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读书人的诗与远方(孔网店铺:读书人的诗与远方书店)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平均36岁,扎根古镇的一群年轻人
用手艺和初心,让历经虫蛀、鼠啮、霉蚀的古籍“返老还童”,“和字画古籍对话,没有容错率”。
古籍经过修复师们的“鬼斧神工”,可以穿越时空隧道“返老还童”。
修复师,平均年龄只有36岁。

学徒时期很难熬,月薪仅千来元“这是值得我付出一生的职业”修复师们安安静静有节奏地各自忙碌着,有一种独属于这里的劳动的韵律——修复师之间几无对话,面前是呈扇形排开的工具:镊子、挑针、竹启子、剪刀、毛笔等。藉由这些工具,修复师们让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籍得以重现生机。
每个初来的人都要熬过9个月的学徒期,跟着老师傅打打下手,手把手学艺。每天,他帮师傅擦桌子,干些杂活儿,师傅开始工作了,自己则在一旁学补洞,调浆糊,学托表……
学历、专业并不是从事古籍修复的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多数人都提及,这是一个枯燥乏味的活儿。刚来的9个月,坐在板凳上,反复补了几个月的洞,调了几个月的浆糊,练了几个月的基本功。“古籍都十分珍贵,学徒的这几个月,碰不到古籍。”
从学徒到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月收入都只有一千来元。
这也是一个费神的活儿。古籍修复几乎全程需要坐着干,字画则需站着,时间少则月余,长达几年,“久而久之,颈椎、腰部都不太好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还是一个要沉下心来的活儿。古籍修复师是一个冷门职业,技术性强,入门也较难。“必须全神贯注地揣摩古籍的特性,连纸张的厚度、PH值都得一一测验,和字画古籍对话,没有容错率。”在这里,上班时间不允许大家交流工作以外的话题,“刚开始非常难熬,后来习惯了也就做下来了”。
重庆四川地域特殊,气候闷热潮湿,所以书籍霉变、虫蛀、酸化、脆化、絮化、粘连等损坏非常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5000万册(件)古籍,重庆四川作为一个文献大省,馆藏的纸质文物有200多万册(件),亟待修复的就占了半数以上。这都是相当保守的数字。”

从人员配备来看,目前全国共有1000余位专业从事纸质修复的工作者,重庆四川有60人左右。这行的报酬低,如果不是对古籍存有一种敬畏的情怀,是做不了保护抢救工作的。”就此算了笔账,按照古籍数量、损坏率、人员配备来看,就算全年无休,修复古籍也是几百年的事业。“但古籍每一秒都在经历时间的考验,是永远修不完的。”“古籍修复必须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来。”在浮躁的当下,希望更多年轻人走进来,让行业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