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10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节目中,主讲人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就“变局中的中国策”展开了主题演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教授提到,采用西方话语和指标体系,往往读不懂中国。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全国平均数”。打个比方,就像天气预告,“平均气温”困境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你说今天新加坡的气温是30度,谁都相信,因为新加坡国土面积非常之小,大约是北京市的二十五分之一,但如果你预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平均气温是摄氏30度,那大概只有气象统计学上的意义了。对生活在中国不同地方的居民,他根本找不到感觉,因为中国横跨从温带到热带的广袤大地,气候类型多种多样。从南到北,中国不同地方同一个季节的温差可以在40度以上。所以张教授觉得对于中国这样的超大型国家来说,我们要超越西方指标体系,要进行指标体系的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实在是太大了,我们的经济空间、社会空间、政治空间、文化空间、地理空间,与绝大多数国家的差别都太大了。规模和体量大到一定程度,是一种质的变化,是质的不同,这可以促使我们反思今天许多习以为常的观念,比方说我们最常用的就是人均GDP,来比较不同国家的发展水平。实际上作为不同质的国家,这种过分简约化的方法,往往使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找不到感觉。毕竟,体育比赛中的举重还要分一下轻量级和重量级,国与国的比赛比举重比赛要复杂千百倍,恐怕要在质和量方面先做个规范,否则有可能严重失真。

为此,在进行国际比较时,张教授个人一般都建议至少列出两个指标体系,一个是我们现在可能普遍使用的所谓国际化的指标体系,这种指标体系往往是基于西方话下产生的一种指标体系。另外一个应该是我们原创的,能够使人找到感觉,更能够实事求是地反映中国或者世界的指标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教授给大家举了一个例子,上个月他通过视频参加了一个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辩论会,叫芒克辩论会。张教授和牛津大学资深学者蒂莫西·艾什教授进行了一对一的辩论,辩论的题目是中国战胜疫情证明,中国模式优于西方自由主义民主模式。张教授持正方,艾什教授是反方。艾什教授承认,他说美国、英国这次疫情防控不力,但他认为西方自由主义民主国家或者这个模式也可以比较好地对付疫情。他举了几个例子,说新西兰、韩国、德国、台湾地区都比中国做得好。张教授是这样回应的,他说中国自己就是一个世界,大约等于100个普通欧洲国家之和,所以进行国际比较,至少把中国分为两个大的部分,一个是湖北武汉,那里是突发的遭遇战,属于特殊情况;另一个是中国的其他地区、其他省份,他们与刚才讲的很多国家和地区更具可比性。比方说,以死亡人数来比较,福建省远远好于台湾省,是1:7;浙江省远远好于韩国,那是1:282;上海远远好于新西兰,那是1:22;广东远远好于德国,那是8:9026,而且中国这些省份的人口都多于这些国家和地区,新西兰的人口只有上海的五分之一,德国是在这次抗疫过程中欧洲表现相当好的国家,但德国的人口只有中国的十六分之一,它的死亡人数不仅远远高于广东,而且是整个中国的将近两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我们有中国就是一个世界的概念,我们不仅可以深化自己对中国的认识、对世界的认识,也能更好地帮助外部世界更为准确地了解中国。张教授经常比较上海和纽约,如果用我们很多人都喜欢的人均GDP,纽约比上海至少高四倍,但你换一个指标体系,比方用一个三合一的指标,即家庭中位净资产、人均预期寿命和社会治安水平来比较,上海大幅度地领先纽约。所以,关键张教授觉得原创的中国标准是多数中国人、多数上海市民更加关心的指标,也是更实事求是的指标。中国已经崛起到今天这个地步,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眼光、视角和自己原创的指标体系来看待中国和世界。否则往往会既读不懂自己,也读不懂外部世界。
(素材来源:《这就是中国》节目组 编辑:刘清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