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徐玉芹

今年年初,教育部宣布自主招生退出历史舞台,以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的强基计划取而代之。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首批参与试点的36所“双一流”高校共招6000人。

眼下,随着强基计划录取的结束,“强基一代”陆续曝光。这是一群怎样的学霸?他们都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他们在“强基计划”的选拔中是如何胜出的?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刘润卓:两个“没想到”,感谢良师益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业学校:山东省实验中学

高考成绩:687

录取至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数理基础科学班

“完全没想到能考出这样的成绩,完全没想到能通过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刘润卓,山东省实验中学2020届毕业生,第36届全国物理奥赛国三,今年高考考了687分,通过强基计划进入清华大学数理基础科学班。在接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采访时,他男孩谦虚地说了两个“没想到”,并对在省实验中学遇到的良师益友表达了感谢。

刘润卓是物理竞赛生,在第36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中获得三等奖。他坦诚地说,自己平常模拟考试成绩一般在650分上下,今年高考之所以能够考出687分的成绩,而且成为清华大学的“强基一代”,受益于自己参加物理奥赛的经历。“学竞赛有个瓶颈期,但突破瓶颈之后,无论是否获奖,对高考都会有一个很好的反馈。”

刘润卓说,奥赛经历让他的物理学习有了更开阔的视野,性格也更沉稳、平和,能够站在更高层次审视高考,对细节的处理也更得法。“今年高考物理对普通考生来说难度较大,但对奥赛生来说却‘正合胃口’。”这不,刘润卓今年高考物理考了94分,尽管他认为他并未发挥出真实水平,但在今年的物理难度下,考出这样的成绩已属不易。

不过,竞赛这条路并不适合所有人。刘润卓说,学竞赛首先要感兴趣。当然,兴趣也是需要发掘和培养的,比如他本人,高一之前尽管接触过一点竞赛知识,但真正开始学习奥赛是在进山东省实验中学之后。

“入校后的选拔,我们老师关于物理的介绍非常有趣,吸引到了我。”刘润卓对物理竞赛指导老师心存感激,他说,正是这位老师的循循善诱,让他一步一步被物理吸引。除了兴趣,学竞赛还要有耐力,并做好吃苦的准备。除此之外,现在学竞赛,还要去除功利心。“以往学竞赛能降分,现在兴趣是大头。真正感兴趣,才学的下去。”

至于是否要报考强基计划,刘润卓的建议是一定要有足够的兴趣。至于强基计划校测,他说清华强基计划笔试题目的难度与奥赛相对简单的部分相持平。他认为有竞赛经验,尤其是有数学竞赛经验的同学更有优势。面试则分了几轮,每次试题都不一样,主要看临场发挥。

林小涵:到清华研究“中国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业学校:历城二中

高考成绩:677

第36届全国物理奥赛银牌

通过强基计划被清华大学录取

高考成绩677分,第36届全国物理奥赛银牌,通过强基计划清华大学录取为“强基一代”,这样亮眼的成绩,对林小涵来说已经习以为常。这是个从小优秀到大的男孩选择的是清华大学的微电子专业,他希望未来能为中国芯片做出自己的贡献。

幸运!成长关键阶段都能遇到好老师

林小涵的妈妈王老师是稼轩学校的物理老师。她告诉记者,林小涵非常幸运,成长的每一个关键阶段都遇到了好老师,无论是小学阶段的启蒙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还是初高中阶段的引导与点拨。

林小涵小学就读于莱阳当地的一所小学。小学时她与小涵的爸爸林成老师工作都很忙,林小涵从小学一年级就在脖子上挂着钥匙,自己开门关门。小学放学早,他放学的时候,爸爸妈妈都还没下班,但他回到家就写作业,写完作业就出去玩。“小涵很幸运,小学老师给他养成的习惯非常好,他写作业从来不磨蹭。”

而这种好习惯的养成,源于一位好老师——小学二年级数学老师乔老师。“那时候有个大课间,很多学校都会安排一节课,小涵他们班没有,乔老师就告诉孩子们,你们先做作业,做完就出去玩。每次小涵放学回家都滚的浑身是土,非常快乐。”早做完作业可以出去玩,做好了还有奖励,这种方法帮助林小涵在小学阶段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每次放学回家都不用做作业,而且每次考试都考满分,那时候他就感觉学习不是特别苦的事儿。”

后来到了初中和高中,都遇到了能力强又负责任的好老师,这些对林小涵的成长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家里书柜,8成以上是他的书

由于学竞赛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不少竞赛生会出现偏科现象,尤其是语文或英语容易偏弱,但林小涵的成绩单却看不到这种现象。语文120分,数学141分,英语135分,物理96分,化学94分,生物93分,每一科都很优秀。王老师说,这主要得益于小涵从小就喜欢看书。“小时候回到家,只要是悄悄的,他一定是在看书。我们家里的书柜,80%以上都是他的书。”

由于从小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林小涵的语言天赋慢慢积累起来,到了稼轩学校读初中时,又遇到了好语文老师,指导方法好,林小涵的语文一下子爆发了。至于英语,林小涵告诉记者,他从小学到初中都是英语课代表,把英语学好是他的责任。

后来到了高二尽管开始忙竞赛,但班主任邱老师两边都不放松,自习抓的也紧,该读该背的都没落下,所以整体波动不大,语文和英语始终比较稳,这应该是长期积累的结果。等到竞赛结束掉头回来追文化课,很快便“捡”了起来。

学竞赛要看兴趣,报强基计划要学好文化课

和妈妈一样,林小涵的爸爸林成也是个物理老师,不过是高中物理老师,在历城二中教学,也指导物理竞赛。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熏陶下,林小涵后来学物理奥赛顺理成章。不过,林小涵告诉记者,除了物理,他还比较喜欢历史和地理,只不过历史和地理没有竞赛项目。

对于参加竞赛,林小涵的建议是首先要看兴趣,“兴趣驱动学习”。当然,在这之前,要认真去了解一下自己是否喜欢。如果喜欢,就坚持下去;如果并不是真正喜欢,那就放弃。

至于学竞赛是否会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林小涵的观点是经过奥赛学习,视野会更开阔。而且,学竞赛的学生一般都会高度专注,迅速投入,竞赛结束后重新回到高考轨道上,一般都可以很快追上去。

至于自己能够从强基计划中胜出的原因,他认为是因为成绩和竞赛都不弱。“其实参加强基计划的同学,高考成绩都不弱。”学弟学妹未来如果想参加强基计划,一定要把文化课学好,因为文化课是强基计划入门的硬件,占综合成绩的85%。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兴趣的基础去学一些超过课难度的知识。再就是面试需要表达能力,这个也需要日常锻炼。

孙宇桥:希望未来研究环境治理

高考成绩:684

毕业学校:山东省实验中学

第33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金奖

被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录取

孙宇桥,山东省实验中学2020届毕业生,今年高考成绩为684分,第33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金奖,通过强基计划被北京大学录取为“强基一代”。

“语文:119;数学:137;英语:139;物理:94;化学:97;生物98……”孙宇桥对自己的高考成绩比较满意,其中生物考出了高三以来的最高分——98分,语文成绩也比较理想。

孙宇桥认为自己是个好奇心比较强的人,喜欢上化学是个偶然契机。“考进省实验中学之前,一个偶然机会,我在网上看到一些关于晶体制作的视频,对化学开始产生兴趣。”看完视频,孙宇桥买来高中课本研究,按照竞赛步骤,一步一步摸索着制作晶体,从此一发不可收。

后来考进山东省实验中学,他顺理成章地进了化学竞赛班,一举拿下第33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一等奖。他希望自己进入北大之后潜心学习,将来从事环境治理相关行业的工作,因为“雾霾太严重了。”

至于强基计划,他认为对致力于从事基础学科研究的同学是个不错的机会,但强基计划对文化课要求较高,如果打算走这条路,一定要把文化课成绩抓好。

杜亘俣:厚积薄发,迎来“低进高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考成绩:682分

毕业学校:山东省实验中学

未参加竞赛

被上海交通大学强基计划录取

与前面的几位“强基一代”不同,杜亘俣是唯一一个没有竞赛经历、完全凭高考成绩和综合素质杀入上海交通大学强基计划的学生。三年前考进山东省实验中学时,全校排名前300;三年后高考,他考出了全省排名前300的好成绩,而且通过强基计划招生被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专业录取,成为上海交大“强基一代”。

厚积薄发,迎来“低进高出”

总分682分,语文:118,数学:145,英语:135,物理:96,化学:94,生物:94,这是杜亘俣今年的高考成绩。对于这样的成绩,杜亘俣说既在预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他解释说,从各科成绩来看,除语文之外,其他科目都是正常成绩,但语文属于超常发挥。“我的语文平时上110分都有困难,最多在110-115之间,这次考的非常理想,考到了118分。”也正是因为语文的超常发挥,拉高了他的高考总分。

杜亘俣的高一班主任高婕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杜亘俣是山东省实验中学“低进高出”的典型。“三年前考进实验时,他的成绩在全校排到300多名,三年后的高考,就考到了全省300余名,真是个特别优秀的孩子。”高婕说,杜亘俣不仅成绩优秀,而且为人低调踏实,谦逊有礼,懂得感恩,“他能考出这样的成绩,大家都为他高兴。”

而杜亘俣身上的这些特质,也是他在上海交大强基计划面试中胜出的原因之一。杜亘俣说,在面试环节,除了专业问题他解答的比较满意之外,可能在行为举止上也有“加分”。

“低进高出”的秘诀:选择+自律

三年时间,从年级300余名,走到全省300余名,杜亘俣莫不是开了“外挂”?他是不是找到了什么学习秘诀?杜亘俣说,如果一定要说秘诀的话,他认为是“选择+自律”。

“高一上学期我确实考到了年级300名左右,期末的时候年级第100左右。”后来之所以开了“外挂”,杜亘俣认为与甩掉了自己不擅长的科目有关。“我其实偏理科,学文科知识不是很擅长,高一阶段整体优势不大。”后来“6选3”,杜亘俣选择了物理、化学和生物,全部是自己擅长的科目。甩掉了不擅长的科目之后,他的成绩便像开了“外挂”一样一路飙升。

当然,杜亘俣之所以能够在选科之后成绩一路飙升,归根结底还与自己扎实的功底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关,“我觉得中考时没有达到自己的水平,后来慢慢靠自己努力,安安稳稳,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跟着老师来,把基础的东西做好。”

到了高二,杜亘俣基本稳定在年级前50,当然有时候也考到过前300。到了高三成绩依然不错。除下学期的几次模拟统考发挥的不是很稳定之外,总体成绩依然不错。

除了选择了擅长的科目帮他开了“外挂”,杜亘俣“低进高出”的另一个秘诀是自律。

都说疫情期间是高考生拉开成绩差距的关键时段,高度自律、且善于学习的学生能够从中脱颖而出,这话说的一点儿都不错,杜亘俣便是这样的例子。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他坚持每天6点半起床,7点开始早读,早读到7点50分左右,8点开始上课。除了上课时间,他把每一个空档时间都用来自习。每天晚上8点半到9点半运动,然后一直学习到11点半,雷打不动。等到返校,这个高度自律的男孩已经领先了别人“半身”。

父母是榜样,好的家庭氛围让他心无旁骛

杜亘俣的自律源自父母的熏陶。很难想象,他们一家三口常年坚持在晚上跑步。“周末、假期,或者平常学习不忙的时候,我晚上都会跟爸妈出去跑步。” 杜亘俣说,他们一家三口差不多每天晚上都要慢跑半小时以上,来回大约5公里左右。

杜亘俣的妈妈在一家企业做人事工作,爸爸在另一家企业做研发工作,都属于低调严谨的人。对待杜亘俣,他们宽容又不溺爱。很多孩子上了高中之后家长会选择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杜亘俣的父母没有这样做,他们选择了让杜亘俣每天乘坐公交车上学放学。“我每天早上坐20分钟的公交车到学校,晚自习结束跟同学一起坐公交车回家,感觉这样挺好的。”

尽管没有没有租房陪读,杜亘俣的父母依然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照顾,“每天叫我起床、给我做饭,对我关爱备至”。而父母正直守信的生活态度,“先做人后做事”的做人准则,更是深刻影响着杜亘俣的成长。

除了好家庭、好父母,杜亘俣还遇到了对他影响至深的山东省实验中学。“我们学校的整体氛围非常好,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学习上的提高,在学校里,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整体给你一种无形的影响,教你做人要正直,要讲诚信。”

强基计划主要看高考成绩,校测竞赛生更有优势

杜亘俣的录取专业是上海交大强基计划的生物医学。他说自己属于稳重型性格,有点内向,愿意沉下来搞研究。如果学弟学妹打算走强基计划,首先要弄清楚强基计划将来是要搞基础研究的,而且本硕博连读。

而且,强基计划主要还是看高考成绩,“强基计划按照综合成绩录取,其中高考成绩占85%,学校测试占15%。参加强基计划的同学,高考成绩都不会差的很多。”至于校测,则可以在高考后准备。

“大部分高校的强基计划是有笔试环节的,而且都比较难,超出了高考难度。建议自学一下竞赛方面的知识,不用学的很深,起码有个了解。”杜亘俣说,学过竞赛的同学在校测中的优势更大。“我本人没有学过竞赛,但高考后做了一些难题训练。”至于面试,他建议学弟学妹多了解报考学校的信息,熟悉面试的基本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