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玉洁 实习生 余力铭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公布后,海南自贸港建设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8月12日至15日,来自37个国家的73位驻华大使以及驻穗、驻沪领事官员将集中访琼,了解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相关优惠政策及特色产业,深入体验自贸港发展活力。

“这是《总体方案》发布以来我省举办的首场重大对外政策宣介交流活动,也是我省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一次驻华使节集中到访。”省外事办公室主任王胜介绍。

《总体方案》发布以来,我省通过多种形式与国际友人保持密切沟通交流,多途径、多维度宣传推介海南自贸港建设相关政策,推动海南与各国在各领域的友好交流与务实合作。

宣介从“云上”到“线下”

“此次来访的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都有扩大本国与海南全方位交流合作的强烈意愿。”王胜表示,相信使领馆官员通过多听、多看、多体验、多感受,能够把海南自贸港政策向其本国政府、社会各界和企业进行有效宣传推介,为我省各行业、各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积累人脉资源,拓展渠道。

海南日报记者了解到,在海南持续释放积极、强烈的开放合作意愿时,今年7月以来,荷兰驻广州总领事毕肯思、丹麦驻广州总领事安雅、新西兰驻广州总领事沈立陆续访琼,期待与建设自贸港的海南展开多领域合作。

真诚互动、友好交流从不拘泥于形式。6月24日,省外事办公室与波兰共和国卢布斯卡省举行视频会议,在“云端”就“后疫情时代”加强两省友好交往、共享海南自贸港建设发展新机遇进行交流会谈。

“海南迎来了建设自由贸易港的重大机遇,波兰是欧盟成员国,卢布斯卡省愿意成为联系海南与欧盟的桥梁和纽带。”波兰卢布斯卡省委员会委员塔德乌什·杰德捷泽扎克表示,他们十分关注海南自贸港建设发展,也将深入研究了解海南自贸港有关政策,依托自身在食品、游艇制造、环保技术等产业领域优势,扩大两省间的互利合作。

“从线下到线上,向国际朋友‘云推介’海南自贸港,是省外办在疫情期间做出的尝试,也是外事部门助力自贸港建设的务实举措。”王胜介绍。

借外事资源丰富招商活动

海南不断拓宽的“国际朋友圈”也为自贸港带来更多全球资源。当前,我省国际友城64个,遍布六大洲,此次来访的外国驻华使节所在国别,不少也与海南有着友城关系。

海南越来越开放,外事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如何让频繁的外事活动为经济服务,是省外办一直思考和探索的。去年以来,我省积极发挥省级领导出访、友城交往、使领馆、商协会等资源平台,助推外事领域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合作。

“借外事优势和资源,我省外事部门先后累计促成27家韩国企业和1家香港企业签约入驻全球贸易之窗,积极推动时代华纳、维亚康姆等主题公园项目落地,成功引入Hello Kitty主题公园项目,协助海南引进大众集团、Dufry集团、哈罗公学、考文垂大学等项目和国际教育资源。”王胜介绍。

接下来,省外办还将继续利用各类外事资源,加大海南自贸港对外宣介力度,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和人才投身自贸港建设,为海南国际经济产业合作贡献外事力量。

在琼国际友人为自贸港助力

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人员担任海南自由贸易港内法定机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在海南自贸港投资工作的外籍“高精尖缺”人才及其配偶、父母(包括配偶父母)、未成年子女可以申请永久居留等……《总体方案》中一系列开放的人才政策让外国朋友十分关注。

“《总体方案》发布后,我接到了白俄罗斯驻广州总领事馆和白俄罗斯驻华大使馆以及塔斯社的邀请,第一时间协助他们翻译‘海南自由贸易港干货精选60条’,一直忙到深夜。”在琼创业的白俄罗斯人康津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为海南自贸港“广而告之”的还有来自哈萨克斯坦的鲁斯兰,在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任信息宣传处主管、全球新闻官的他,曾和同事一起熬了几个通宵,把方案原文翻译成英、法、俄等多国语言,及时为各国投资者提供有效信息,并积极对接和服务有意愿来海南投资兴业的投资者。

越来越国际化的海南更注重“软环境”的打造,许多外国朋友注意到,当前《海南省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规定》《公共场所标识标牌英文译写规范》已出台实施,海口、三亚、儋州等8个重点市县以及旅文、住建、交通、卫健等行业部门,已陆续开展外语标识标牌的规范建设工作,“如此一来,外籍人士来海南考察投资、交流学习、旅行度假,就会更方便了。”康津晟说。

(本报海口8月11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