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王慧 黄小霞

今年31岁的阿婷(化名)孕25周时早产生下龙凤胎,出生时两姐弟仅465克和670克,只有成年女性巴掌那么大。

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称“广医三院”)新生儿科的全生命护航体系保驾护航之下,经过连续116天的救治,两姐弟连闯几道生死关,体重分别达到2.35公斤和3.34公斤,于8月11日健康出院。

据悉,该救治案例刷新了广医三院成功救治早产儿最低体重记录,也是广州成功救治的早产儿最低体重记录,创造了生命奇迹。

超低胎龄双胎早产儿,最低体重不到一斤

“小小的、红红的”是阿婷对自己孩子最初的印象。“刚生出来,就被医生围着抢救了,我只用余光看到了他们。”阿婷不由地红了眼圈,“都说孩子是呱呱坠地的,我却没机会听到孩子来到人世的第一声啼哭。”

今年31岁的阿婷怀上双胞胎,然而一家人的惊喜并未持续很久,2月8日,阿婷因腹痛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检查提示其先兆流产。

“从2月多就一直住院保胎,当时心里希望能尽量撑到28周。”阿婷说道。然而到了4月上旬,阿婷仍然提前破水了,产科尽最大努力为她继续保胎一周。

4月17日,阿婷出现强烈宫缩,胎龄仅25周的两姐弟早早地来到了这个世界。

两姐弟出生时,体重仅465克和670克,都只有成年女性的巴掌那么大,尤其是体重只有465克的姐姐,皮肤薄得像一层纸,连血管都清晰可见,胳膊没有成人手指大,脚丫子还没有成人拇指大,全身皮肤“吹弹可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姐姐出生时465克,仅成年女性巴掌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弟弟出生时仅670克

宝宝胎龄过小,所有的救治动作必须轻柔

广医三院新生儿科在双胞胎出生之前已经了解到患者情况,由新生儿科崔其亮教授担任组长的“护婴特别行动小组”制定出一套详细的抢救计划,力求做到“快、精、细、柔、稳”。

“‘快’指黄金1分钟内建立有效呼吸;‘精’指精确的复苏流程;‘细’是将复苏的细节抓好;‘柔’指动作轻柔,避免颅内出血等问题;‘稳’是稳定体征。”崔其亮解释说。

4月17日,姐弟相隔40分钟娩出,出生时呼吸微弱、全身器官发育极不成熟,按规定新生儿救治要在20秒内完成气管插管。

由于两姐弟体重过小,国内最小的喉镜对两姐弟来说也过大,这给抢救带来很大挑战,但技术娴熟的黄小霞医生以及曾健飞医生仅3-4秒钟就完成对新生儿的气管插管,并使用T组合复苏器对新生儿进行正压通气。

然而,两姐弟在气管插管正压通气下,仍然呼吸极弱、费力。“这是典型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广医三院新生儿科主任吴繁说。

针对这个情况,在孩子出生后10分钟内,医生对其进行了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并迅速将其放置在具有合适温度、湿度的特殊新生儿保温箱中,转运到NICU病房。

“当时着急救治,根本来不及将宝宝给妈妈看,因为新生儿胎龄太小,要尽量避免过多移动,一个不小心就很容易引发颅内出血。”崔其亮教授解释说。

由于宝宝胎龄过小,所有的救治动作必须轻柔、转运工作既要快速又要小心翼翼,稍不留意都容易酿成悲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姐姐出生后第二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姐姐出生后第三天

克服重重难题,超轻儿双胞胎均健康存活

早出生的姐姐体重最小,而后出生的弟弟体重较大,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们都亲切地喊这对双胞胎为“小姐姐”“大弟弟”。

胎龄小、体重如此轻,两姐弟在第一时间被抢救成功后,无疑还面临着诸多的生死考验。

姐姐生后第三天,检查发现其头颅出现少量出血,护婴特别行动小组成员的心都悬了起来,马上对其展开了一系列护脑救治方案,迅速控制住了脑部出血。

“超早产儿在出生后极其容易出现脑出血,严重的脑出血会导致脑瘫,这也是很多早产儿被放弃治疗的重要原因。”吴繁说。

早产导致孩子各脏器发育不良,两姐弟的呼吸系统、免疫系统都极其脆弱,两姐弟又遇到了回家路上的另外一个“坎”——重度肺炎。

护婴特别行动小组的医护团队精细调整呼吸机参数、复查血气、维持肺泡的通换气、保证循环、抗感染等,终于帮助两姐弟成功闯关,姐弟两人于出生后22天撤下有创呼吸机,也并未出现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由于宝宝出生时太小,国内现有的医疗耗材对于他们来说都较大,包括气管的插管、呼吸机的鼻塞等,还有医疗仪器的精准度不适合等,这也是我们在这例早产儿救治中最大的难题之一。”

吴繁主任表示,“对此我们想了许多的办法,比如改良鼻塞,在监护过程中派最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对仪器数据变化进行精密监测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生22天后,姐姐撤下有创呼吸机

116天24小时不间断守护,创造生命奇迹

在救治过程中,两姐弟除脑出血、肺部坠积性肺炎等情况之外,还出现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喂养不耐受、贫血、电解质紊乱等问题,但都在医护人员的妥善处理下化险为夷,经过团队的全力救治,两姐弟体重增长较快,分别增长至2.35公斤和3.34公斤。

“这是我们救治成功的最低体重的早产儿。”8月11日,两个孩子即将出院时,吴繁主任欣喜地说道。这个堪称“生命奇迹”的发生,与医护人员的细致看护、用心守护密不可分。

“孩子刚出生那段时间,我们小组几个人轮流24小时盯着,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吴繁说,“在孩子的治疗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药物和器械的干预,努力营造接近母体的内环境,让宝宝自然长大,减少其未来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使用进口保温箱,精准控制每天的营养、喂奶的速度,尽量营造安静的环境……在细心的护理下,孩子一天天健康起来。

出生88天后,孩子可以转出NICU,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顾,医院安排了母婴同室,医护人员每天都到病房进行宣教,手把手教会家人如何照顾超轻早产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宝出生101天时

两名宝宝虽然在妈妈肚子里呆了不足200天,却在广医三院新生儿科的细致照看下,平稳健康地度过了早产后的时光。

一本厚厚的病历,记载了抢救、再抢救、复苏、再复苏、直至痊愈的与死神拉锯、与生命赛跑的116天,也记录了广医三院新生儿科医护团队专业敬业的坚持和努力。

看到孩子即将出院,阿婷的内心抑制不住地开心。“他们姐弟俩刚出生就遭遇了人生的各种苦难,希望以后的生活都是甜的。”阿婷说道。

据相关统计,自2006年起,我国成功救治500克以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总数不到10例。而在此救治案例中,姐姐的体重只有465克,弟弟体重也只有670克,姐姐为广州救治成功的超未成熟儿中最轻的体重,广东省救治成功超未成熟儿第二轻的体重。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张德钢

审签|张德钢

实习生|麦靖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