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纳粹德国出动550万大军,兵分三路从波罗的海至喀尔巴阡山脉之间涌入苏联境内,苏德战争正式爆发。

在战争初期,德军一路势如破竹,在短短18天时间内就向前突进了600公里,数十万苏军战士成为德军俘虏。甚至被苏联人寄予厚望的“斯大林防线”也在7月12日被德军正面突破。从当时的战场表现来看,苏联方面显然没有做好防止德军入侵的准备工作。那么问题来了,德军发动这么大规模入侵绝对不可能做到悄无声息,苏联人为什么还会被打个措手不及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划定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并承诺不向对方发起攻击。随后,苏德两国展开“亲密”合作,一起联手瓜分了波兰。

不过,虽然在表面上两国各自展示友好,但背地里无论纳粹德国还是苏联,都视对方为自己的最大对手。两国之所以签订条约,其实都是为了给自己争取时间。当时苏联刚刚经历过“大清洗”,国内形势还不稳定。纳粹德国则需要将主要军事力量投入到西线战场去对付法国和英国。因此苏德双方都认为此时还不宜与对方开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波兰战役完成后,纳粹德国开始横扫西线战场。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就相继打败了荷兰、比利时、法国等欧洲国家。英国幸亏有海峡作为天然屏障,从而阻挡住了德军入侵,但也只能蜷缩在英伦三岛上不得动弹。

另一方面,苏联也在积极开辟自己的战略缓冲区。不过与纳粹德国势如破竹的攻势相比,苏联的行动就有点惨不忍睹了。1939年11月30日,苏联入侵芬兰。苏芬两国实力相差极为悬殊,因此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芬兰将迅速被苏联打败。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三个多月的“冬季战争”中,苏联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虽然最终还是勉强打败了芬兰,但苏军的软肋却向世人暴露无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的原定计划是打败英国,解决了后顾之忧再去开辟东线战场。可是德国海军实力不如英国海军,因此想强行突破海上封锁登陆到英国本土一时半会儿还做不到。同时,苏军在“冬季战争”中的糟糕表现让德国人意识到与其跟英国隔海死磕,还不如先打败战斗力羸弱的苏联,到时候再解决英国就轻而易举了。于是,希特勒决定改变计划,将入侵苏联的行动提上了议事日程。

为了能一举荡平苏联,纳粹德国将最好的军队、最精良的装备全部调集到东线。虽说当时情报系统远没现代这么发达,但如此大规模调兵遣将还是基本没什么秘密可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情报机构最先获得了纳粹德国入侵苏联的计划,并将这些资料转发给苏联。然而苏联人在收到这样的警告后,却表现出完全不相信的态度。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认为英国此举是想借机将苏联拖进战场。苏联官方媒体宣称外电对纳粹德国即将发动入侵的报道是对苏联不友好势力故意散布的谣言。老谋深算的斯大林为什么会在纳粹德国入侵苏联这件事情上表现得如此疏忽大意呢?其实原因还是情报分析出了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军在东欧的异动早就引起了苏联情报部门的关注。对于这种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事情,斯大林并没有掉以轻心,而是让情报部门继续深入挖掘资料。然而经过更多情报分析后,斯大林认为德军入侵苏联的可能性极低。因为根据确切消息,纳粹德国虽然不断往东欧调集兵力和装备,但德国后勤部门却并没有大规模采办棉衣、棉鞋及其他过冬物资。在没有充足过冬物资的情况下,任何人想要在苏联境内度过冬天都将是一场灾难。当年拿破仑攻打俄国就是吃了这个亏。因此斯大林判断纳粹德国调兵遣将的主要目的并非争对苏联,而是是为了征服南斯拉夫和希腊,同时清除英军在巴尔干地区的势力。当然,苏联也并非是完全没有准备,只是限于自身实力以及抱着侥幸心理,因此准备工作相当有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希特勒的想法却与斯大林截然相反。希特勒认为,苏联虽然地域辽阔,战略纵深很大,但苏军战斗力与德军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德军只要利用速度优势迅速出击,就能赶在冬季到来前攻下苏联首都莫斯科,从而提前锁定苏德战争的胜利。因此,德军没有准备过冬物资并非是工作疏忽,而是认为没有准备的必要,同时也是为了迷惑苏联人。很显然,后面这个目的非常成功。所以德军才能在苏德战争爆发初期就险些将苏联逼上了绝境。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