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战场,陕西省咸阳市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积极探索实践立体产业扶贫模式和综合“带贫增收”发展体系,让产业扶贫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迭代,让高质量脱贫和持续稳定脱贫有了可靠抓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把贫困群众“内植”在结构调整“面”上

咸阳市的主要贫困区域集中在北部山区、旱腰带生态脆弱区和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南部灌区。这些区域同样也是苹果、葡萄、蔬菜等作物的优生区,农业产业升级潜力大,实施产业扶贫大有可为。

近几年,咸阳市紧抓陕西省农业特色产业“3+X”工程机遇,全方位编制特色优势产业连片开发规划,扎实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发展壮大行动:做优北部县市以苹果为主、以小杂粮、食用菌、中药材、高山冷凉蔬菜为补充的山区产业板块;中部县以时令水果和杂果、鲜食葡萄和酿酒葡萄为主、以奶山羊、生猪、肉牛肉羊等特色畜牧业为补充的旱腰带产业板块;南部县市以设施农业为主,以早熟苹果、大路菜、时令水果为补充的渭北平原产业板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统筹区域资源优势,咸阳以面囊点,把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到农业产业发展大战略中来。目前,咸阳建成优质苹果基地252万亩、时令水果基地56万亩、蔬菜基地108万亩、奶山羊存栏74万只,年营业收入29亿元的休闲农业快速兴起,让贫困群众嵌入大产业有了园区和市场的承载,根植了区域发展内因,夯实了群众脱贫基础。

把贫困群众“镶准”在项目整合“线”上

产业项目精准落地,是保证扶贫效益落到贫困群众身上的关键环节。咸阳市明确各地要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到人,着力解决贫困户不匹配、不均衡、不紧密、不精准等问题 。

目前,咸阳市建成设施菜、干杂果、特色养殖等“一村一业、一村一品”脱贫产业示范基地600多个,实现了村村有符合当地特色和资源禀赋的主导产业。

这主要得益于咸阳因村捆绑实施一揽子产业扶贫项目,建立县镇村三级产业扶贫项目库,逐村编制产业项目规划和生产基础设施配套计划,并建立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平台,将扶贫项目、资金打包下发到村,全面提振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五年来,入库产业项目2600多个,总投资超过6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咸阳市通过推广落实“一个长期稳定增收扶贫产业项目,一个短期增收产业项目;一个入股经济合作组织的项目,一个自主经营的小项目”“一长一短、一大一小”的“四个一”产业扶贫菜单,为每个贫困户量身定制契合各自需求的产业。截至目前,咸阳产业扶贫7.78万户,21.7万人受益,且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且有产业发展意愿的,基本实现中长期产业全覆盖。

不仅让贫困户“点到菜、吃上菜”,咸阳市还进一步精准归类贫困劳力状态,教他们“会炒菜”。五年来,咸阳对有一定文化的,开展为期一月的农业技能科班“培训”,共计2.2万人次,取得职称证书1.44万人。针对文化层次不高的,咸阳精准开展送技上门服务,通过建立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发展壮大“土专家”“田秀才”队伍,健全产业脱贫技术服务110指挥体系,持续推动产业扶贫“千帮千行动”,仅今年以来,全市开展贫困群众“一对一或一对多”跟踪服务和业务培训7.29万人次。

把贫困群众“嵌牢”在利益联结“链”上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指出,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近年来,咸阳市始终坚持龙头带动、主体联动,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其产业脱贫的突破口。

咸阳实施了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壮大“五大行动”,先后引导撬动温氏、雅泰等78家行业领军企业,通过标准化种植、规模化养殖、品牌化营销,示范带动500多个贫困村建设双矮、矮砧苹果示范园4万亩,发展奶牛、奶山羊、生猪等规模养殖场150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作社在农民增收致富中承担着桥梁作用,使贫困农户“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发展”。目前咸阳全市1925个村完成清产核资,1885个村成立集体经济组织,773个贫困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并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多种互利共赢模式,以及村企联建、村村联合、基地连村等方式,“联户联产”“联股联心”利益联结机制正在稳步形成。

在此基础上,咸阳逐步建立健全主体带贫益贫规范管理机制,鼓励引导各类主体通过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扶贫车间等形式,将贫困户牢牢嵌入产业链和利益链。目前咸阳893个产业扶贫市场主体与4.05万户贫困户建立稳定利益联结关系。全市所有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全部享受入股分红收益。

把贫困群众“融合”在产业振兴“体”上

脱贫攻坚以来,咸阳市按照“四有四连”路径——县有主导产业、镇有产业基地、村有合作组织、户有脱贫项目,产业链接、基地连户、股份连心、责任连体,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三产联动、效益突出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脱贫攻坚与产业振兴有机衔接,实现能脱贫管长远。

依托乡村旅游发展三产融合联合体,礼泉县袁家村享誉全国,集体经济积累达到21亿元,带动周边10个村的所有贫困户共128户年均增收超过1万元。

据记者了解,咸阳坚持 “一产有基地、二产有实体、三产有业态”的理念,先后吸引光明、金龙鱼、雨润与淘宝、京东、苏宁易购等合作开发,将特色种养业、加工流通业、消费型商业、文化旅游业等上下游打通,三产融合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对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咸阳注重以品牌开拓市场,实施了农产品品牌建设“六个一工程”,并强化“双品一标”认证管理,涌现出“咸阳马栏红”苹果和“咸阳茯茶”“武功小子猕猴桃”“泾阳蔬菜”等地域公共品牌。并持续深入实施“三年百市”品牌营销宣传行动,一边开展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宣传推介活动,一边推进主销区农产品形象店建设,有效提升了咸阳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截至目前,咸阳通过地理标志、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证的农产品,分别达到11个、20个、55个,其中“马栏红苹果”品牌价值达到62.35亿元,位居中国果品区域品牌价值榜第四位。

技术、土地、资金、项目等要素集聚,能够充分提升重大产业项目保障支持能力。咸阳已建成或在建各类现代农业园区270个、园区建设面积146万亩,千亩以上整镇连片种植基地36个、规模化养殖基地(场)1200个、农业休闲观光园71个、光伏扶贫电站286处,带动5万多户近18万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其中三原县鲁桥镇食用菌产业园区,带动215户538名贫困群众发展食用菌生产,户均年收入8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