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刘嘉麟

顺德敢做大事,能做大事。

上周五,顺德向全球发布核心技术攻关清单,用一场科技创新大会吹响了创新驱动新征程的号角。

恰逢顺德获批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即将迎来两周年,顺德用这样一场大会宣告了率先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又一个让人寄予厚望的顺德拐点已经出现了。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观察。

第一个维度是作出新选择。纵观世界发展史,每一次的产业革命也是一次科技大爆发,并带来新的产业,促进社会进步。顺德是善于把握住科技机遇的高手。改革开放以来,顺德以市场为导向,利用生产要素,往往就是抓住一项重大的科技发明成果进行转化,如冰箱、消毒碗柜、电压力锅,等等,从而带动起一片新产业的崛起,并快速占领市场。

企业是顺德创新的主力军。美的、联塑、精艺金属、申菱环境、伊之密、万和……近年来,国家级、省级的最高科技奖项评选中,几乎都有顺德企业活跃的身影。在上周举行的创新大会上,顺德对一批标杆性科技企业及个人进行了表彰。

但必须承认的是,近年来,顺德制造没有颠覆性技术出现,更多是“小修小补”,已进入到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境地。重大创新是突破的根本。面对新的挑战,顺德怎么办?

用新技术打破困境是顺德的新选择。本次发布的20项核心技术攻关清单,恰恰就是一批能够带来产业大变局的“卡脖子”技术,一旦得以解决,将对区域新经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作用;本次发布的“科技创新十条”围绕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全球化、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创新资源集聚五个方面对企业进行全方位扶持,将是顺德冲破“无人区”的有力支撑。

第二个维度是找到新方法。创新驱动战略是在打造一部伟大的作品,需要时间,更需要有持续不断的炮火和攻势。这不仅仅是政策资金方面的,更重要的是“人才流量”。

众人拾柴火焰高。创新驱动战略的推进,需要众多人才的支持。这是顺德过往发展的重要经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来自广州的“星期六工程师”踩着自行车来到顺德,为乡镇企业解决难题,开启了顺德制造的技术起点;进入新世纪,顺德在县一级率先与中国工程院达成长期合作;近年来,美的、碧桂园、格兰仕等一批龙头企业开启全球“猎才”行动……

“60年代用北滘人,70年代用顺德人,80年代用广东人,90年代用全国人,21世纪要用全世界的人才。”美的创始人何享健这句话揭示了顺德创新强大的奥秘。

在新时代,人才的争夺已成为常态。“顺德值得你们来看看,更值得你们来干干。”作为非一线城市,在新一轮全球人才争夺战中,顺德喊出这样的口号。更通过一系列举措引入了一批人才,但还是不足以满足创新发展需求。

本次顺德区科技创新大会对于10家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企业和个人,顺德更是拿出超1500万元进行重奖;面向全球发布核心技术攻关清单,20项“卡脖子”技术岗位虚位以待;“科技创新十条”为人才创新提供强力支持……

这并不是作秀,而是顺德人表达的对人才最朴素的尊重与渴求,顺德迫切需要各领域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的加入;是顺德人释放的“优良人才生态”的城市标识,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正以崭新的姿态期待着各路英才的加入。

第三个维度是步入新境界。这是一次承上启下的大会。迈出这么坚定而勇敢的步子,是需要胆识和境界的。

大会的背后是顺德过去两年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重大成果的集中展示以及对未来的选择和行动。

两年前,村级工业园改造启动,顺德就决心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果断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企业,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两年过去了,顺德以村级工业园改造为突破口,不断攻坚克难,如今已经成功改造出了4.6万多亩土地。为顺德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6月份,顺德便向全球发布了十大超千亩现代会主题产业园建设规划,包括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和芯片、机器人、生物医药等十大主题。一镇一品的主题园区已经向外界透露了些许全力向创新驱动发展的信息。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次大会是新的东风,也是新的冲锋号。正如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所说,“大会代表的是顺德率先向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进军的号角。”

未来的顺德将会呈现怎样的姿态?换一个角度来看,创新是引领和支撑新经济发展的核心。从国际经验看,在人均GDP进入1万美元左右的阶段,创新是打破要素成本制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比如,以色列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长期保持在4%以上,是以创新发展新经济的典型代表,在2005年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后,仍然保持了年均4%左右的增长。

战略已经形成,是否能助力顺德直冲云霄?谁都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答案。但涌向顺德的资本证明顺德的远见和决断是正确的,只要把握好手中的方向盘,顺德快车就不会变轨。

(作者系南方日报记者、南方+顺德频道执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