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 记者张彤 通讯员赵显志 陈会

8月11日早上在邓州市构林镇敬老院,70岁的老大爷李有山和十几位老人,自编自演了一出戏曲《接新娘》。“新娘”李有山顶着红盖头,引路的“新郎”戴着草帽改装的礼帽,“接亲”队伍的乐器手,有敲锣的,有拿着玉米杆、长杆水瓢当唢呐的,头上顶着树叶、瓜秧这些就地取材而来的花环。表演者一脸欢快,夸张而略显生硬的肢体语言,逗乐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也逗乐了表演者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每天早上都有表演,昨天是老人们走模特步,前天是大生产运动”,构林镇敬老院副院长马红伟介绍说,地雷战、青松岭、唱社会主义好,题材全是老人们耳熟能详的节目、歌曲。在构林镇民间舞蹈队老师、义工马小芹的导演和带领下,老人们唱红歌、做拍手操、排演节目。让入住的78位特殊贫困群体四集中兜底保障对象,感受到了敬老院集体生活的乐趣。

邓州市构林镇党委副书记赵银平告诉记者,今年投资200余万元,对敬老院内基础设施进行了提档升级,聘请专业设计人员对敬老院进行一对一设计,院内进行了高标准绿化、美化、亮化,同时对每个房间进行了粉刷,铺设了地板砖,安装了空调,配置了独立卫生间、电视机,全新的床柜及生活用品,统一了服装,为老人们提供了一个环境优美,生活舒适、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居住环境。物质生活条件改善了,文化精神生活也要跟上。从4月份开始策划、寻找适合的文体项目,希望通过丰富敬老院的文化娱乐活动,让四集中兜底保障对象住的开心、住的长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开始没有一个人愿意开口唱歌”,义工马小芹介绍说,住进敬老院的老人们年龄大、习惯独居与人交流少,还有一些是聋哑肢体残疾和智力障碍者。调动这些四集中兜底保障对象的积极性,让他们像镇上其他老人一样跳广场舞、唱歌、做拍手操这些健身活动,刚开始并不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四集中兜底保障对象情况十分熟悉的赵银平,马上想到了四集中兜底保障对象,老党员、志愿军战士孔范武。87岁的孔范武老人在丧偶之后,入住敬老院多年,年轻时参加过抗美援朝,一定会唱“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军歌。赵银平通过聊天和鼓励,老战士孔范武成了构林镇敬老院78名四集中兜底保障对象里,第一个拿起话筒当众唱歌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唱红歌、唱老歌,用歌声唤起了老人们内心深处的童年记忆。在欢快的生活氛围里,70岁的李有山和双目失明的马丰明一起表演《老两口学毛选》,不会说话的失语者王秋玉、主动扮演起了《接新娘》里披红戴帽的“新郎官”。现在构林镇敬老院里的老人们,开心的唱着红歌、打着快板、敲着锣鼓扭秧歌、演着小品学毛选,跳着舞蹈感党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构林镇敬老院坚持每天开展文艺活动制度,结合构林镇义工队和镇直部门及民间艺人每周开展的“送温暖、送文艺”活动,引导老人在文艺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文艺才能,并通过抖音、快手直播敬老院老人们的娱乐生活和日常生活点滴。用5月2号开始发抖音短视频,到现在已经发了400余条。目前,老人们已自发成立了快板队、锣鼓队、歌唱队、表演小品队、舞蹈队,共计5个文艺小分队,填补了孤寡老人们精神世界的空白,充实了孤寡老人们的精神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邓州市构林镇李营村幸福大院,“敬老从心开始、助老从我做起”,“要努力让老年人过一个幸福安宁保持尊严的晚年”,既是墙上的标语,也早已融入到实际行动当中。坐在幸福大院里乘凉的老人们,看到老熟人赵银平到来,纷纷打招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7岁的五保老人王金山,为迎接大家的到来,还拿起话筒铿锵有力的唱了一段豫剧。李营村幸福大院的负责人张文霞介绍说,王金山老人喜欢唱戏,“唱花脸”扮包公,与拉二胡、三弦的老人结合起来,丰富大院的娱乐活动。工作人员每天带领入住的四集中兜底保障对象,进行慢走、做拍拍操,定期带领外出赶集、逛市场,努力让老年人过一个幸福安宁保持尊严的晚年。

“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娱乐生活,提升老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赵银平说,采取唱歌、表演、志愿者上门慰问演出等多种形式,让四集中兜底保障对象感受优质的生活保障和舒适的居住环境,在镇敬老院和幸福大院住的舒适、幸福。邓州市构林镇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坚定目标,树立信心,彻底解决“照看一个人,致贫一家人,拖累一群人”的脱贫攻坚难题,有力助推全镇特殊贫困群众高质量脱贫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