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全省“万企联万村 共走振兴路”行动现场推进会议在南京市江宁区召开。

今年是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省委、省政府立足我省当前发展基础和时代方位,在全省组织实施“万企联万村 共走振兴路”行动,积极引导企业、商会、协会等社会力量投身乡村振兴。

加快乡村振兴,增添重要抓手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出台系列重大举措,持续强农惠农富农。

组织实施“万企联万村 共走振兴路”行动,是省委、省政府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着眼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开启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作出的重大路径选择。

6月22日,省委组织部、省委农办、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国资委、省工商联、江苏银保监局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万企联万村 共走振兴路”行动的实施意见》,推动各地通过党建引领推动村企党组织共建互联、整体开发打造乡村社区综合体、集聚联合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异地联建发展“飞地经济”、产销合作发展新型流通业态等多种形式实现村企合作,并从财政税收、用地政策、金融保险、行政审批、改革政策等5个方面提供政策支持。这项行动眼下已全面展开。

合作形式多样,成效初步显现

“扬子江心水,黄龙岘上茶”。汽车驶过一片竹海茶林,一幢幢现代化联排别墅映入眼帘。这里是南京市江宁区最大的民宿文化产业集群——黄龙岘茶文化旅游村。“黄龙岘项目由江宁区交建集团主导,通过流转社区土地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村集体收入由原来的20万元增至23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由1.8万元增至8.1万元。”南京市委副书记沈文祖介绍,项目通过国资注入、街企合作,带动群众创业就业,吸引4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直接带动1500多名村民及大学生就近就业。

开展村企合作,企业有动力、乡村有需求、市场有空间,40组村企代表全省首批2834个村企合作项目昨天现场签约。“各地各部门通力配合,共同推动行动开好局、起好步。”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时云介绍,这一行动成效初步显现,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乡村积极参与。截至7月底,全省已有2571个村和2332家企业达成联建合作协议,联建项目2834个。全省已有14.8%的村(居)参与联建,其中,南京市、扬州市、连云港市、镇江市、淮安市、南通市联建率位居全省前列。

企业各显担当。本市民企成为村企合作主力军,全省超过66%的联建企业为本地民企。省属国企成为苏北村企合作中坚力量,全省参与联建的省属国企共132家,超过87%分布在苏北五市。青年企业家踊跃参与,全省共有45家省级青年商会企业参与联建,为行动实施注入青春力量。

合作形式多样。目前已签约项目类型多样,行业分布广泛。其中,规模种养型、乡村工业型、产销合作型占总项目比例接近50%;农旅融合型、综合开发型、公共服务型项目受到村企广泛关注,三者约占总合作项目的30%。

南北有序共建。全省有160家企业参与南北共建,其中,常州市、南通市、无锡市参与南北挂钩企业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有力推动了南北异地合作、跨江发展。此外,目前共有118家省外企业参与村企合作,推动村企跨省交流、优势衔接、共同发展。

系统谋划,打破常规做探索

“集团充分发挥在供应链上的专业优势,亚森同汇项目去年3月在沭阳县贤官镇开工建设,总投资6.5亿元,生产国内最高端的中高密度板产品,每年可消耗原先无利用价值的树木‘三剩物’60万吨左右,并为当地带来600多个就业岗位。”江苏汇鸿国际集团总裁陈述说。

众多企业积极参与“万企联万村 共走振兴路”行动,我省明确了下一步工作思路。

以精准对接为前提,帮助更多村企“自由恋爱”“比翼双飞”。真正把村企基本情况摸清楚、把基础数据弄翔实,各地各有关部门将持续跟进、强化后续服务,力争做到“签约一对、落地一对、见效一对”。

以振兴产业为核心,让村企合作在全省乡村“花开满园”“枝繁叶茂”。工商资本到乡村去,要把带动农民发展产业作为“重头戏”,大力兴办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产业,拓展农业多重功能,深入挖掘开发乡村的多元价值。

以绿色发展为底色,为美丽田园乡村建设“添彩增色”“添砖加瓦”。要积极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完善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展工商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渠道,着力探索走出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新路径。

以深度融合为方向,推动更多村企“并肩作战”“携手发展”。从脱贫攻坚的“帮村”到乡村振兴的“联村”,一字之变,体现的是由扶贫济困到共同发展的理念之变、由单向帮扶到互利共赢的思路之变。要积极帮助村企找到合作的最佳结合点和共振点,促进其优势和资源深度融合,真正结成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

以改革创新为法宝,为推动村企发展“舒筋活络”“活血化瘀”。要继续用好改革这个最大的利器和法宝,向改革要红利,以改革挖潜力,靠改革增活力,为村企全面合作、共同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

我省各地将紧紧围绕建立村企合作可持续发展机制,以项目为牵引,进一步完善结对机制、拓展协作领域、做好引导服务,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持续用力,确保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有发展、三年见成效”目标任务。(邹建丰 颜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