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晟曼出生于1994年,是一名2020年6月刚毕业的华中科技大学女博士。目前受聘湖南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担任博士生导师,副教授职称。因为长相漂亮出众,又没有任何教学和海外留学经验,且打破了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论资排辈”的传统,招来了许多人的质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26岁的90后,凭什么一毕业就能当上副教授?仅仅是因为她漂亮吗?其实并非如此。李晟曼本身在校学习期间成绩优秀,曾在权威期刊上发表过十余篇论文,并引起了国际知名企业“台积电”的重视。作为材料科学领域的专家,湖南大学聘请她是“先下手为强”,避免人才向外流失。

另外,李晟曼并非国内90后担任副教授第一人。在她之前,至少还有两位90后副教授。只是因为李晟曼的确美貌与智慧并重,才引来了大家的关注。李晟曼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固然和她的勤奋努力分不开,另外一个值得大家重视的是她的母校——“华中科技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985名校,这一所大学过去在国内一直不如清北有名,但事实上它已经成为国内顶尖科技人才的摇篮。今年,华中科大已经向华为输送了两位年薪过百万的“天才少年”。选择对的学校和专业,再加上自己的辛勤汗水,成功就会变得相对简单。

李晟曼17岁考上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本科毕业,同年硕博连读,于今年六月顺利取得了博士学位。她在华中科大期间,曾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且是一个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的人,善于与人进行沟通。

据说李晟曼除了学习好,还是一位体育健将。她曾经多次在校内羽毛球比赛场上大显身手,还拿到马鞍山冬季5000米长跑冠军和多个羽毛球比赛冠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晟曼研究的方向是纳米材料和微电子器件领域,并且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所以她就被台积电盯上了,不过此时湖南大学已经向李晟曼伸出了橄榄枝。

根据过去的追踪调查,这些有天赋的青少年,无一不是体育和学习一起抓,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一样过硬。他们生活十分有规律,学习能够专注。还有两项关键技能是:思维多元化,自本科时代起就找准了今后数年,甚至十数年研究的方向。

找到一个前沿领域,一定要是自己发自内心地热爱它。在这个领域里持之以恒地“深耕”,将来必有所得。

我们都知道,中国目前人才流失十分严重。许多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一毕业就往外国跑,因为他们说国内给的待遇太差。许多国内科研单位用人时,要看“海外经历”,要“论资排辈”。曾经有一个叫许晟阳的普林斯顿数学博士回国,后来不受重视,还是出国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有很多年轻的“天才”或普通人,一心一意要学成出国,永不回来。目前为了留学后要不要归国的问题,网络上的人们也是吵得不可开交。根据某大型论坛的一项投票显示,有接近40%的人赞成毕业生留学后不归国。

在这种舆论环境下,有一个像“台积电”这样的大型海外公司邀请你去就职,你会怎么想呢?台积电如何与李晟曼联络,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湖南大学抢先注意到台积电的动向,赶在他们之前聘请了李晟曼,避免了中国人才的流失。

有一些老的教授和普通的学员对此感到愤愤不平,根据中国过去的惯例 ,一个人假如想要当上副教授,最起码还得毕业后在学校里担任三五年的讲师。但是,这种所谓的“公平”,恰恰就是一直被国人诟病的“论资排辈”的根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湖南大学作为985高校,最近几年一直有聘请90后毕业生为高校副教授的事例。比如出生于1990年的李梓维,原来是北大的物理学博士,后来到英国伯明翰大学访问,回国后被湖南大学聘为副教授。

同样出生于1990年的俞楚英,是英国伦敦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今年同样当上了湖南大学的副教授。李晟曼和他们比起来,只是少了一步在外国访问或者留学的经历而已。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在“任人唯才”方面,湖南大学是勇于尝试的,它走到了国内名校的前面去了。我想,这可能就是湖南大学被美国列入第一批制裁的十三家中国高校名单的重要原因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国家的科技的进步离不开人才,我们要吸引外部的人才,对于自己内部的人才,也要想尽一切办法挽留。李晟曼虽然没有教学的经验,但是她目前在湖南大学主要的工作其实是搞研究。带头搞科研项目,手底下的都是博士生,对于她“教学能力”的担心,其实是根本没有必要的。

李晟曼是靠什么成就自己的呢?答案其实非常简单,是靠努力,再加上清醒的头脑,精准独到的眼光。许多学生家长一直在网络上争论“教育资源”重不重要的问题,似乎在这里就得到了答案。

只不过,从前大家认为中国最好的学校只有清华、北大,事实上却不然。找到一个有发展前景的专业,再找到与之对口的大学,努力深耕。哪一天出了成绩,你就是一个“李晟曼”。

依今天中国的情况看来,国家对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一直在加大。而思想开明的湖南大学,只不过是率先吃“番茄”的那个人罢了。以后像李晟曼一样年轻的“副教授”和博导,只会越来越多,论资排辈迟早成为过去时。

到时候,能不能留在中国发展,拼的是个人能力。对于那些没有本事留下来的,或者一心一意只想出去的,我们就再也不用觉得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