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汕头经济特区设立40周年。通过文明创建,充分展现汕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是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最好方式之一。创文,让汕头这座海滨城市迸发出空前的崭新活力。创文的成果,凝结着无数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创文的点滴行动,都可能改变这座城,温暖每个人。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方+开设“创文微纪录”栏目,真实记录文明创建中的最美瞬间、最美故事和最美人物。敬请垂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傍晚时分,漫步在汕头潮南仙门城社区西美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广场,嬉戏玩耍的孩童、宽敞干净的广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志牌……在夕阳映照下交织成一幅柔美的画面,令人心旷神怡。

仙门城社区的这幅美景,是仙城镇创文惠民的缩影。自2016年5月汕头创文工作帷幕拉开后,创文的和谐鼓点渐渐融入仙城镇街头巷里的日常生活节奏。该镇的城乡也在悄然变化:街道更干净了,水更清澈了,群众的文明习惯也渐渐形成。

“让文明细致入微”,是仙门城社区的管理者在诠释微小细节中体现的城市文明观。在这个拥有全市最多人口——3万多人口的社区,要实现精细化管理,必须做到多方配合、多维度“给力”。

从细微处观察仙门城社区的创文行动可以发现,“三维角色”正在每一个角落默默奉献自己微小的力量:有环卫“管家”时常骑摩托车上街“闲逛”巡查社区环境卫生;有主干道“路长”用双脚走出干净整洁的“大道”;有农贸市场主管“好话说尽”“磨破嘴皮子”维护市场秩序,确保市场周边环境干净整洁。

汇聚“微力量”,才能点亮“大文明”。在仙门城社区,这股力量正在不断凝聚。

角色一

环卫“管家”骑摩托车巡查卫生

下午6时许,尽管环卫工人都已收工回家,仙门城居委会委员赵羽民仍然习惯骑乘摩托车在社区里“闲逛”,检查道路上的卫生。行驶至社区文化广场附近,只见路边一个大型垃圾箱几近被塞满,新增的几袋垃圾在垃圾箱旁边的地上显得格外惹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环卫“管家”赵羽民将错位的垃圾桶搬到适当的位置。

拍照,上传到群;弯腰,捡起垃圾袋,扔进垃圾桶……一连串动作做完,赵羽民随即打开微信群发送语音消息“负责保洁的业务同志注意了,请看到微信群上的照片后,马上落实环卫工到这里把垃圾运走,异味很重”。看到回复“收到,马上处理”后,他才满意地跨上摩托车骑往别处,继续巡查。

“仙门城社区有8个自然村,现有6439户32091人,每户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总量可想而知。环境卫生是创文的整治重点,把好这一关至关重要。”赵羽民说。

据介绍,自创文伊始,社区每年投入500万元,由外包公司负责社区的环卫保洁工作。社区8个自然村全部实现农村垃圾统一收集、统一清运、统一处理,实现环境卫生常态化管理。赵羽民也是从那时起兼任该社区的保洁队管理员,主要负责巡查社区村道巷道的环境卫生,不放过每一处卫生死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天上午八点多、下午四点多,都有环卫工人对仙门城社区农贸市场地面实行喷水清洗。

赵羽民坦言,兼管社区环境卫生这些年来,工作难度比较大,不过看到村道旁陆续增设多个环卫垃圾桶,村民随处乱丢垃圾形成的几处垃圾堆已经不在,村民也从刚开始的不理解到理解与接受,“我不觉得很累,反而很有成就感”。

角色二

六旬“路长”步行履职解难题

干净的路道上,停车线整齐划一;几名工人蹲在花圃里浇花除草;随着夜幕降临,道路旁的路灯纷纷亮起……跟随仙门城社区友北村护林队副队长赵炳炎,在友北村仙福路走了一遍,创文带来的变化让人眼前一亮。

“很多村民不知道‘路长制’,但他们大都知道这条路归我管,哈哈。”赵炳炎风趣地说。原来,早在创文初期,仙门城社区就制定了“路长制”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由“路长”统一对负责路段的道路设施、市政设施、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绿化管理和环境卫生,实施全面综合管理。像赵炳炎这样的路长,该社区还有7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路长”赵炳炎打电话给业务干部,督促他尽快处理下水井“有井无盖”的安全问题。

友北村属仙门城社区的一个自然村,仙福路是该村的主干道之一,全长1.4公里,通往陈店镇福潭村。徒步,是路长赵炳炎履职的主要方式,一来一回间,他力所能及地把这条路存在的大小问题通通解决掉。

“这位老乡,路边不能摆摊的,影响交通秩序。请马上收拾东西回去,丢在地上的枝叶要打扫干净。”在仙福路某一段,有一两个小贩在路边摆卖水果,赵炳炎发现后,马上走过去进行耐心劝说。小贩也很配合,拿起自带的扫帚便打扫起来,然后将水果收起,骑摩托车离开了仙福路。

劝退流动摊贩,仅仅是赵炳炎履行路长职责中的日常工作之一。他告诉记者,一旦发现路灯坏了,就要联系村业务干部协调解决;每有大暴雨导致道路出现水浸,自己就要动员其他干部冒着大雨疏通管道……

走着走着,路边突然出现一个“坑”,原来是一个下水井,盖子却不翼而飞。赵炳炎放慢了脚步,他掏出手机拍了照,随后到路边找到一个废弃的泡沫箱勉强“盖”住井口。接着打电话给业务干部并让其尽快处理此事,以免过往村民遭受意外伤亡。

“身为路长,我能做的就是马上补一块井盖上去,村民的生命健康比什么都重要。”赵炳炎说,年近六旬的他,晚上空闲时就会带上自己的小孙子到这条路散步,边走边讲故事,陪孙子长大的同时见证这条路的变化。

角色三

市场主管“磨破嘴皮”换来舒适环境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农贸市场往往和“脏乱差”连在一起,也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重点和难点。现如今,以往摊位摆放无序、占道经营、垃圾满地等现象不见了,仙门城社区农贸市场购物环境干净整洁,焕然一新。

“以前脏乱不堪的市场现在干净了,我们在清爽舒适的环境里购物,心情舒畅,真切感受到创建文明城市带来的实惠。”7月26日,记者在仙门城社区农贸市场采访时,正在买菜的赵阿姨对记者说。

一走进仙门城社区农贸市场,地面干净整洁,蔬菜、熟食等分门别类。几位保安在市场外巡逻维持秩序,两位禁烟劝导员则在市场内巡逻劝导吸烟者。据该农贸市场主管赵楚城介绍,自汕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仙门城社区农贸市场立即对照文明城市创建要求抓落实,加强巡查,将进门口招牌修葺一新。并划出停车线,安排人员对市场周边秩序加强维护,确保市场周边环境整洁。

赵汉强是该市场的一名禁烟劝导员,他告诉记者,“劝导摊主和买菜村民别吸烟,刚开始比较艰难,一些人不听劝。后来我也是‘好话说尽’,自己再以身作则,不听劝的人也慢慢理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区市场主管赵楚城(右)经常协助保安员把停车场的摩托车放到停车线内,维护市场停车秩序。

“每天上午8点多、下午4点多,都有环卫工人对农贸市场的地面实行喷水清洗。在炎热的夏天还能起到降温作用,市场内没那么热了。”赵楚城说,为保障用水方便,市场专门筹集1万多元打了一口井供环卫工清洗市场用。

即便农贸市场的环境卫生工作外包了出去,赵楚城也没闲着。该市场每天的人流量、物流量、交易量大,为了劝导摊主文明经营,村民文明购物,他坦言“这几年跟他们说了很多好话,磨破了嘴皮子”。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看来相较以往,如今的村民文明了许多。

“比起以前,现在菜市场给我的感觉就是更干净、卫生,让人心情愉悦。创文期间人们的素质也提高了,购物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谈及此,赵楚城满脸高兴。

记者注意到,一到市场内外例行巡逻,赵楚城的肩膀上总是披着一条潮汕水布,一流汗就会习惯性地抓起水布擦拭汗水。“这个习惯跟随我已有十多年,通常在夏天才随身携带水布,既能防晒又能擦汗,一举两得。可以说,它也是我参加创文工作的‘最佳搭档’。”说完,赵楚城把水布取下,拧干披回肩上,顶着烈日投身到又一轮的市场巡查工作中。

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张伟炜

【作者】 张伟炜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