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洋荷获丰收 村民喜洋洋—— 锅底河村大力调整产业种植结构助农增收侧记

----------------

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朝敏

通讯员 刘双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锅底河村种植洋荷的历史其实已经很久了,以前都是每家每户种点来自己吃,不成规模。我们村的地理位置特殊,土壤潮湿、水份重,植被丰富,遮荫效果好,特别适合种植洋荷。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我们在林下发展了洋荷种植。”锅底河村支书刘家海说。

近日,记者走进兴义市坪东街道锅底河村洋荷种植基地,一阵风吹来,洋荷的特殊香味让人神清气爽。放眼望去,山脚下成片的洋荷植株在阳光下闪出绿油油的光,村民们拿着麻袋、背着背篼,弯腰蹲在地里采挖新鲜洋荷,脸上流露出丰收的喜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锅底河村位于坪东街道西南部,为三类贫困村,2016年出列。全村国土面积15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民组880户4631人。为加快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让群众持续过上好日子,年初锅底河村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土地资源,积极引导村民种植洋荷。

如今,洋荷进入了采摘季,小小的洋荷已悄然成为锅底河村民的“摇钱树”。

洋荷又名荷苞花,学名蒲包花。原是拉丁文“细小的花鞋”的意思。属玄参科一二年生草本,落叶灌木,高1至3米,茎上密被细柔毛,花期为6—7月。喜凉爽、湿润气候、通风良好的环境,生长适温为7℃至15℃。原产我国南部,栽培历史悠久,大多为房前屋后零星种植。洋荷可食用和药用,营养价值较高,每100克嫩芽、花轴中含蛋白质12.4克,脂肪2.2克,纤维28.1克,维生素C和维生素A共95.85克。地下茎风味似姜,根还可以入药。

余学强是锅底河村锅底河组人,今年,他响应村里的号召,将自家12亩山地全部种上了洋荷。前段时间,他家的洋荷为他带来了“第一桶金”。

“近两个星期来,我家的洋荷已经采挖了1000多斤,已经卖得了5000多块钱了,种洋荷真的比种其它作物收入高啊!”尝到了种植洋荷带来的甜头,余学强难掩心中喜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目前锅底河村共有305户种植洋荷,种植面积达650亩。洋荷每亩产量在1400斤左右。在洋荷上市初期,每斤价格8至10元,盛产期后平均价格在2.5至5元之间,种一亩洋荷能有五六千元的收入。

“我们村年轻人基本都外出务工了,留在家里的大多数是老年人,种植洋荷不需要投入太多的劳动力,在管理上也比其它经济作物粗放,经济收入也相对要高一点,所以大家都非常愿意种植。”刘家海说。

为了确保种出来的洋荷卖得出,锅底河村专门组织人员到宁波、贵阳等地进行产品展销和市场推广。通过努力,争取到了四家收购商,到了洋荷收获的季节,收购商就直接开车到地里进行收购,解决了当地村民担心种出来卖不出的后顾之忧,让村民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洋荷的销路根本不愁,只怕村民种不出来,种出来的销路都没有问题,我们村里通过对外展销,已经和一些外地客商谈好了合作,待洋荷采收时,他们会开车到基地来收购,我们的种植户都用不着跑到市场上去零卖和批发,他们过来收的市场价格也相对比较稳定,单价会根据当时的市场价格来定,以确保村民种植洋荷的收益可观。”谈到洋荷的销路,刘家海信心满满地说。

“我觉得种洋荷和其它的作物比起来,成本要不了多少,赚的钱也比其它的多,劳动强度低,我们老年人在家,完全顾得过来。要按照亩数算起来,我家今年的收入最少也有7万元。”余学强说,洋荷苗种下去后,最少可以采收六年,期间不需要怎么管理,肥料也用得少,到了采收季节只管去挖洋荷,是真正的懒庄稼。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赵漫漫 邓忠胜 彭原清

本期审稿:魏浩然

值班主任:郭连军

黔西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微博:@中国黔西南 微信/易信:中国黔西南 APP:北纬25°的黔西南 数字报:http://www.qxnrb.com 官网:http://www.zgqxn.com 邮箱:zgqxnw@163.com

声明

凡“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刊发的原创内容,均保留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微信号:zgqxn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