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个体经济时代正在悄然进入我们的生活。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3个部门印发《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提出支持15种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同时还鼓励发展“新个体经济”;更早时候,“小店经济”被送上热搜,商务部等7部门印发《关于开展小店经济推进行动的通知》……

当年轻人瞄上“小店经济”,将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什么样的改变?红星新闻采访了3位开启小店创业之路的年轻人。

1

结束北漂生活

为回老家开蛋糕房专门报了西点班

▲思雨的蛋糕房制作的蛋糕

去年5月,思雨和闺蜜在老家哈尔滨开了个蛋糕房。离职前,思雨在北京报了个西点班,一个月学费3万多,算是入了门。和她一起开店的闺蜜,也曾特意学过蛋糕制作。

但真做起来,两人都是零经验。第一次试水,她们一共投入十几万,“不敢投入太多,因为从来没做过这个事,要做好‘万一全赔了也承担得起’的准备。”她们设想的是,找个房租低一点的门面,慢慢养客,几年下来能撑住就算成功。

时下“网红经济”流行,思雨算了算手里的资金,放弃了“网红店”的路子。“那种单算店铺和装修的成本,就要投入百万左右。”最后,她们看中了类似北京SOHO的写字楼,租了一个60平方米的门脸,比市中心的价格便宜。

“能省则省”,解决房租这一大块成本之后,她和闺蜜商量着不雇人。除了两人分工做蛋糕之外,店铺的设计、线上店的架构,甚至家具的组装,都是两人自己来。

▲客人在店内尝试DIY

思雨了解过当地普通蛋糕师的薪水,每个月至少六七千,她打消了雇人的念头。有美食博主找她们谈广告,思雨想了想也婉拒了。

新店最头疼的就是客源。除了利用自己的朋友圈营销,闺蜜还想到了“错峰售卖”:晚上不卖蛋糕的时候,就卖自制饮品,在周边社区也算打响了名气。

因为闺蜜有孩子,她们的蛋糕房还顺势融入了“妈妈圈”,也开始承接“亲子项目”:幼儿园的烘焙课、妈妈带孩子DIY,都成了她们开店的新探索。

思雨观察过,像她们这样的实体小蛋糕房,正常来讲前四五年都是靠口碑“养客”。思雨不想急功近利,至少每天不用为员工钱而发愁。

从刚开始每周几单,到一年后的现在一天破10单,思雨认为这已经算是一份不错的成绩。压力也一直伴随,“如果说除了品质外没有其他特色的话,其实也很难活下去。”

在身边朋友看来,开小店就是自己当老板,光鲜亮丽。但除了她俩没人知道,刚开始的时候,每天睁眼都会出现新的问题,每天都在处理问题。“以前我们会担心30多度时,送蛋糕路上化了怎么办?用什么样的包装既有效又省成本?”但这条路趟平后,这些问题都变成了经验,便不再是难题。

2

离开大厂之后

她开起美甲店试水创业

开店之前,君君是一家知名企业的产品经理,“逃离循规蹈矩的生活”是她一年前的计划。

她想过开个国货化妆品店,或者专卖健康减脂餐,但最终她开了一个美甲店。“相较而言,美甲店不需要进货压货,成本低链条短。”

虽然家人开始并不同意她离职开店,但从离职到决定开店,再到确定选址,君君仅用一周时间。上个月底君君的小店刚装修完毕,取名“artist”(艺术家)。原本8月初开业,她却在招人这事上犯了难。

君君招人更看重技能,但她很苦恼多数来应聘的人更多是在吹嘘过往业绩。某次,一位应聘者直接开价3万,把君君吓了一跳。尽管为此开店时间比预计晚了2周,她仍不愿降低要求。“第一个人很重要,需要把店的口碑做起来,专业度一定要够。”

▲君君的美甲店内景

首次开店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点她很清楚,“可能开店第一周会出现客户不满意的情况,所以第一个月要做试营业。”而头三个月,她并不打算设定任何指标。第一年所谓的成功标准,她认为“不亏即是赚”。

君君也做过最坏打算,假如开店到一年,仍没尝试到一个好的方法让店活下去,那就只能赔光。为这个小店,君君投入了15万,她说开店之初“做好全赔的准备”是必须的。

“我认为产品运营是一通百通。”此前做产品经理时,“从0到1”就是她的工作任务,“做美甲店也是同理,找到用户需求,想办法解决。”

“我曾经想,年纪越来越大时,开个小店权当为了自由。但后来觉得如果整天只做这些,也会没意思。”现在她把开店当做一次创业项目的试水,在不断试错中找到更优的商业模式。现在,她的小店终于迎来试营业。

3

告别“一眼望到头”的工作

酒店厨师改行做民宿

▲小航的民宿店

小航的开店经历更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意味:他的家位于延庆区八达岭镇,距离景点八达岭水关长城不过百米。小航家的民宿就在长城脚下。

原本小航家只是在周边开了小卖铺,2018年底家里人一合计,把老房子重新翻盖,做起了小旅店生意。而小航那时还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在酒店做西餐厨师。

工作虽然算稳定,但他说这是个“一眼望到头”的事:每天重复同样的操作,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去年8月,小航家经过重新设计的民宿正式营业。因为位置较远,很难雇到员工,小航决定彻底放下本职工作,全面接手民宿。

辞职前,他从未接触过文旅行业,为了找些灵感,他特意去体验类似的民宿。

那时,小航家的民宿还未完全竣工。他划了一片采摘区,还特意在二楼露台留出区域,布置了摇椅、儿童娱乐设施、投影等。从父母手中接手民宿后,他按照年轻人的喜好调整了软装,模仿像无印良品一样的简洁冷淡风。

▲民宿店内景

疫情期间,民宿关门歇业,直到今年4月才迎来重开,但客流没有马上恢复到原先状态。小航心里也有不小压力。

这家民宿毕竟倾注了全家的心血。上下两层17间房,小航家为此已投入500万。他自己算过账,想要回本至少需要5年时间。

但比起其他类型的开店,小航感觉会轻松一些,“毕竟这是家里的房子,不用承担租金,人手也是家里人。省了很多成本。”

他发现,原来很多住客是为了游览景点选择落脚,现在这种比例正逐渐缩小。“很多人就是想换种生活方式,来山里隐居一两天。”这也意味着对民宿体验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为店里承接年轻人的团建越来越多,他还把进门的娱乐区改造成了会议室。旅行网站上的图片,他请专业摄影师又重新拍了一组,配文“这里是我精心准备的家。有缘住下的朋友,希望它能给你带来一段温馨难忘的体验。”

步入下半年没多久,小航就做起了明年的规划,他准备物色一批新的房子,整租下来做小院民宿。他计算过,如果做得好,小院民宿要比现在的整栋民宿收益高。“这行业里我还是个新人,也做不到特别大营收,只能边摸索边做。”

他甚至在考虑明年专门雇个团队,在社交媒体上活跃起来。“到时就记录每天的生活,给客人拍些vlog。看看这里每天都迎来送往哪些人和事,其实还蛮有意思的。”

红星新闻记者 赵倩 王田

编辑 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