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家长支持的教育,就如单腿走路,走不好,也走不远。

有人说,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两类人对孩子的言行关注最密切:一是孩子的家长,二是孩子的老师。这一说法可能有偏颇,但不否认,符合绝大多数。

1

父母在与孩子的日常相处中,会敏锐地察觉出孩子的一些细微变化。比 如,由饮食量上的变化,可以察觉孩子的健康状况; 孩子忽然学会爆粗口,就要注意孩子结交的玩伴或接触人群; 孩子习惯上的变化,就要关注孩子的情绪是否异常; 孩子言行发生了改变,就要考虑孩子心理上是否有变化。

孩子上学后,大部分时间和老师在一起,在师生教学活动中,老师对每一个孩子的性情习惯等逐渐熟悉,当孩子在某些环节出现异于平常的言行或神情,老师也能很快地捕捉到,并结合孩子的表现或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孩子变化的原因。

从孩子细微的变化里关注成长,在孩子教育和引导方面,家长和老师合作得越默契,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从事多年教育的老师,对这一点认识得尤其深刻。家长关注孩子成长,首先就要关注孩子的班级。不管是班主任下发的通知,还是任课老师交代的作业,家长都要及时查看并回复,然后根据老师的提示逐一实施,不需要老师反复提醒,也不会在接龙上出现接错等情况,做到回应及时,不添乱。这就是对班级工作最起码的支持,也是对孩子学习的最大支持。

这是从大的方面来配合学校和班级工作。在孩子成长的一些细节上,孩子在家的表现,老师不清楚;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长也未必明了。

如果孩子在家里出现了与平时不同的表现:原先认真写作业,现在拿着手机不放下,而且设置了家长也不知道的密码,这就是异常情况。

这种情形下,如果家长给老师打电话,一经交流,保准老师也会告诉家长,孩子在课堂上的听讲也不如之前专注。

为什么会这样?迷恋手机的孩子,心魂都被游戏摄走了,课堂上走神,课下哪又会安心写作业?

这就是孩子的细微变化,只有关注到了这点变化,才能寻根求源,发现问题出在了哪里。几乎任何一个小孩,都会在知错后认错,并因为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引导,让孩子感到双向的督促,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会因敬畏而收敛玩心。

2

一个向来书写认真的孩子,作业忽然潦草起来,孩子一定是遇到了什么事情。如果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发现了这一现象,就可以找时间问询一下家长,说说孩子在校的异常表现。

如果是家里出现了什么问题,那就由家长去解决;如果是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就由老师来调查处理。

能影响孩子情绪和心理的事情,在家长和老师的沟通交流中,一般能很快找到原因。孩子生活的世界毕竟是单纯的,只要用心,就会发现孩子变化的原因。

如果一时没有发现,也不要紧。一个被老师和家长同时关心的孩子,应该是不会有大问题的。只要持续关注,问题一定能得到妥善的处理和解决。

3

勤于沟通,营造出孩子成长的安全氛围,不管在家里还是在校期间,都能找到心灵的归属感,这样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一个简单的例子。女孩子一般在十几岁就会来例假,因为每一个女孩都会遇到不同的情况,所以,当情况来临时,如果是在家里,妈妈自然会引导孩子如何去处理,有哪些注意事项,并对孩子的惊惶情绪进行及时地抚慰,这当然是最好的。

如果发生在学校里呢?求助同伴?求助老师?这当然也是很好的方式。但是,如果孩子内向呢?会不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惶恐感?

一般学校或者细心的班主任老师,都会对青春期边缘的女孩子进行早期引导,但理论的了解和实际的相遇,毕竟还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家长和老师的交流就显得很关键了。

如果家长和老师能提前沟通,双方会及时关注孩子的变化,并对孩子进行适当地引导,让孩子安然迎接自己生理的变化,有条不紊地照顾好自己,这不就是成长的最大意义吗?

4

如果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或其他,疏于对孩子关心,甚至处于一种对孩子放养的状态,除了吃喝,对孩子的生活学习漠不关心,看不到孩子的成长,也跟不上孩子的成长,这是最悲哀的事情。

这样的家长,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现在的学段,不知道孩子的学习情况、交友情况,更无处知道孩子心理成长的变化,又从何谈起对孩子的教育引导?

他们很少主动和老师去交流孩子的情况,对于班级工作也不热心,局外人似的游离于孩子的成长,意识不到自己角色的重要,体察不到孩子对自己的需要。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忽略了陪伴的重要性,错失了与学校老师合作的最佳时机,对于孩子来说,是莫大的遗憾,是孩子成长路途中一段苍白无风景的路段。

孩子并不会因为陪伴的缺失而停止成长,但有缺失的成长过程,很容易出现各种状况,这些状况的出现,都是因为陪伴的缺失而没有能及时解决的遗留问题,它们伴随着孩子长大了,钻了家长忽略的空子。

在应该陪伴的年龄,请一定要牵好孩子的手。

5

每一个出色且进步快的孩子,家长一定很注重和学校老师的沟通。有的家长总担心会耽误老师工作,因此与老师沟通得很少。

其实,与老师沟通,不一定要电话交流,现在都有微信,家长可以在微信上留言给老师。这样,老师在得空时,就会看到并回复家长,也能达到较好的沟通效果。

为了能更好地引导教育孩子,老师们都愿意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希望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

因为老师们都懂得,有家长支持的教育,才会事半功倍,相互扶持的家校关系,才能让教育走得快,走得远。

本文授权转自 | 梁子的四季(ID:lzjdct)

作者 | 梁祝君,山东省寿光世纪教育集团东城高小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任教语文学科。

责任编辑 | 杜润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