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到解放军的哪个兵种历史最悠久,除了步兵,一定是工兵。八一南昌起义时起义部队里就有两个工兵营,工兵和步兵在同一天诞生。

红军第一个工兵连的骨干来自安源煤矿,开国少将、建国后的工程兵副司令员王耀南,就是安源矿工。毛主席曾将工兵称为“红军的白龙马” ,勉励工兵战士们要“驮着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耀南将军祖上三代挖煤,熟悉爆破,他带的这批安源矿工,在装备落后、攻坚能力低下的中央苏区时期,是一支往敌人胸口上送炸药的敢死队。王耀南每每身先士卒,带领爆破队为红军炸开城门。那时的步兵工兵都很弱,打赣州时,他连续组织四次爆破,都因对方火力太强,突击队冲不进去,爆破队却被困在城墙下,是董振堂带着红五军团用大刀片把他救下来的。

红军长征经过的22条江河,每次站在渡口上指挥的,都是王耀南。

工兵主要负责作战中的工程保障,但解放军工兵从诞生之日起,除了老本行,还要参加一线战斗,战斗手段还非常有特色。

抗战期间,王耀南不仅在百团大战中大显身手,爆破井陉煤矿,炸的娘子关隧道大塌方,而且在各根据地到处跑,推广地雷战,研究地道战。他培训的民兵爆破手,在太岳区沁源围困战中,用1万多颗石雷,把日伪军围了两年半,当地百姓几乎家家都会做地雷,攻城没办法,一直耗下绝无问题。挤兑的鬼子走不心甘,留则等死,出城挨炸,来援也挨炸。鬼子饿的连军马都杀了吃掉,最后硬是被逼跑了,沁源民兵还有4000多颗雷给备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国后拍摄的老电影《地雷战》、《地道战》都是军教片,军事顾问都是王耀南。有人瞧不起地雷战、地道战,可是八路军和根据地穷的叮当响,难道没好武器就去投降?沁源是抗日模范县,敌伪连维持会都组织不起来一个,在这里当汉奸难度很大,小心随时被一锄头开了瓢。

抗美援朝时期,王耀南将军是志愿军坑道战术的发起人之一,坑道使每个军的日伤亡从平均几十人降到2、3人,在朝鲜山岳地带能抗住美军的空炮火力,坑道是关键。志愿军就凭这一铲子,看看美军有几下子。

另一个老工兵是聂佩彰,这位东北讲武堂毕业的解放军工兵连长,是有名的“飞雷筒”的发明者。飞雷筒不是现在电影里演的那样,随便在地上支起来就能打,这种土造武器危险性很大,必须由工兵来使用。因为射程近,在攻坚时要利用对壕布置到敌方眼皮底下才能发射,打飞雷筒的工兵都是和尖刀连挨在一起,是进攻类兵器,工兵的特有装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装备更新换代,土造武器也没有必然淘汰,志愿军63军在断后时,曾被英29旅死死缠住,团长朱彪就让工兵用过飞雷筒,两轮打过去,英军一下就没动静了,部队得以迅速脱离。后来英军军官回忆,当时“遭到了中国军队远程大口径火炮的猛烈射击”。

工兵不仅要架桥造路,劈山开道,在一线直接参加战斗,也是解放军工兵的老传统。在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中,工兵不仅出色完成了工程保障任务,而且在战斗中打得气壮山河。

在东段,工兵136团和各参战部队的队属工兵,在山高路险的藏南山地为作战实施了有力的工程保障。藏字419部队首战克节朗河谷,迂回章多歼灭印军第七旅指挥机关,步兵11师穿插贝利小道进行大纵深战役迂回,都是靠工兵一路在雪山冰河上劈山开路。

克节朗战斗打响时,当时的支援火力只有几十门120迫击炮,这还是徒步几十公里翻山越岭扛上来的,那里没有路,更大口径的火炮靠人力根本运不上来。但炮兵群的火力准备,却如山崩地裂一样猛烈,印军瞬时就被打懵了。这是因为,步兵潜伏地距印军据点最近的只有几十米,为了弥补炮兵火力的不足,工兵又用上了飞雷筒。一轮飞雷打出去,地动山摇,震得解放军主攻团团长和政委都从隐蔽部里跑出来了。后来,印军俘虏说:你们肯定动用了最新式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我们很多人都吓得直接逃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阶段反击战结束后,达旺河上的东新桥已被印军炸掉。这是通向前方的唯一桥梁,为了保证进攻的突然性,前指要求在进攻前必须架好新桥,不能早也不能晚。工兵分队精心选择架桥点,从几十里外扛来木料,在战役发起前1天多的时间里,立即又架起一座东新桥。

这个阶段,东段前指又调集工兵14个连队,将急造军路修至达旺,与印军原有公路接通。这条单行道虽然路况极坏,陷车阻车严重,却能把122榴弹炮拉上来。在此之前,印军欺我无炮,曾经嚣张一时,其炮兵见到一点炊烟就打,八一厂的随军摄影师就是这时牺牲的,克节朗战斗的电影胶片也全毁了。

印军曾断言中国军队要修好这条路,至少要两个月,结果我方工兵只用了16天。

西山口的印军阵地前布设了大量地雷,工兵进行了大规模排雷,第165团工兵班长何来发,一个人就用手排雷430多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阶段反击战打响,我方122榴弹炮群对印军炮兵形成全面压制,工兵为步兵打开冲击通道,55师163团一路猛冲拿下西山口,打的印军溃不成军。追着印军夺占炮阵地的步兵,其中就有著名的庞国兴战斗小组。

在西段,参加作战的有工建第109团,这是一支著名的工程兵团队,也是两弹一星基地工程建设的功勋部队,在战区担任重点工程保障及反空降任务。步兵4师参战的各工兵营、工兵连负责修筑急造公路,构筑各级指挥所和作战工事,工兵部队共抢修简易公路400多公里。对保障作战胜利起了重大作用。反击作战中,工兵除了配属机动部队进行工程保障,还要在一线协同步兵进行拔点战斗。

西段的第一仗是攻击红山头,得手后,担任炮阵地警戒的工兵连,发现“天印5号”印军要跑,当即主动请战。副师长立即批准,并命炮群以火力支援。工兵连出击,拔除了该据点。

17 号据点的印军在步兵2团猛烈攻击下,从反斜面逃窜,逃进我方工兵布设的奇普恰普雷场中,一名印军触雷炸死,其余的不敢乱动,被埋伏在此的工建109团所部尽数俘虏。

步兵第8连配属师工兵连奔袭“加印27号”据点,他们翻越5000米海拔的冰大坂,对印军形成合围,工兵连负责阻击印军增援,掩护步兵连将该据点印军全歼。

在空防区的反击战中,4师的一个工兵排正在战区担任布雷、构筑工事任务,因机动作战部队还没赶到,兵力不足。即以这个排的全部工兵和正负责给班公湖运输巡逻艇的炮连,与守卡分队不足一个连的步兵组成攻击分队,经过战斗编组和简单动员,向印军发起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兵排以两个班为预备队,一个班阻击4400高地来援印军,因战斗激烈,工兵排连续请战后投入一线战斗。攻克西里扎普后,工兵排又担任4400高地的进攻任务,工兵、步兵、炮兵分队分别从三个方向强攻4400高地,工兵班长谭树恒带着战士罗德清,交替掩护,以勇猛的动作率先接敌,以爆破筒、手榴弹连续炸掉3个地堡后,谭树恒负伤,罗德清牺牲,全班冲入阵地,共炸掉地堡5个。战后,谭树恒、罗德清均评一等功。五班记集体二等功。

扫清天、河、空防区印军据点后,机动部队乘车开进,经500多公里崎岖山路南下阿里,由于需两次通过狮泉河才能到达扎西岗,遂令工兵迅速架桥。

工兵营第3连是两排编制的机械连,全连不到50人,无任何渡河器材,为保障步、炮兵迅速渡河,决定不等舟桥连,独自架设一座木质低水桥,当地无一钉一木,连长跑到百里之外的葛尔昆沙向阿里骑兵支队求援。阿支帮助将木料、铺板运来后,全连在仅有三把截锯、四把斧的情况下,“歇人不歇锯,换人斧不停”,跳入冰河开始架桥。工兵营第二连赶到后。不顾在天文点战斗中有80%的人冻伤了手脚, 与三连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连续作业30多小时,终于架起一座30米长的木质低水桥,炮车隆隆通过第一渡口。

进至第二渡口再无架桥材料,工兵只好开设徒涉场,工兵营舟桥连经过6个日夜艰苦行军赶到第二渡口。不顾行军疲劳和高山反应,下车后立即架设门桥,开设渡场。巴里加斯地区印军发现后方公路被断,连夜烧毁物资营房,全部逃窜。

连接阿里与新疆的新藏线,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当年还是砂土路面,有些地段,能从这条干线上把简便军路修到前沿,有些地段根本没办法修。部队开进和作战艰苦异常,多数战斗都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地展开,不可能等我方搞好了战场建设才开战,同时,兵力投送和补给的规模也受到限制,工兵在一线既要负责工程保障,还要参加战斗,事实证明,工兵拿起步兵武器,同样英勇善战,战果突出。

在西段的最后一战,拔除“阿印16号据点”的战斗中,10团工兵连第1排(18人)为第一梯队,一马当先为步兵开辟通路,爆破器材用尽后,全排冲入雷区以手工排雷,伤亡殆尽,战士罗光燮以身滚雷,成为享誉全国的工兵战斗英雄。战后,部队对参战工兵的评价非常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军工兵部队出的英模人物非常多,最著名的是雷锋。

雷锋不是汽车兵吗?雷锋是工兵团的汽车兵。

本文作者:徐渡泸,“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 ,未经作者本人及“这才是战争”允许,任何媒体、自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读者欢迎转发。

公众号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