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三门峡讯 有这样一位农民:妻子得了重病,在卧床8年多约3000个日日夜夜里,他始终不离不弃,精心伺候,用坚守和付出兑现了对婚姻的承诺,用无微不至诠释着“丈夫”二字的内涵,用责任与担当铸就了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用真情和执着谱写出爱的赞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就是被乡邻誉为“好丈夫”的陕州区大营镇温塘村村民薛巷师。

“都是应该做的,没啥。”这是记者近日来到温塘村,采访这位“好丈夫”时,听到他说的第一句话。

1986年薛巷师与妻子成铁丽结婚。婚后夫妻二人相敬如宾,勤俭持家。“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刚结婚那些年,薛巷师给别人带车,跑长途运输,收入不错;勤劳贤惠的妻子在家耕种责任田,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负责料理家务。儿子的出生更是让这个家庭充满温馨。多年来,一家人勤劳致富,和睦温馨,小日子虽说算不上多富裕,但非常甜蜜。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3月6日,妻子成铁丽在家里突发脑溢血,经过紧急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由于出血部位特殊,脑部受创严重,造成左身偏瘫,生活无法自理。妻子在医院住院达3个月之久,除去能报销的费用外,仅自己花费就达10余万元,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薛巷师还东挪西借了7万余元,全家人的生活一下子跌入困境深渊。

不仅如此,薛巷师的父母均在妻子得病前去世,儿子当时正面临大学毕业的关键时刻,家里的这些状态都增加了薛巷师肩上的担子。但为了妻子和孩子,薛巷师内心暗下决心,再苦再难都要挺住,也是这个信念支撑着他扛起了生活的重担。

妻子得病住院三个多月,薛巷师日夜守护在病床前,寸步不离;妻子出院回到家后,生活不能自理,他还得喂饭喂药,端屎端尿。特别是在妻子得病的前两年里,他放弃了所有的打工机会,全身心照料妻子。每天做好饭后,他都是一勺一勺喂给妻子吃,还要为妻子换衣服、擦洗身子,每次大小便之后都会及时清洗,妻子得病的头两年他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在薛巷师的精心照料下,奇迹发生了。三年后,妻子虽然还不能洗衣做饭、干家务活,但她竟可以拄着拐杖自己上厕所,自己扒拉吃饭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妻子可以简单自理了,薛巷师为了家人的生计,就到附近一家私人办的水泥管厂打工,挣点微薄收入。期间,每天三顿饭他照常不误给妻子做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管厂一干就是三年时间。去年11月,水泥管厂因故关停。薛巷师又到陕州清尘环卫公司工作,主要是开集装箱环卫车,运送垃圾。这项工作流动性比较大,垃圾运送点遍布全区13个乡镇。他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安全及时将各乡镇的垃圾运送到垃圾处理中心站。可这样一来,妻子的吃饭就成了问题。于是,每天天不亮薛巷师就得起床给妻子做好早饭;午饭多数时间赶不回来,他就事先为妻子准备好方便面、豆奶粉、麻花以及小食品之类;晚上不管再晚他都赶回来给妻子做一顿热乎乎的饭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亲不仅把母亲的生活起居照顾得很好,还时时关心着母亲的情绪。”薛巷师的儿子薛元峰向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带着母亲做康复训练,但母亲的姿势一直做不好,气急的他,就说了几句重话,回想当时母亲的样子,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又自责又伤心。那天晚上,父亲在照料母亲睡下之后,把他叫到隔壁房间里对他说,母亲从一个做事干练利索的人变成一个病人,每天要面对的是自己行动不便和别人异样的眼光,别人怎么对你母亲管不了,但是作为家里的两个男人,时刻要把母亲装在心里,让她在家里舒舒服服的,开开心心的。薛元峰说,那一刻,他觉得平凡的父亲是多么得了不起。

采访中,不善言辞的薛巷师甚至显得有些木讷,可就是这样一位57岁的地道农民很好地诠释了善良、朴实的内涵,以及一个好丈夫、好父亲的品质。

是的,妻子患病后的8年来,薛巷师省吃俭用,有点好吃的都留给了妻子,炒菜仅让妻子吃,他几乎是咸菜从年头吃到年尾;除了儿子结婚时买过一身衣服外,一直穿着亲戚朋友、左邻右舍穿剩下的衣服;任劳任怨,打工挣钱,硬是让儿子读完了大学本科又接着读研,直到结婚……

“夫妻之间这都是应该的,如果换了我有病,妻子也会这样照顾我的。”这是薛巷师每次听到别人对他的赞扬时,都会说的一句话。他的大爱赢得了全村人的赞誉,“好丈夫”也成为乡邻送给他的最好称谓。(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崔军廷 通讯员 李博 曲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