;元宵节猜灯谜、端午节赛龙舟等活动,更是用传统文化氤氲核心价值观。

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欧陆文化、音乐文化、冰雪文化,加之黑土文化、闯关东文化、金源文化在哈尔滨交汇成“城市文化”,带动城市品质气质不断“拉升”和“蝶变”。

近日出台的《哈尔滨市繁荣夜间经济实施方案》更是让“夜经济”成为哈尔滨城市文明的新亮点,成为文明创建的新发力点。

在和谐稳定的城市氛围中,文明有礼的市民更为文明城市“添彩”。为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优势,在疫情防控期间,哈尔滨市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发布垃圾分类动员令,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营造出良好社会环境。

在号召之下,市民主动参与“文明健康、有你有我”公益行动,自觉革除各种危害健康、污染环境的不文明、不卫生行为,树立讲文明、讲卫生、防疾病的良好习惯;积极推进“文明餐桌、公筷行动”“垃圾分类”和爱国卫生运动,遵守社会公德,爱护花草树木,维护市容环境,争做文明守礼好市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提倡绿色环保出行,有序停放共享单车、拒绝酒后驾车,争做文明出行倡导者、引领者、实践者,以千千万万个干净整洁的“小环境”构建美丽和谐的社会“大环境”。

文明于人,是沉淀的品德;文明于哈尔滨,已成为城市执着的精神追求。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哈尔滨始终保持永远在路上的姿态,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