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2019山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制图:于海员

大海深处有人家,“绿水青山”满长岛

七八月份,长岛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远近的游客登岛游玩,家家渔家乐一派繁忙景象。

晨起,海风裹挟着雾气飘然而至,云山雾罩,恍若仙境。如今的长岛,已经看不出曾经育保苗厂遍地的情景。海天一色,成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一大亮点。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捕鱼业迅猛发展,长岛经济由此迅速崛起。八九十年代,随着扇贝等养殖热潮的兴起,长岛再次迎来商机。然而,密密麻麻的育保苗大棚将废水直接排入近海,鼓了钱包,却污染了环境。

2017年7月,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长岛纵深推进全域生态保护修复,将拆除育保苗厂、推进岸线整治修复提上重要日程。2018年,我省批复设立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长岛坚持陆海统筹、系统治理,把山水林海城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全力以赴抓好生态保护修复,全域打造绿水青山。一系列“硬核”举措纷纷出炉——

拆除全域80台风机,修复治理10个有居民岛31万平方米裸露山体生态;

岛外车辆“禁入”、岛内车辆“控牌”,在全省率先构建起全域新能源旅游公交体系,全域禁放烟花爆竹,集中供暖全部实现清洁能源替代,生活垃圾分类启动实施,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

累计拆除岸线育保苗厂86万平方米,旅游和自然岸线占比由38%提升至80%,完成近海养殖腾退1.26万亩……

通过持续不间断生态治理修复,多年未见的大叶藻、鼠尾藻等藻类在海岸丛生,白江豚、鲸鱼等高级海洋生物频频出现,斑海豹数量增多,鲍鱼等野生海珍品、渤海刀鱼等传统鱼类资源不同程度出现恢复,东方白鹳、黄嘴白鹭、苍鹰等迁徙鸟类数量明显多于往年。摄影爱好者王成军告诉记者:“近些年来,能明显感受到鸟类的新品种在不断增加,比过去有风力发电机的时候能增加30多种。游隼原来是看不到的,这两年它们在长岛做窝孵化,并且数量还相当多。”据统计,长岛境内发现的鸟类已占全国鸟类种类的24.2%。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持续发力海洋生态保护,2019年11月,长岛入选全国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如今的长岛,突出海洋、海岛资源优势,绿色环保的旅游服务业、生态渔业获得长足发展。

黑山乡北庄村通过能工巧匠之手,把村里的老屋改造成了高端民宿,再通过成立旅游合作社,把部分渔家老屋流转到村集体,由合作社统筹安排,着手打造高端特色民宿区。村党支部书记黄万平告诉记者:“一期总规模是十栋房子,投资780万元,我们争取年底把它完成。”老屋得到了重新修缮、加固,村民们每年不但能参与合作社分红,还能有三四千元的租金收入。

今年,长岛启动“渔家乐·民宿”产业转型提升三年计划,每年设立不少于200万元的“渔家乐·民宿”提升专项资金。旅游主管部门还聘请了专业的设计师,规划布局特色民宿聚落综合体。“我是第一批拿到贷款的,有了专业设计师的帮助,我的民宿提升了档次。”王沟渔家风情园“海田云谷”民宿的老板李解介绍。目前长岛共有22个村经营渔家乐项目,呈现由中低档向中高档转型趋势。

水清岸绿,渔业则游向深远海。6月11日,“长渔1号”深远海智能化大网箱平台到达长岛南隍城乡指定海域进行安装。南隍城村党支部书记李盛平告诉记者,这是全国首座5G深远海智能网箱,平台上配备有自动投饵机、水下检测等智能设备。待平台安装调试完成,搭载网箱养鲈鱼,预计两年能收获成鱼10万斤,养殖效益大幅提升。目前,长岛累计获批4处国家级海洋牧场、6处省级海洋牧场,开发生态海洋牧场26.7万亩。

长岛“退养还礁”,黄河口“退养还湿”,日照港“退煤还沙”……我省坚持生态优先发展路径,严格保护海洋生态,建设“海上绿水青山”,海洋生态环境持续向好。2019年,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90.03%,比2018年提升7.8个百分点。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李兆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