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时拾史事】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作者赵小昭

武大郎是个一米八的帅哥

武大郎是个一米八的帅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大郎是个身高一米八的帅哥,其妻潘氏是大家闺秀,被《水浒传》污蔑...证据就是河北省清河县武植祠......”

(第三次写文辟这个谣了,自己都烦了)

(1)武植墓里没有武植;

“武植祠”是一个文化景点,不是文物景点。没有出土过任何碑志、谱牌。除了当地一个叫武双福的人讲述,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武大郎一米八的骸骨的存在。(孤证不立是历史研究的原则)

记录武植生平的“碑文”,是武氏族人在1996年筹资武植祠的时候编撰的,同样没有任何出土文物与文献史料来证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水浒里没有武植;

水浒根本没写武大郎叫什么名字,武大郎叫武植,是在《金瓶梅》第100回。

(3)历史上没有武植;

《阳谷县志》从宋朝到明朝的官吏,均无“武”姓者,就连同音“吴”姓也没。

《清河县志》自明朝嘉靖二十九年首次修志以来,先后七次重修,都没有关于武潘的任何记载。鉴于民间言传的原因,新编《清河县志》第二十二编“文化”条目里,以民间文学的形式收录了《武大郎与潘金莲》。

(4)武松没有哥哥;

据《浙江通志》记载,武松是个常在涌金门一带卖艺闲汉,并无哥哥。

(5)施耐庵不可能知道武植;

谣言里说历史上的武植,在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公元1424年)任阳谷县县令。

那么,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就病死的施耐庵,难道是穿越去听了“谣言”,再穿越回来写进《水浒传》?

(6)施耐庵后人道歉是一场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9年12月18日,“施耐庵的直系后人”施胜辰,代表施耐庵“乞武潘在天之灵宽恕”裱糊在武植祠墙上。

——施耐庵本人的生平都还在考证中,目前没有发现任何史书资料中有关于他的子嗣记载。

梁山无好汉

梁山无好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山上全是一帮杀人放火的强盗,根本不是好汉!”

“好汉”一词,不同于“好人”、“英雄”。一是指男子,相当于今天的“纯爷们”;二是指绿林中人,也就是强盗。

水浒里的“好汉”,是放在“江湖”语境中而言的。

(1)江湖是一个实际、功利的地方。实力代表着尊严

在尚武的古代,江湖最重要的实力就是武功,谁能打谁就是强者。武功也是一种资源,谁拥有这些资源,谁就能占优势和有话语权。

(2)江湖的道德标准和主流社会是有区别的

在江湖中,滥杀无辜可能不对,但不算什么大罪。相比较,好色才是第一大忌。

在江湖中人看来,恩怨仇恨该用江湖的方法去解决,讲究知恩图报和血债血偿。

(3)水浒中的人物大都是被“逼上梁山”,因为遭遇一些戏剧性强烈的事件后,不得不从主流社会逃离到江湖之中

讲述这类型故事,或多或少会对现实社会带有批判色彩,涉及善与恶、罪与罚的主题,对“江湖”的黑暗面有着更多的反思。

综上所述,梁山上当然都是“好汉”。

如果单独拎出来用现代人的“三观”来评判,古今中外文学人物就没几个好人了:贾宝玉是花心渣男;刘备娶孙尚香是吃软饭;羊脂球是个当了婊子还想立牌坊的碧池,简·爱是个傍大款的小三......

“义气”是假的

“义气”是假的

持这类观点的人,大概是把水浒当成宫斗剧来看的。《甄嬛传》里,安陵容认为嬛嬛对她的好都是“利用”,助她得宠是为了巩固自己地位,于是憎恨嬛嬛并报复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施恩和宋江,他们一开始对武松的救助和尊重,当然是想获得这个金牌打手小弟,利用他为自己争名夺利,可武松不是后宫妇人,他才不去看对方为了什么,只看我得到了什么。

江湖的“义”和传统道德、儒家尊崇的“义”是有区别的。

最基础的江湖之“义”,就是路见不平一声吼的“侠义”。镇关西强骗金翠莲这一行为罪不至死,但是被鲁达三拳打死只能说他技不如人。在社会底层的弱者金翠莲眼里,鲁提辖就是一个充满正义和力量的好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湖义气的另一个主题是讲“义气”。

当义和利相冲突,陆谦出卖林冲换取高俅赏识是为不义,施恩明知帮助武松会得罪上司丢工作也“三入死囚牢”是为有义;当义与情冲突时,李固出卖卢俊义是为不义,王英放得下刘高妻是为有义。

如《大话西游》里唐僧唱的:背黑锅我来,送死你去。说到底,“义”就是有牺牲的精神。放到梁家辉、徐锦江主演的电影《水浒传之英雄本色》里,就是林冲和鲁智深结拜时说的誓言:“有福同享,有难我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浒不是农民起义

水浒不是农民起义

“《水浒传》讲的根本不是农民起义,里面只有九尾龟陶宗旺是农民!”

这类曲解大多是语文基础薄弱和历史常识缺失造成的。

“农民起义”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是专制朝廷和民间社会矛盾的反映;由流民无产阶级武装反对统治阶级的运动,而不是所谓的农民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斗争。

如果按这个逻辑,那史书中著名的“农民起义”有一大半都不能算,如“项羽、刘邦灭秦之战”,出身贵族的项羽和泗水县亭长刘邦不是农民;“黄巢起义”,黄巢是私盐商人;“太平天国”,洪秀全是个落第秀才......

让强盗当主角是三观不正

让强盗当主角是三观不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你信不信,《水浒传》其实是一部文学作品,而不是纪实或者史实。

文学的一个功能是让你思考,本身没有对错,是读者看完之后自己的判断,而不是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叫嗟来之思想。

在文学作品构建的世界里,有它自己的规则与标准。不是简单呈现好人与坏人的对立,而是要塑造生动立体的人物、展现人的复杂性,肯定会有触及道德的边界和对逾矩、背德、困境的描绘。

读者的评判应该是以理性为基础的质疑,从更高更广的维度审视作品、自我、生活、时代,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

梁山好汉为什么都是杀人放火的犯罪分子?开篇就说了,他们是瘟疫生出的魔星,一旦放出就会“社稷从今云扰扰,兵戈到处闹垓垓。”全书的结构和叙事,都是围绕着“天命”而展开,也是小说悲剧的底蕴。

血腥暴力

血腥暴力

在大肆渲染水浒有多血腥暴力的言论中,都会宣称水浒这本书有多“少儿不宜”。用现代人的道德英雄观将“暴力”行为从小说的叙述中抽离并凸显出来。

把水浒当成法治节目看,情节的确很血腥暴力;但是当成文学作品看,会发现血腥暴力并不能掩盖它的魅力。

何谓“经典名著”?就是要超出善恶,展示一个世界,只做叙述不做评判。

水浒擅长的是“白描”,是对于真实的世界是一种抽象和净化,也是一种排斥,它创造了一种“间离效果”,使我们永远感到自己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举个比较粗俗的例子,小说里写“有个女人在洗澡”,或写“西门庆和潘金莲在床上翻云覆雨”,这是不能构成色情的;但如果电视里出现一个女人在洗澡的全景,或者直观的展现“翻云覆雨”过程,受众的感受和读小说就完全不同了,就很“色情”了。

——所谓忠实原著,就是指不能这么机械转换。

李逵在江州劫法场时,挥起板斧,排头砍去,可是砍倒的只是一具具概念,而概念是不会血肉横飞的。他们在书中并没有被呈现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文字叙述的功效。它左右着我们的道德倾向,也控制着我们的感觉经验。它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这是另外一个世界。

在这个另外的世界里,有支配其自身的逻辑,或是出于一类叙述传统、一个题材上的程式、一种风格上的讲求,把它直接还原成为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来批判,只能赞一句:杠者无敌。

还有担心看水浒会变得暴力的“专家”们,实在是杞(chī)人(bǎo)忧(chēng)天(de)。

除了战争和群殴,水浒里杀人(有名有姓)最多的是武松。但是,我们没有害怕过武松。

我们只会记得并欣赏他打虎的胆魄,杀嫂的决绝,血溅鸳鸯楼的快意恩仇。

或许武松算不上高尚,他会凶残,却永远不会卑鄙。更何况,在看见相信“一双拳头”力量的武松保护不了身边的任何一个人,留不住一点美好回忆时,谁还以为暴力能解决所有问题?

歧视妇女

歧视妇女

这个主要是针对作者。说施耐庵肯定被女人伤害过,有厌女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此类推,施耐庵还应该被老虎伤害过,全书一共出现7只老虎,就有6只被各种手法弄死。

曹雪芹可能被男人伤害过,不然为何在《红楼梦》里写:“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吴承恩被道士伤害过,不然为何《西游记》里会有把“三清”塑像扔到茅坑里情节?还有虎力、鹿力和羊力、乌鸡国的全真道长、黄花观的百眼魔君等或蠢或坏的妖道?

以《水浒传》为代表的经典名著,它们的重要价值,除了文笔、塑造人物的手法等等,还在于它体现的特殊时代的文化背景。

在《水浒传》成书以及流传的时代,社会主流思想是由朱熹、程颢和程颐改造的儒学,程颐强调“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朱熹提倡“存天理,灭人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浒传》显然不认同书中的这些女性角色是“男女平等”的终极出路。但在撕开了“道德”的假面具,又否定了世俗欲望之后,她们将何去何从?

这个几百年前《水浒传》提过的问题,不但没有因为时代进步而消失,反而变得更加危险、尖锐,甚至充满迫切。

当“女德”教育走进中小学的夏令营、大学的讲坛时,当强奸案的新闻报道评论中一再出现“苍蝇不叮无缝蛋”时;

当男人都爱我的“大女主”戏充斥荧幕时,当“不涂口红/不化妆/不减肥的女人没有未来”刷遍朋友圈时;

当因为我是个女作者,所以常被认为没有资格写解读水浒的文章时......

还会有人觉得水浒在刻意丑化、打压女性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