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上旬的洮南市洮府乡桥南村,庄稼地里果实累累。时隔两年,记者再次来到这个村。白城市林业和草原局驻桥南村第一书记闫政上午刚刚结束出差任务,下午便马不停蹄赶回了村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欢迎你们来到桥南村,与两年前相比,是不是有变化?”闫政说。

“我记得以前刚入村的时候道路两侧没有树。”记者说。

“是的,2018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后,我们就研究美化村屯,现在村里的道路已经实现了一街一景,各种果树、景观树种类非常丰富,而且我们采用专业队伍进行树木的栽植和管护工作,苗木成活率达到95%,绿化效果十分明显。”闫政边走边介绍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的花真漂亮。”记者被村路一侧五颜六色的花墙吸引住了。

看到自家围墙外有人在聊天,村民杨茂泉从屋子里走了出来,“呦!闫书记,我正找你呢!我家杏熟了,之前去给你送一些尝尝,没见到你,现在还在冰箱里放着呢!你等会儿。”说完转身进了屋。

院子里,一棵大杏树如伞撑开,为大家提供阴凉,庭院里长满了豆角、大葱、辣椒等蔬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出来时,杨茂泉手里捧着一盆黄澄澄的杏出来,“快尝尝,都是我家这棵杏树结的。”一口咬下去,酸甜可口,肉质细腻。

“老杨家这棵杏树非常有特点,我找市里的专家来看后才知道叫银白杏,正准备帮老杨在院子里多育几棵。发展庭院经济要尊重村民的意愿,还不能过于单一,既有蔬菜又有果树,增收的同时还能绿化村屯,一举两得。”闫政说。

“现在夏天一到,到处都是绿树鲜花,以前可想不到村里能这么漂亮。”杨茂泉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离开杨茂泉家,路上碰到了村民叶文检正拉着一袋袋青椒等蔬菜去市里销售。“都是自己家地里产的,拿到市里就能批出去。”叶文检说。桥南村距离洮南市区近,种蔬菜是农民的一条主要增收渠道,即使今年有疫情影响,庭院经济生产的蔬菜所受冲击也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驻村工作队员与村干部一起完成了贫困户庭院经济合同签订工作,保证了贫困户庭院经济收入不受影响。‘抓春耕,促生产’期间,我们还联系白城市林业和草原局加大人力投入,帮助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开展庭院经济种植,保障他们的收入来源。”闫政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里的‘扶贫车间’发展怎么样了?”记者说。

“走,我带你去看看。”闫政说。

在桥南村铭源糯玉米合作社,生产车间里的各项设备早已准备妥当,等待着再次繁忙的到来。

“我们生产的糯玉米销路很好,现在一年能卖出500万穗。还有十天,这院子里就又能见到堆积如山的玉米了,今年会比两年前你来时的工人还多,到时候每天将用工近百人,每人每天收入150元以上,村里的乡亲根本不够用,还得从其他地方招人。”合作社负责人齐满杰说。

“村屯的致富必须有企业带动,合作社解决了农民种啥、咋种的生产问题,也解决了劳动力就地转化的问题,还能为贫困群众提供长期稳定的扶贫收益,这是我们在产业扶贫上一直努力的方向。”闫政说。

“今年,闫书记还帮我们的产品在第一书直播间进行了代言推广,我们的发展更有信心了。”齐满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桥南村村部,谈到闫政,村长杨忠臣打开了话匣子:“2016年闫书记来到村里,到今天和大家打成一片,被群众认可,那是实打实干出来的。举个例子吧,周海涛是我们村的贫困户,媳妇离家出走,大女儿脑瘫,小儿子年龄小,周海涛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家里仅靠几亩地生活,日子过的非常难。闫书记多次自掏腰包帮助周海涛解决家庭困难,在接触中,他发现周海涛并不是对生活毫无追求,他担心的是自己外出工作,家里的孩子无人照顾。闫书记就从问题的根上入手,大女儿可以由周海涛母亲帮忙照看,又联系公益组织,为读小学的小儿子提供了小饭桌等日常照顾帮助,解决了周海涛的后顾之忧。现在周海涛在市里的环卫处工作,一年收入三万元左右,已经脱贫了。除了贫困户,非贫困户的困难闫书记也帮着解决……”

一年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在脱贫攻坚政策的支持下,桥南村不但脱了贫,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驻村帮扶近五年,在脱贫攻坚中破解了一道又一道难题,问到闫政有哪些最想说的话,他说:“希望桥南村在幸福的路上越走越好。”

吉林日报全媒体 记者:张磊 尹雪 编辑:赵树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