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共有二十二位皇帝,共289年历史,纵然沉浮不断,但唐朝一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开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包容的文化,使得唐朝营造出开放、包容、自然的社会氛围。《礼记·内则》曾规定"男女不通衣服",女性穿男装被认为是不守妇道,但在唐天宝年间,女扮男装是很普遍的事情,反映了女性在一定程度上的意识觉醒。

女性勇于打破封建礼教的桎梏,呈现出的是自由、充满朝气的时代氛围与文化特性,唐朝女性活泼、开放、崇尚自由、勇于参与社会活动,这正是唐朝那样的盛世的必然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鲜卑遗风,尊崇母性:大环境下的平等包容

鲜卑遗风,尊崇母性:大环境下的平等包容

《列子·天瑞》中载:"男女之别,男尊女卑。"这是中国流传了千年的"男尊女卑的思想",也是父系氏族社会确立之后,男性书写的道德。男权社会的统治者制定了大量的规章礼教来约束女子的道德与行为以巩固自身统治,但这样的环境却在唐朝产生了较大的不同。

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李唐一脉本就带着北方少数民族血统,长期在北方生活,鲜卑人崇尚男女平等,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唐朝又是直接传承自鲜卑族的北朝政权,李唐家三朝皇帝的皇后均为鲜卑贵族,"胡化"很深。

就当时的世界范围来看,唐朝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丰富的物质与发达的思想都让人们的思想与以往的朝代大有不同,在唐朝达到了空前的民族统一与文化融合,胡风的盛行,使得女性地位比之后世较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礼记·内则》中载:"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裳。"法制制度在儒家思想内是"礼"的重要组成,甚至是一种重要的道德标准。服制所代表的等级与身份是不可逾越的鸿沟,也是不可简约的界限,女子和男子不能穿同样的衣裳,挑战便意味着"不守妇道",在历朝历代违反服制制度的行为会与灾异学术联系起来,谓之"服妖"。但在唐朝尤其是盛唐,女扮男装这样挑战封建礼教的现象却相当常见,且并不为人们所忌。

《新唐书·五行志》中载:"高宗尝内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带、皂罗折上巾,具纷砺七事,歌舞于帝前。帝与武后笑曰'女子不可以为武官,何为此装束?'。可以看出身为帝女的太平公主便有穿男装的爱好,且并不为统治者所反对。女扮男装,在其他时代往往出于隐藏女性身份的目的,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在唐朝,则更多的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女性可以自由搭配自己的服饰,将男装变成展示女性魅力的华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自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一直作为社会的主流思想而备受推崇,但唐朝时,李唐皇族奉道教老子李耳为先祖,大力奉行扶持道教,在汉末传入中国的佛教也在唐朝广泛传播。儒家不断地受到其他思想学说的冲击,已不再具有汉代时"唯一"的地位。

唐代社会逐渐形成了"尊道、礼佛、崇儒"的儒释道三教鼎立的局面,同时儒家礼教对女性的约束也相对应地减弱,道教主张人们自由发展,不受任何形式的拘束,佛家则宣扬众生平等的思想,社会风气与思想的改变,更加鼓励了女性去追求自己的社会地位。

唐朝时期传统礼教观念的淡化导致开化的风气盛行,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中对女性的影响格外突出。

政治上,女性不断出现在政治舞台,武则天、韦后、太平公主相继登场。外交上,唐朝通过和亲与少数民族联姻,无论是参政还是和亲,都体现了唐朝女子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经济上,唐朝实行均田制,男女都可以分到土地。文化上,唐朝女子有较多的机会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条件优越的父母还会为自己的女儿高薪聘请有才学的老师传授知识,知识开拓了她们的思维,让她们不会被封建礼教拘束住思想,开始思考并谋求自身的发展与解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代妇女受到了社会前所未有的尊重,也不再受到传统礼教的禁锢,长期以来以温柔娴淑为标准的女性审美被打破,女性行动自由,甚至可以结伴骑马外出郊游,男女交往也开诚布公,他们直白地仰慕对方的外貌、才华、心性、气质。唐代男女同席、谈笑风生是常事。

女性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社交对象,同样她们在选择服饰时也没有什么限制,并且上至天子,下至百姓,无论男女,都普遍欣赏女性穿男装之后于俏丽秀美之中更添一种风流倜傥的气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处在不同的时代自然有不同的时尚追求,女扮男装从时尚的角度来说其实可以看作一种"玩酷"的形式。唐朝女性穿起胡服男装,骑上彪悍的骏马,尽情地徜徉在两京的闹市上,让人们为之倾倒,为之相思成狂,这是才华横溢、崇尚自我的唐代女性的自然表现,社会也允许她们如此。

唐代是一个社会风气开放,允许"异类"存在的时代,这样的大环境使得女性思想开始萌芽,她们可以在社会的欣赏下大胆追求自我,挑战世俗礼教,不断地发展与进步,甚至勇于涉足那些女性曾经不被允许踏入的领地展示自己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性意识的觉醒,对男性权力的向往

女性意识的觉醒,对男性权力的向往

唐朝时,宗室女子大量登上政治舞台并掌握一定权力,即便她们才华横溢、政绩斐然,也不能避免被传统的男权思想攻击,所以在她们的从政道路上,她们不得不极力弱化女性属性,但她们其实并没有拒绝承认自己的女性属性,她们认同自己的身份,但选择用一种微妙的方式来避免这样的问题。

传统的封建礼教对女子有三从四德、"无才便是德"等等要求,要求她们不得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或者表现,以借此来弱化甚至削减她们的主体身份,使女性沦为男性的附属品,但唐代是一个社会风气开放的朝代,女子不仅在家庭中拥有了较高的地位,甚至可以参加社会活动。

唐代的女性比其他任何朝代的女性都具有个体思想,尤其是是唐代的上层女性,她们有更好的机会去接受更好的教育,文化水平更高,眼界更开阔,野心也更蓬勃,所以她们积极的参与社会活动,承担社会责任,甚至涉足政治,这些都体现了唐代女性非凡的胆识与才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女扮男装可以算作是女性对男权文化的一种挑战,女性从一出生就面临着劣势,这些环境会强化她对男性情结的向往,会想要模仿甚至成为那些拥有她所没有或不能拥有的权力的男性。

唐代的女性不同于其他时代的女性,她们身上刻着鲜卑族对女性崇拜的痕迹,也正因为如此,她们不会满足于"男尊女卑"的现状,她们渴望拥有更大的舞台去施展自己的抱负,渴望从历史的"边缘"人物成为历史的主角。穿着男装意味她们渴望像男子一样参与社会生活,建功立业,去实现自我价值,而非作为男子的附属区屈居后院,而唐代的风气允许她们这样的思想与行为存在。

唐中后期因为安史之乱,经济文化都大为下跌,社会重新开始强调封建礼教,女扮男装也不再为社会所接受,传世的图像和文字记录也再也不见女扮男装的女性形象了。女诗人鱼玄机也只能"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虽然唐朝女性身着男装走下了历史舞台,但在这几千年的男权社会中,只有她们真正按照自己的意愿潇洒了一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袒胸的女装和潇洒的男装都是女性的华服

袒胸的女装和潇洒的男装都是女性的华服

其实时至今日,这个社会也还是充斥着无数对女性衣着的讨论,轻则指指点点,重则荡妇羞辱,很多人都意识不到,衣着本是私人的选择,通常轮不到别人置喙。无论是袒胸的襦裙还是潇洒的男装,都只是唐代女性在现有的传统服制中融入了新鲜的的元素,它自然是历史沉淀与积累的作用,也是女性对自己个性的解放与追求。

服饰不仅仅是人类现代生活中的必需品,还是一个民族重要的文化体现部分,服饰本没有性别,是人类强加性别在其上,所以才会出现"女扮男装"这样的词汇。在过去,女性穿着男性的服饰是因为时代将性别进行了严格的区分,但在现在,服饰只是一个人体现自身魅力的一种方式,包容他人的选择,才是社会文化的发展和飞跃。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初唐政治中的女性》

《唐宋女性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