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孟子·离娄上》中,曾经有过这样的一句话: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这深刻反映了我国对于规矩的重视程度。毕竟,这“礼仪之邦”的名号可不是白来的。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古代的规矩确实是有点多了。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入室出行,无论是官员上朝,还是百姓穿衣,都有各种各样的规矩。

就连吃饭都有着各种奇奇怪怪的规矩:“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很多人已经对规矩产生了极大的厌恶,这种厌恶在鸦片战争后由于中华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开始逐步展现。各式各样的文化运动开始打破各种各样的枷锁,有反对妇女缠足的,有反对阶级对立的,也有反对封建帝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冲破这些规矩,很多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先辈们生活在一个被列强蹂躏,被枷锁控制的时代,这些举动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时也必须要认识到,由于大量规矩被摔碎,我们社会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前面没有出现过的问题。例如,离婚率逐年攀升,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越发的严重……很多事情背后的原因,就是少了规矩。

因此,我们应当重新审视一下那些很多看似不太合理的规矩。今天,让我们主要来探讨一下“菜不摆三,筷不成五”这条规矩的深刻寓意,重新认识一下老祖宗的智慧究竟是有多么的强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首先,为什么说“菜不摆三”呢?这其中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我国古代在摆放祭品的时候,经常是三个盘子或是三个碗筷的摆放。在影视剧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要么是牛头,羊头,猪头三个一列,要么是香蕉,苹果,梨子三个成一行。要是用来吃的菜肴按照祭品的摆法来,这必然是不合适的。

其二,三这个字的读音,正好是和“散”,“丧”等字谐音。中国古代人,甚至是部分现代人,都对谐音有着很浓厚的情怀。例如,去别人家是千万不能给别人送梨子吃的,这样很不吉利,因为“梨”是和“离”同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说,房前屋后是万万不能种植桑树的,因为“桑”是和“丧”同音的。除此之外,送别人东西也不能够一次四个四个的送,因为“四”和“死”是同一个读音,听上去会更加不吉利。现代人可能对这些不以为然,但是在古代,如果不重视谐音的话,就有可能冒犯了上级,甚至是皇帝,引来杀生之祸,明清很多文字狱,其实都是谐音产生的冤案。

其三,俗话说得好,好事要成双,所以我国劳动人民一直崇尚双数(除四之外),例如最为典型的六六大顺,八仙过海,都是和双数有关的,单数本来就不是那么吉利。

02

关于“筷不成五”这个规矩,其实主要有两种说法比较流行。第一种很好理解,那就是五根筷子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三长两短”这个成语,显然是很不吉利的。所以,筷子一定要成双成对放在桌子上,这样比较祥和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种说法就比较复杂了。

首先要从这个“五”讲起了。这个“五”并不是指的五根筷子,而是指的泪筷和粘筷两种筷子的类型与横筷,叉筷以及倒筷这三种拜访筷子的方法,一共五种。泪筷指的是没有擦干净,上面滴着水的筷子,粘筷指的是已经夹过菜,上面沾有食物残留的筷子。这两种筷子放到现在,也是很不礼貌的。好在很多人用的都是一次性筷子,所以这种情况不多见了。横筷,叉筷以及筷这三种摆放方式都是不正确的。

筷子已经是我国璀璨文化的一种,有着十分深刻的含义。圆头方尾,对应的是天圆地方的概念。而且,我国古代经常用筷子进行占卜,所以其摆放的方式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含义,乱摆乱放,有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不好的事情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经过上文一系列的分析,笔者认为,“菜不摆三”的规矩其实不要也罢,毕竟谐音问题不能成为真正的原因。“筷不成五”中的泪筷和粘筷两种筷子确实是不能摆到桌子上的,这样有失礼仪。你们又是怎么理解这两个规矩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