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盛锐 见习记者 陈馨懿

“夏天,你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

有人说是西瓜,有人说是桃子,也有人说芒果。可对于拥有60亩葡萄园的杨杰来说,一定是葡萄

在杭州余杭乔司街道五星村,杨杰的葡萄园很好找,村边最大的一片蔬果大棚就是他家的。

9点半多一点,杨杰已经在路边支起了水果摊,卖的是自家葡萄和西瓜。

记者见到杨杰时候,他刚从大棚里出来。“我一看到凳子就腿发麻,走不动路,只想坐着。”杨杰习惯性找了张凳子坐下,还不忘调侃自己,“如果是在地里,我是脱了鞋就想往鞋子上坐,实在是太累了。”他的脸被晒得黝黑。

杨杰的葡萄园,有着一个很朴素的名字“三好葡萄采摘园”,他说:“我希望我和我的葡萄都要做行业里最棒的‘三好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从出租车司机改行种葡萄,一种就是14年

1983年出生的杨杰,20年前从老家安徽阜阳来到杭州,“我爸那会正在杭州蹬三轮,我就选择来了杭州。”

17岁刚刚初中毕业的杨杰,面对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只能选择做一些零星的小工,“那会太瘦了,连斗车都推不动。”六年里杨杰换了被不少的工作,从工程车司机到业务员,再到出租车司机,只有能养活自己的活,他就干。“机灵、主动找活干,或许是我最大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6年,杨杰结婚了。也就在那一年,他放弃了开出租车,转行在临平山北种起了葡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会杨杰经朋友介绍认识了海宁葡萄研究所的一位前辈。前辈觉得杨杰是种葡萄的好苗子,就问他:“开出租车,你30岁能开,70岁还能开吗?种葡萄90岁都可以!”这番话打动了杨杰。

经过一番合计,杨杰和几个朋友盘下了临平山北的12亩地开始种葡萄。“我开始还很理想化,只想着弄两亩地,白天种种地,晚上开开出租车”,结果一个朋友临时退出,杨杰手上的地一下子变成了8亩,“没空开出租车了。”

这一种就是14年。

2】葡萄园从8亩变成了60亩

他也在临平买来了房安了家

葡萄丰收的第一年,对杨杰来说是个大惊喜,8亩地的葡萄竟然不到一周就卖完了。

这也坚定了杨杰的信心。如今,杨杰家的葡萄园已经从原来的8亩扩大到了现在的60亩,地址也从临平山北搬来了五星村。

自从开始种葡萄,杨杰就积攒了一大批的忠实客户,最长合作的一个已经12年,“我换过两个地方,每次因为要育苗有一年没有葡萄卖,第二年只要我一发朋友圈,老客户就会自己寻过来。”对于自家葡萄的品质,杨杰颇有自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杰的棚和别家的不太一样,别家的大棚一般长不超过120米、排水沟0.5米左右,而杨杰家的棚有130米,排水沟也挖了两米。“这是我和葡萄研究所的专家一起研究出来的。”只要有空杨杰就会参加各种培训,如果有什么问题也会给研究所的朋友打电话,一起讨论。

也因此杨杰积累下了不少种葡萄的经验。

“别家的葡萄只能在藤上挂一个月,我家的能挂两个多月。”这些小窍门,不但提升了葡萄的品质,也提升了葡萄的产量,更让杨杰的收入有了不错的提升。

2016年,凭借自己的努力,杨杰在临平买了房。

现在,每天早上7点杨杰从临平家里开车来到五星村,忙到晚上9点再回家,“我这也算在杭州扎了根,更要努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疫情遇上超长梅雨季,藤上的葡萄挂不住了

去年,杨杰从临平搬到了五星村,一切重新开始。

改土、开沟、种苗、搭棚、抹芽、摘花、摘果……杨杰带着小工一步步弄。

“搭棚要搬水泥砖,肩膀都扛磨出了老茧。”杨杰想要在五星村努力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农业采摘基地,可是疫情加上今年的超长梅雨季,这个目标遇到了困难。

“前两个月雨水多,这两天天一热,这一批奶油香葡萄挂不住了。”杨杰指了指大棚里的一个大桶。桶里装了有大约1200斤的葡萄,附近还弥漫着一股腐败的酸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桶就是一万多块钱的损失。”那些挂不住藤的葡萄,都被杨杰丢在了大桶里,今年已经丢了三大桶了。

这样的奶油香葡萄,杨杰一共种了15亩。

疫情影响,来采摘的人也比往年少了。“这些奶油葡萄最多还能挂半个多月。”说到这里,杨杰有些心疼,都是品相挺好的葡萄,如果没有客人来买或者采摘,真的挺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