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芯国际不断传来好消息!
7月底,中芯国际发布公告称,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将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成立合资企业从事发展及运营聚焦于生产28nm及以上集成电路项目。据悉,该项目首期计划投资76亿美元。
紧接着,中芯国际日前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营收9.385亿美元,同比增长18.7%。此外,中芯国际还公告,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超额募集资金256.6亿元,将用于12英寸芯片SN1项目、成熟工艺生产线建设项目、先进及成熟工艺研发项目储备资金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近年来,在政策、资本等助攻之下,以中芯国际为代表的国内芯片制造企业正在奋起直追。

国产芯片制造在路上

作为连接芯片领域上下游产业的关键部分,芯片制造环节至关重要。通俗来讲,芯片制造环节主要就是把IC设计公司设计好的电路图移植到硅晶圆制造公司制造好的晶圆上。

纵观全世界,就半导体行业观察报道,目前综合实力靠前的主要是台积电、三星、英特尔,我国大陆芯片制造整体仍然处于薄弱环节。但是近几年,国家加大对半导体产业的扶植力度,大陆芯片制造企业正不断崛起,努力赶超国际水平。

目前,中芯国际提供0.35微米到14纳米不同技术节点的晶圆代工与技术服务。其中,代表中国大陆自主研发集成电路最先进水平的中芯国际第一代14纳米FinFET技术,已于2019年第四季度进入量产。此外,中芯国际也是中国大陆第一家提供28纳米先进工艺制程的纯晶圆代工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国内芯片制造企业华虹集团同样拥有28纳米量产工艺制程。据其官网介绍,华虹集团是中国目前拥有先进芯片制造主流工艺技术的8+12寸芯片制造企业,率先建成了中国大陆第一条8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建设了本土企业第一条全自动的12英寸生产线。目前,华虹集团运营3条8英寸生产线、3条12英寸生产线,量产工艺制程覆盖1微米至28纳米各节点。

事实上,中芯国际、华虹集团只是大陆芯片制造不断发展壮大的缩影,长江存储、合肥长鑫、福建晋华、三安光电等国内芯片制造企业也在加紧研发部署,攻关“卡脖子”技术,“中国芯”未来可期。

半导体材料需求井喷

随着国内企业在芯片制造领域上加紧部署与投产,对半导体材料的需求也在增加,尤其是对晶圆的需求。晶圆是指硅半导体积体电路制作所用的硅晶片,也是半导体最核心、成本占比最高的材料。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C Insight对未来产能扩张预测,随着半导体制造硅晶圆产能持续向中国转移,2022年中国大陆晶圆厂产能将达410万片/月,占全球产能17.15%。

随着产能的扩增,国内晶圆厂一方面加紧创新技术研发,努力追赶国际先进水平,一方面加大晶圆厂的项目部署建设,力争填补市场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半导体行业观察报道,新美光(苏州)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近期发布了450mm(18寸)11个9纯度的半导体级单晶硅棒,采用国际最先进MCZ技术,改变了国内无自主450mm半导体级单晶硅棒的局面,在半导体晶圆厂自主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而国内第一座以虚拟IDM为营运策略的12英寸芯片制造公司——粤芯半导体晶圆产能爬坡也有了快速进展,2020年第二季度,出货量环比增长105%,实现了晶圆月平均移动量增长78.8%的季度纪录。

事实上,由于硅片价格不断攀升和供应缺口较大,晶圆再生业务引起行业高度重视。据SEMI预测,2020年12英寸硅片需求超过750万片/月,对应的再生晶圆需求超过200万片/月。

今年年初,国内自主晶圆再生量产领军企业——协鑫集成与华夏幸福签约,总投资50亿元、年产360万片的协鑫集成再生晶圆项目落户合肥肥东产业小镇,投资建设5条12英寸生产线及1条8英寸生产线,可形成年产360万片再生晶圆产能,将有望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集成电路材料商。

要想实现集成电路制造的“自主可控”,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不仅要在芯片设计、封装与测试等领域取得长足进步,同样也要在芯片制造、原材料等领域取得突破,方能加速“中国芯”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