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普遍认可的月球起源是忒伊亚撞击地球分离出月球,月球也被认为不存在易挥发的碳元素,但研究发现月球表面有碳离子,或能推翻撞击说。

概要:碳元素是一种易挥发元素,对星体的形成与进化有着很大影响,目前人们认为月球不存在气化碳元素。但科学家通过环月飞行器“辉夜”的观测发现月球正在喷发碳离子。喷发使得碳元素几乎遍布整个月球表面,分布量还因地理位置而不同。科学家估计碳离子喷发流量在每秒5万立方厘米,这比太阳风或者微流星体的可能供给量还要大。观测证明了整个月球遍布原发性的碳元素,这个结果支持月球含碳假说——即数十亿年前,在月球的形成和运动时期碳元素便埋藏于此。

月球也许是我们在天空中最为熟知的星体。它激发唤起了无数代人的想象,甚至挑起了美苏“太空竞赛”。但地球这颗唯一的自然卫星仍有许多未解之谜——比如它从何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苏太空竞赛。图:sutori

周三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对传统的月球构成理论提出了挑战,驳斥了长久以来月球在太阳系中形成的理论。目前、理论认为月球不存在已气化的易挥发元素,比如碳元素,但科学家们在这项新研究中,于月球表面发现了碳离子的踪迹。这意味着气态碳原子早在45亿年前,月球形成时或形成不久后便存在了。因此,这项新发现将对目前月球形成理论带来巨大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仰望月球数百年,仍无法解释它如何形成。图片:NASA

多年来,科学家认为月球在45亿年前,于年幼期太阳系的早期混沌中诞生。被广泛认同的“大冲击”理论认为,地球形成最初地壳后(即“原始地球”)跟一个火星大小的星体发生碰撞,大碰撞中飞出的残骸汇集到环地轨道,月球便是由这次大碰撞所喷出的物质形成。 “大冲击”假说在阿波罗登月计划后得到进一步确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月球起源理论:大冲击。图:everythingselectric.com

阿波罗宇航员在登月后从月球表面带回了超过22公斤的岩石跟尘土,样本展示了地球跟月球某些惊人的一致性:它们有着几乎一致的化学及同位素成分。这表明月球跟地球确实有着共同的历史,或者说它们来自同一个母体。阿波罗样本的分析也说明:因为月球终极干燥,易挥发元素——比如碳元素,不可能存在于月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月球样本-来自实验室。图:NASA

但研究反驳了“干燥”月球的观点。为了推进讨论,研究团队使用了环月轨道上“辉夜”飞行器的观测结果。日本的“辉夜” 飞行器,或者称“月亮公主”,于2007年9月发射升空,执行第二个在环月轨道上观察月球的任务。它在环月轨道中花费了2年时间搜集月球地理变化跟起源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辉夜“飞行器,在它的两颗辅助卫星帮助下将调查月球的起源(图:JAXA)

通过“辉夜”的观测数据,研究人员建立起月球的“碳离子喷发地图“。估算的碳喷发量比当前供应量要大得多,比如太阳风、来自太阳的其他带电颗粒流,抑或富含气态物质的微流星体碰撞。这意味着碳供给不是来自月球以外,否则这些碳离子无法分布在整个月球表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角坐标系下月球碳离子喷发分布图。坐标已经使用月球角坐标正则化;颜色表示喷流的强度;每个像素格大小=5°×5°。像素格内碳离子喷发平均值统计学残差(1标准差)为27%,是由碳离子观察值数目决定的。图片:《科学》

另外,研究还发现碳离子喷射的地区差异。月球最大的玄武岩平原比其他高地喷发更多碳元素,意味着这些碳元素来自月球数十亿年来的本地储存,而非月球外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月表最复杂的地理地图(左:近地表面,右:远地表面)。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月表特征,比如月球高地(深土黄色)以及熔岩坑(红紫色),图:GSFC/NASA, USGS

捕获假说认为月球是颗宇宙中被地球重力捕获的流浪岩石,而吸积理论认为月球跟地球被同一块物质、在同一时间所创造。最新研究开始挑战来自阿波罗样本的发现,它将引发月球形成诸多假说的竞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月球起源假说:融合理论、捕获理论&吸积理论。图:Tufts Univ.

作者: inverse

FY: 汪小勉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于三十日以内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