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初,南安的洪少霖兄在朋友圈里发布了一些图片,图片中出现了前阵子我一直在追踪的闽南”玛尼堆“。

图片中的”玛尼堆“位于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崧山村的山头上,面积1500多平方米,共有12座,大多只剩基座,仅有三座较为完整的,村民称之为“三座石塔”。石塔底部直径大约3米多,顶部直径大约2米多,残高大约2米多。石塔丛边上有一块石碑正面竖刻“天官赐福”,背面自上而下为“元亨利贞”(横刻),八卦图案,“神卦驱煞降祯祥”(竖刻)。石碑曾经断裂,村民将其重新拼接。有人称,该石碑是附近移过来的。

《海峡都市报》曾对此进行报道,报道中几位到过现场的专家们达成共识,初步认定为古道场遗址。泉州文管所文博研究员黄真真认为,在泉州乃至福建省内其他地方,都没有发现类似的遗址;泉州市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主席蒋钦全认为,道场的基座是宋代的,部分构件可能是明代之前完善的。道场正对着泉州湾,石塔下方波浪形的底座,很可能是镇风祈福之用”;福建省道教协会副会长吴历田则认为,“天官赐福”是道教术语,是旧时用作祈福消灾的吉利话;背面上方刻的“元亨利贞”,出自《易经》,石塔可能是消灾祈福时使用的“烽火台”,整座古道场可能呈莲花图案,莲花在道教和佛教中都是代表吉祥。

上述几位专家的初步探索,给我一些有益的启发,部分观点我表示认同,但若干地方,可能有待商榷。《鹭客社》从去年9月开始探索“闽南玛尼堆”,到今天已经快一年了。几个月前,天津大学的玛尼堆研究团队在网上搜索到相关文章后联系到我,大家还一起开了个网络会议。那时,我才明白,这“玛尼堆”现象是全球性的,源自史前的萨满教,除了比较有知名度的,如西藏的玛尼堆、内蒙古的敖包,还有韩国的社郎堂、日本的十三堆------我这一年里所研究的“闽南玛尼堆”,很可能也是其中的一个分支。

“闽南玛尼堆”有部分还保留着较为原始的形态,但大多明显已经受到佛教、道教、风水术的影响,特别是风水术的影响。这在其它的玛尼堆类型中亦可发现。崧山村的12座石塔,与我之前了解到的那些“闽南玛尼堆”,没有太大的区别,仅是数量较多,但这一点也不奇怪,敖包最多也有十三个的。

从现有的资讯看,这十二座石塔更像是镇煞驱邪的风水塔,其具体的功能极有可能就是蒋钦全先生提到的“镇风”。崧山的位置,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风口。闽南的风水塔,大多与把水口、把风口有关。

天官赐福”、“元亨利贞”、八卦图案、神卦驱煞降祯祥”,这些也都是风水上常用的镇煞祈福字眼与图案,我在采风时经常看到。道教与风水渊源极深,但这些风水塔显然与道家关系不大,吴历田会长可能要拿出更多的论据来证明“古道场说”。

黄真真研究员认为的“在泉州乃至福建省内其他地方,都没有发现类似的遗址”,太过武断,其实是为数不少,只是常常被忽略。

总而言之,泉州崧山这十二座石塔,最大的可能是镇风塔,而不是古道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