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金,自古就是富贵的象征,古人把金融化,通过对不同部位的锤揲制成精美的工艺品,又在其基础上进行镶嵌和装饰,那时没有如今精密的制作器械只能手工将金银拉成细细的丝,依靠在器物表面堆叠编织制造出复杂华丽的花纹,如果还想进行装点,就需要辅以"锉、搂、闷、打、崩、挤"等纯手工技法把珠宝嵌入凹槽内,一件精美的金饰品只有上等人家或皇室才负担得起昂贵的手工。

改革开放以后,黄金饰品逐渐流入平民百姓家,从前仅限于贵族间使用的金饰终于也脱下了神秘的面纱,可惜这时候的老百姓还买不起那些精美的黄金首饰,黄金摆件也多是外贸出口订单。

1977年,张心一被分配至老凤祥前身上海远东金银饰品厂工作,开始了为期三年的艺徒生涯,在饰品主要负责金银和珠宝材料做成的细工摆件,入厂后就跟着两位年近花甲的老师傅由浅入深的学习捶揲、抬压、錾刻、镂空、镶嵌、焊接等技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金银细工制作的流程里錾刻是其中的关键操作,过程尤为复杂,需用小锤敲击铁质的錾头一点一点凿刻出图案,操作者必须有绘画和雕塑的能力,还要熟练掌握钳工、锻工、板金、铸造、焊接等多种技术,从小工成长为大师傅需得十数年。历史上錾刻工艺的传承没有统一的管理和培养,全靠手工作坊内师徒手把手相授,中国有很多民族文化遗产就是在这种流传中一点点消失磨灭,最终成为传说不复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师傅们先后告别了金饰行业,同期的师兄弟们也耐不住经济发展带来的各种诱惑,纷纷离去。唯有张心一花了将近20年成为这一领域的佼佼者。1993年,时年35岁的他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银细工"传承人,经由他创作的作品拿过多次国际首饰设计比赛大奖以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龙有力的躯干细腻的鳞片,需以錾凿法一点点刻画出层次,龙须等部位细密的线条则需要用小号的勾錾一道道雕刻出来,张心一挥动捶錾将铁具化笔,便使游龙的形象缓缓呈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凤祥传承的百余年间,张心一是将其自出口转为内销的大功臣,由他创作的产品在市场上引起了强烈的轰动,让老凤祥和超高的工艺水平紧密的捆绑在一起。在他创作之余,还为老凤祥培育了数位国内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方面的顶尖人才,如今,张心一高超的制作技巧依然延续着老凤祥在金饰行业不倒的神话,也把这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延续到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