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天启年,也就是明朝15位皇帝著名的木匠皇帝执政期间,都察院的毛御史得罪了九千岁魏忠贤,被罢免回老家湖北憋屈郁闷了好几年。

几年之后天启皇帝驾崩,崇祯上台不到几个月就把魏忠贤翘了辫子彻查到底。之后就是一轮大清洗冤案错案,在过去几年里被魏忠贤整过的人自然是官复原职。毛御史幸运的也在官复原职的行列,于是回到北京继续做他的都察院御史。

就在这个时候,他做了一件改变中国历史的事情,那就是进北京没有带自己的老婆。不知道什么原因,恢复官职以后毛御史孤身入京,不带家眷。

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毛御史一不留神在北京偷偷纳了一个小妾。关键是这位毛御史的原配是个悍妇,所以这事儿是瞒着家里偷偷办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某一天没有任何预兆的原配老婆突然破门而入,抓住小妾就是一顿爆锤。毛御史好不容易让老婆消了气。风波平了,毛御史心里就琢磨了这事儿的漏洞在哪儿?

以明朝的交通情况,官道上的时间是可以算出来的,按说就算有人报信儿,他老婆也不至于知道的这么快,就算是知道了,也不应该这么快就到了北京。于是做一个研究发现问题出现在驿站上。

古代驿站所有的服务都是免费的,是对官员的一种福利。当然需要有官方身份证明。按照明朝的规定,每个驿站都配备以充当往来公差的交通工具,远程用马近程用驴。

湖北到北京一路上的驿站众多,心急火燎的毛夫人一路驴不停蹄,所以速度可想而知。但是驿站有很大的问题就是经费由地方政府负担。每个驿站配备的马马匹的粮草可不是草,而是粮食。

早在朱元璋时期,驿站的每匹马每年就需要当地供应80袋粮食,然而到了150年后的明朝中期,陕西华州的一匹马,每年居然需要422担粮食。而陕西当时的疫情严重,培养一匹马就需要十多户农民全年的血汗。多收的粮食其实是为来往於驿站的体制内的人员和驿站工作人员给吃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繁忙的驿站,会让附近的百姓苦不堪言。到了明朝后期驿站是极其混乱,业务又比较繁忙,浪费了大量地方政府资源和民力。毛御史洞察了驿站的坏处,于是他给崇祯皇帝上了一道奏书。极力讲述驿站改革的必要性。崇祯皇帝也支持他说的这个事儿,还表扬了他的忠心。然后就把这件事儿搁置了。

巧的是毛御史有个亲戚叫刘某,他听说了毛御史的这个建议,经过自己缜密的逻辑思考和推算,深感驿站改革的必要。于是又给皇上上了一道奏书说“驿站改革能省下60多万两银子,用作对后金作战的军饷。”

穷的眼冒绿光的崇祯皇帝立即召见了刘大人,让他专门负责驿站改革,其实刘大人改革核心思想就一个字儿“”。既然要“”那干脆彻底一点,聚“”6/10。全国驿站一下子减掉人员的6/10,这个比例实在是太高啦。

其实明朝至少有两次裁减过驿站的规模。嘉靖皇帝在位,就把全国驿站规模裁减掉30%-50%,节省出来的钱一半儿充作军费。但在执行上还是出了问题,地方官府确实减少了驿站的经费,但驿站的负担却并没有减少。而来往官吏们照样在驿站里是大吃大喝,还要用车用马,于是全国驿站的官员开始闹罢工,或者干脆弃之逃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么一来后果就比较严重了,例如当倭寇胁迫福建兴化城以后,十万火急的消息却耽搁了一个多月才送到北京,不得已之下,这次裁撤改革在五年以后宣布失败。

到了1576年的万历年间,张居正大权独揽也拿驿站下手。他从限制官员特权着手颁布了严格的条例。最后成功地把全国的驿站花费缩减了30%,节省了近百万两的白银,为民众减少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张居正在1582年病逝。一切又回到原样。崇祯在改革上操之过急,缺乏耐心,仅仅数月之后,陕西银川的一名驿站驿卒失业了。当时他的名字还名不见经传,但是几年以后却成为了让崇祯头疼不已,而且后悔的人。

明代的陕西大致是三年两旱,陕北的年降雨量可能低于300毫米。此外明朝一直都受北方蒙古人的威胁,山西是边防重地驻扎了重兵。而陕西的军户就约有15万户,驻军人数大致在20万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朝中期以后,军队逐步转为募兵制,于是所需的军饷对陕西民众造成了更大的灾难。陕西的驿站数量占比在全国偏高,而大明朝全国有1/10的驿站都分布在陕西。

由于地方偏僻,每个驿站之间的距离往往相隔80到100里。所以陕西的驿站在明朝时代都被称为苦役。那到了明末,陕西全省有约四万民众完全靠驿站工资养活,一旦失去工作,没有了土地的他们除了落草为寇以外就只有死路一条。

那崇祯元年,朝廷正式宣布裁撤驿站。同年银川驿站响应号召,解雇了他们的马夫,而这名驿站马夫叫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