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多年前,沈雪峰由上海至贵阳再辗转向北,沿300公里崎岖山路,夜半才抵达河谷底部的山坳。

一个女孩子,当时也不知道害怕,就这样,沈雪峰成为业内第一批到达某酒镇调研的研究员。

当时,某高端白酒甫一上市,非常灰头土脸,四面楚歌,而它的对手是铺天盖地的广告,销售正盛,风头无两。瓶酒价格,国酒也只有对手的一半。

在公司呆了两三天,足迹踏遍每一个生产工艺车间,经过深入了解其特殊的酿造生产过程,她被国酒那五年沉淀才出厂、越陈越香的特质所深深吸引,更坚定了自己对其长期价值和行业地位的判断。

在她眼里,这个有着浓厚文化积淀、第一美誉度的品牌,应当是白酒王者之尊,彼时只是明珠蒙尘。

回到上海之后,时任食品饮料研究员的沈雪峰写下报告,结论简单而有力:“建议重仓长线持有。”

后视镜的角度,长期牛股的逻辑往往清晰。而前瞻性的布局,却需要战略性的眼光。

沈雪峰当时的判断主要基于两点:

其一,产品本身是无可替代的好东西,市场低估了它的价值。

其二,改制上市是一个契机,反映了公司管理层的决心。

这构成了沈雪峰后来选股框架的雏形:价值、趋势。

2001年,该高端白酒上市之际,营收、净利润不及对手的1/3,而在四年之后,实现反超。

1

上世纪90年代至千禧年初,是A股鸿蒙时期。

尚在安徽国投的沈雪峰,怀揣着1995年出版的《Buffett:The Making of an American Capitalist》,周末坐一夜火车,从合肥赶到上海,去当时上海最大的基金公司应聘。

五轮笔试加面试之后,2000个应聘者中5人被录取,沈雪峰成为之一。

沈雪峰想,也许那本《巴菲特传》带来了好运。也许彼时的她并没有想到,巴菲特带给她的,远不止这一点好运。在后来漫长的投研生涯中,沈雪峰的投资理念受巴菲特影响巨大。

千禧年前后,炒股票还是坐庄、炒题材为主,正儿八经做基本面研究得并不多。沈雪峰记得,当时她所在的研究部共同研究一本海外写投研体系的书《股市真规则》,当时的封面是玫红色的。

回顾往昔,沈雪峰笑言,整个投资生涯对巴菲特都挺“中毒”的。

2003年是“五朵金花”(煤炭/汽车/电力/银行/钢铁)的天下,看好高端白酒的沈雪峰却一点不着急。

她豪迈地说:“你们在打平津战役,我在淮海战役,资金早晚要来这里,我就在这儿等着。”

在部分中药民族品牌尚未取得市场共识之前,沈雪峰就果断买入,因为它们都是“国家级保密配方”,有着高高的护城河。

“巴菲特选的股票很多是消费品牌,其中最本质的逻辑是你手里一定得有好东西,真正的好东西也许在短时间里不为人知,但不会一直被埋没。”沈雪峰认为。

当时,某中药民族品牌的传奇个人股东,发现前十大流通股中竟然有一只公募基金,辗转托人找到沈雪峰,问她怎么发现的这么冷门的股票。

“我很享受提前挖掘的成就感,市场还没意识到而我却认知到的。” 沈雪峰回忆。

2009年,周期股大放异彩,有色、煤炭、家电、汽车等你方唱罢我登场。其实经济结构已发生变化,“周期性板块和成长股处于交替的尾声”。

市场上的观点渐渐分化,一种风格坚守传统的周期股,以低PE为标准,而沈雪峰是另外一种,“视野应更多投向未来有巨大成长空间的行业”。

在她看来,成长是价值的一部分。

2

沈雪峰非常偏爱带有消费属性的公司,食品饮料、医药等大消费板块是她的核心配置。

她反复用“十分精彩”一词形容医药板块。“有做创新药的、有做CXO的、有做药店的、有做原料药的、有做抗肿瘤药的、有做基因检测的、有做新冠病毒检测的、有做眼科的、有做口腔科的,很多个赛道,非常宽,各有各的精彩,互相不能替代,是挖掘长线牛股的好地方。”

二十余年的投研积淀,让她对大消费领域的个股如数家珍。一旦长期跟踪的公司发生任何变化,她总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判断其中利害。

“我们很清楚这些公司在行业里的定位,当定位发生偏差的时候,市场将会纠错,就好像内环平均房价10万元,突然附近的房子才1万元,你会觉得简直不可想象。” 她说。

和十年前一样,沈雪峰把品牌底蕴看得很重要,好产品是一切的前提,营销能力可以后补。她认为,如果一个消费品公司没有品牌底蕴,仅靠疯狂的营销策略,短期内业绩有可能爆发,但长期还是会回落。

她的投资不拘泥静态的指标。当有人按照PEG框架,市盈率与增速匹配,给她推算出不买的结论时,沈雪峰反问:“什么叫竞争优势?就是护城河,龙头公司占据了赛道中的领先位置。”

“找到了好东西,选择在什么时候买,主要看它未来有多少空间,现在我们不仅看市盈率,也看未来的市值空间。” 沈雪峰称。

她以上海房价举例,当均价1万的时候,好地段是3万一平,后来发现还是好地段涨得多,翻倍到6万时,便宜的地段涨幅并没有那么大。

谈及医药板块当下的估值,“静态来看目前的估值确实已经比较高,但如果某一变化打开了它的市值空间,使得盈利增长再次加速,那么市盈率数字本身的意义就不大了。”

沈雪峰反复强调,她追求的是成长的确定性、稳定性、持续性,价值即成长。

美股自1957年至2009年间,回报率最高的20只股票,有11只来自消费行业,6只来自医药行业。好的赛道往往孕育长期优秀的伟大企业。

3

沈雪峰投资框架中的另一处特点是以灵活性见长。

她将自己的组合形容成一架飞机。飞机的主体要具备长期的稳定性,但市场的趋势性热点不断变化,她会阶段性地增加处于景气上升拐点板块的配置,就像飞机的两翼。

“再看好的股票和行业,也会有调整的时候,所以行业配置的视野一定要宽阔。” 沈雪峰称。

她能力全面,既能把握”价值”,又能把握”趋势”。

沈雪峰笑道,有人说趋势就像爱情,当它来的时候,你就知道了。趋势很重要,且趋势不是一个投机的词,用它代表成长性很形象。

公司的拐点从最好变成最坏,或者最坏变成最好的阶段,都会出现大的机会或者大的伤害,就是果断参与或者回避之时。

这种对趋势判断和抉择的底气,基于沈雪峰对市场全面阅读的大局观,也源于她二十多年来不断试错和完善的实战经验。

她强调,应对比预测重要,要保持仓位的弹性,这意味着要有动态调整仓位的比例、行业的比例、个股的比例的意识。

“就像打拳击,别人给你一击,你不能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生生挨打。我的组合会保持一定的弹性,就像拳击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步伐一直在跳动。市场系统性风险来临时就像是对方即将挥过来的那一拳,要果断调仓切换成防守状态,而防过系统性风险这一拳之后,面对机会选择出击的时刻也一定要快、准、狠。”

4

沈雪峰眼神明亮而且犀利,自带大女主气场。听她讲投资,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基金经理是一个极其残酷的职业,淘汰率非常高,早生华发者比比皆是。女性身处其中,需要平衡事业与家庭,超过20年依然能屹立潮头,沈雪峰绝对担得上“乘风破浪的姐姐”这个称号。

20多年间沈雪峰在公募和专户领域都取得了傲人的战绩,除了多年的辛勤和坚持,也源于她超强的信息把控能力。

“大到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小到一个行业的机会,其实还没拿到详尽数据,但是我知道它要来了。” 她描述。

沈雪峰解释这种感觉,就是“我们天天都在前线打仗,当然能感受到,春江水暖鸭先知。”信息量层面大家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是否能敏锐地捕获到投资机会,考验积淀,也考验天赋。

“那投资行业的天赋到底是什么?”

沈雪峰想了一会儿,说:“悟性。”

对于基金经理这个职业,名校、勤奋都是必要非充分条件。所谓的“投资天赋”,大概就是在复杂的世界中提炼出最本质的东西,可能是眼光、可能是思维。

举个例子,当研究员同时向基金经理介绍5只股票,基金经理能迅速判断其中哪些最有潜力。当听完某位上市公司董事长的电话会议,基金经理能马上判断风格、感知亮点。

在一个信息量巨大的市场里,如何快速抓住有效信息、屏蔽噪音,大概是基金经理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在采访的前一天,沈雪峰在深夜回家的路上,听着卖方的电话会议,言语之间,她就意识到这是一只好股票。

后来,沈雪峰解释道:“其实我心里有一杆秤,熟能生巧。日积月累之下,对这些行业都很清楚,家电、有色、煤炭、钢铁、保险、银行、医药处于什么位置,大家排排坐,不能乱坐。”

投资之外,沈雪峰也不太喜欢条条框框的限制,演讲不要稿子、路演不要PPT。她的现场演讲能力一流,内容生动、见招拆招。一场下来,在场听众常常意犹未尽。

这大概就是武侠小说里常说的高手境界,无招胜有招。

5

基金圈的两只明星基金:华安宝利配置混合、华泰柏瑞价值增长混合,都是沈雪峰战斗过的地方。

华安宝利配置混合,前后拿过九座金牛奖,全市场次数最多。沈雪峰任职期间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任职回报61.68%,连夺两座金牛奖(数据来源:wind)。

华泰柏瑞价值增长混合,近十年回报在同类排名第一,年化回报超过20%(数据来源:银河证券,截至2020/7/31)。沈雪峰任职期间自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任职回报158.11%(数据来源:wind)。

2015年6月之后,沈雪峰转身基金专户,专户业绩不允许公开宣传。沈雪峰逐渐淡出公众视野。虽然“深山人未知”,但是业绩依然精彩。

2018年,她以极低的仓位避开了大的系统性风险,2019年初,又及时加仓,转守为攻。凭借出色的绝对收益表现及突出的回撤控制能力,她获得了机构投资人的高度认可,实现管理产品业绩与规模的良性循环。

这个夏天,沈雪峰带着新品华泰柏瑞品质优选混合型基金重回公募赛道。中基协官网称,自2020年5月,公募基金经理和专户投资经理可互相兼任。这位久经考验的金牛名将,终于可以为更多的投资者管理资产。

股海二十年,沈雪峰身边的同行起起落落,有些人成为高管,也有些人像流星一样闪耀又坠落,而她依然坚持在投资的第一线。

在和沈雪峰的交流中,感受到的不只是这份真诚,更难得地,是她至今依然对投资的热情和享受。投资于她而言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做任何行业,如果二三十年只做一件事,最后应该能做好。复利不只是投资,做人也是同样的道理。” 沈雪峰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巴菲特投资生涯的飙升始于40-50岁。乘风破浪的姐姐沈雪峰,在千锤百炼之后,内心意志强大,“浮躁的心态已经去除得差不多”。

她说:“现在就是我做投资最好的年纪。”

「信息仅供参考,基金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