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正式开通服务,北斗的全球时代正式开启。在浸润着一代代北斗人心血的道路上,广西身影不时闪现。如今在广西,“高精尖”的北斗应用不仅进入各领域,飞入寻常百姓家,还走出国门,在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开花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卫星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在户外安装北斗智能形变监测系统。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供图

广西科研力量为北斗开路

2020年7月的最后一天,北斗三号系统的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后,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在桂林,广西第一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北斗卫星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早就在默默发挥着光和热。

卫星导航研究领域专家孙希延教授是该中心的领航人。2009年,孙希延放弃中科院的良好发展机遇,来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从事卫星导航等科研工作。自担任广西信息科学实验中心主任一职后,孙希延带领的实验中心在北斗卫星导航研究领域获得了一系列科研平台,包括第一批广西院士工作站——桂电航天技术院士工作站(孙家栋院士)、卫星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这个团队一直奋战在北斗导航研究一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希延。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供图

卫星导航系统落地应用是否精准、是否高效,信号的发送和接收至关重要。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分配,导航卫星的信号频段为L波段。随着导航系统不断开发,卫星数量不断增多,L波段频谱日益拥挤。而传统信号调制方式卫星信号相互干扰,在新型信号调制方式下,可有效减少信号间和系统间的干扰,但是对接收信号的精准捕获和跟踪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信号处理的难度也大大提升。

如何有效地解决新型信号处理难的问题,为北斗在太空寻得空白地带?孙希延和团队展开了研究。最终,他们的辛勤付出结出了硕果:团队解析了信号结构、信号传播和信号接收处理之间的匹配关系,有效解决了北斗新型信号处理难、计算复杂度高等难题;建立了北斗新型信号处理技术理论体系,信号捕获速度提高30%以上,检测峰值概率提高10%以上,计算复杂度降低了48.4%,同时实现传统信号处理的兼容性。

广西多领域饮北斗“头啖汤”

“北斗不仅关乎国计,也关乎民生。”孙希延说,一些应用已经进入广西的各行各业,“高大上”的北斗正在日常生活中守护人们的“小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西北斗综合位置服务平台

在广西的大街小巷,共享电动车上加载的小芯片基于北斗时空定位技术,实时记录车行时间、地点;物流公司利用北斗技术,可分析行驶、配送数据,优化配送路径,消费者可以更快收到包裹;扬尘治理、甘蔗精细化种植、船舶自动报闸、监测地质灾害……一系列基于北斗导航的应用已在广西遍地开花。

西江流域船来船往,在2017年以前,西江上的船舶通过放艇靠岸、人工窗口办理的传统模式报闸缴费,效率低下,常出现“堵船”现象。为改变这一现状,内河船舶安装了北斗智能终端。基于北斗导航的“智能过闸和智能航运”应用,西江流域内船舶“不靠岸报道,不停船缴费”。

数据显示,经过桂平、长洲两级船闸的船舶,使用北斗智能报闸方式平均能节省4小时的过闸时间。按现有安装北斗的船舶数量计算,每年可节省油费3600余万元。广西也成为了国内最早将北斗技术应用在内河航运领域的省区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江船闸调度中心。

2020年汛期,北斗智能形变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到隆林各族自治县者保乡民怀村一滑坡体出现35厘米形变,及时发出橙色预警,并通过邮件、短信等方式通知当地国土部门,保障了民怀小学200多名师生的安全。随着北斗技术、组合算法不断优化,这套广西自主研发的监测系统精度可达毫米级,预警响应速度在6秒以内。

在百色、河池、桂林、柳州等地质灾害频发处,这套系统正在实时开展监测。在全国,已经布设了19个监测区域共149个监测点,对滑坡点、矿区边坡、桥梁、大坝等物体的形变、沉降进行监测。

据了解,在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区域示范项目的推动下,广西已应用推广安装10.5万套北斗终端,涉及中国-东盟车船跨境监管与服务、智慧糖业、西江船舶智能通航管理与服务、城市精细化管理四个领域。

“未来,北斗或以传感器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串联起万事万物。”在孙希延看来,北斗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今后建设的核心任务除了继续完善系统,创新应用也将移到前端。“正如孙家栋院士所说,限制北斗的是人的想象力。”孙希延表示,未来,结合5G技术,北斗系统定将创新出更多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时空信息服务能力,服务于民。

广西北斗产业集聚态势现雏形

如今,在孙希延等北斗人的努力下,北斗产业在广西已渐成集聚态势。据中国-东盟北斗/GNSS(南宁)中心负责人王志虎介绍,2019年,广西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统筹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实施方案》,对北斗应用的重视程度达到了新高度。自治区科技厅先后下达北斗领域相关科技项目7项,项目总投资1.41亿元,资助科研经费427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卫星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在户外安装北斗智能形变监测系统。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供图

与此同时,广西北斗综合位置服务平台上线,为多行业、多领域、多区域提供位置服务;

  • 中国-东盟空间信息技术创新示范基地项目正着力构建卫星应用产业集聚和产业生态,目前已引入近15家卫星应用类企业入驻,基地还配套建设北斗系统(产品)检测评估中心、高精度位置服务运营中心、北京大学时空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等高端研究机构;

  • 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北斗及遥感卫星应用创新创业基地项目正围绕中国-东盟北斗/GNSS中心、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广西数据与服务中心展开建设,涉及研发灾害预警、海上搜救、智能港口等7个领域行业应用;

  • 广西-东盟地理信息与卫星应用产业园(地理信息小镇)则重点建设以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创新型信息产业等……广西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正向快车道驶去。

广西北斗技术进入东盟市场

随着北斗应用愈发成熟,广西北斗产业乘风破浪,向东盟辐射。通过项目合作、技术交流、教育培训等方式,广西北斗人将北斗技术和应用带到了东盟国家。

2016年9月,为了促进北斗卫星导航产业走出国门,孙希延促成了中国-东盟卫星导航国际合作联盟落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次年,该联盟在南宁正式成立,来自国内外的会员超过120家,成为了国内唯一一家卫星导航产业国际组织。

目前,孙希延团队研发的地表形变精密监测与预警系统,已在老挝、泰国、柬埔寨等5个东盟国家、8个监测区域共计80个监测点进行实际应用。孙希延团队还与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等签署了合作协议,联合建立北斗/GPS电离层观测站。

借由广西的区位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基于北斗技术与东盟国家建立合作关系。据王志虎介绍,南宁市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也成为沟通东盟国家的重要开放窗口。2016年,北斗专业论坛成功举办;2018年,北斗论坛纳入中国-东盟信息港系列论坛,取得丰硕成果。目前,广西一电子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与泰国摩托车的士协会签署合作协议,开发“泰滴”平台,对泰国潜在的12.5万辆摩托车、出租车管理提供支持;广西一科技有限公司与柬埔寨一公司围绕40余万亩智慧糖业项目开展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骄傲,中国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