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绿色青浦」轻松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午12:30分,刚吃完午饭,5岁的陆梓兮就戴上自己的小凉帽,跟着她的奶奶朱利芳出了门。去哪儿?“奶奶说带我去绣花,可好玩了!”

朱利芳是青浦区练塘镇东庄村人。不久前,一场名为“乡村美学课堂”的课程在村里举行,得知消息后朱利芳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活动主题是‘大伏天的清凉’,授课老师会给我们发白底团扇,我们自己从家里带各种颜色的碎布过去,在小小的团扇上拼贴出花草虫鱼、白墙黛瓦等各种江南水乡美景。这和我年轻时喜欢的绣花差不多,正好有空,就过来体验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乡村美学课堂”是青浦区委统战部《同心善行——统一战线服务社会行动规划》中服务乡村振兴的一个子项目,是助推乡村富、乡村美的一个全新平台,从美学角度对村民开展一系列启发式实操培训,引导村民提升审美意识,从而更热爱自己的家园。

去年至今,“乡村美学课堂”已举办了50多场活动,内容涵盖农家土灶茶席布置、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手机拍摄农村美、扮靓美丽庭院、田园风扎染小技巧、农村风俗画体验、乡土手工课等。“我们希望和村民一起发现、记录、体验乡村之美,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统战力量。”青浦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张静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蒸港河面上水波荡漾,连片稻田郁郁葱葱。尽管天气炎热,但上海市西端的东庄村里别有一股凉意。入驻村里的首家农村电商工作室“厨见”里,一场别开生面的美学课正在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都从家里带闲置布片来了吧?只要有心,这些布片也可以拼出美景。深蓝色的土布,可以剪裁成花瓶、鱼的形状;颜色艳丽一些的,可以做成花朵,‘插’在花瓶里;淡色的土布片,可以做成云朵、波浪等,大家可以自由发挥,没什么限制,觉得什么景色美,就可以拼贴什么景色,贴在团扇上。”面对着十来个村里的阿姨,授课老师“湘·村工作室”负责人郑湘竹循循善诱。

54岁的陆华芳听得很认真,她一手拿着团扇、一手拿着布片,想着自己要拼出何种图案。“感觉这个活动挺有意思的,想来学习学习!平时也没怎么留心,听老师讲了以后才知道,身边的一条河、一栋屋、一座院子都那么美。”最后,陆华芳在团扇上以格子布衬底,拼出了一个花瓶插花的图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课程既让村民们多了一个聊天交流的地方,又让大家收获了美的体验和享受,从平凡物件中发现郊野大地的美丽,潜移默化间还有助于传承渐渐式微的土布织染、手工编织等民间传统手艺,可谓一举多得。”练塘镇乡村振兴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吴永春说。

点燃“陆华芳”们心中“美的火花”,是“乡村美学课堂”的重要目的。郑湘竹介绍,近年来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空心化、老龄化的问题,不少乡村“原住民”的家园意识减弱,在村而不见村。“乡村振兴不应只有‘大而全’的各类项目,也应该有‘小而精’的美学体验。‘乡村美学课堂’从一个个村民的精神状态、美学意识入手,让他们重新感受乡村、爱上乡村,重拾家园意识,挖掘、表达出江南水乡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4月16日,“乡村美学课堂”首次活动在练塘镇泖甸村村委会和徐练村村委会启动,课程内容是垃圾分类知识培训,教会村民将瓜皮菜屑再利用制作成酵素,在清洗物品时用环保酵素代替传统洗涤剂,减少对河水的污染,引导村民保护乡村环境。去年全年,活动共举办了50场,主要针对青西三镇(朱家角镇、练塘镇、金泽镇)的村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设‘乡村美学课堂’,也是一个发现‘乡村能人’的过程。目前,我们已在金泽镇莲湖村建立了‘乡村美学课堂’的固定教学基地,未来这样的教学基地将越来越多,每个镇都可以建立固定的集中授课点作为组织平台,定期发挥统战团体和成员的作用,组织当地‘乡村能人’共同开课,鼓励更多村民培养生活情趣和美学意识。”张静介绍,今年因受疫情影响,首次活动于6月23日在练塘镇芦潼村举行,全年共设计了30场课程,包括布贴画制作、酱菜制作、手编绳制作、服饰裁剪、整理收纳等,目前已举办6场活动。未来,“乡村美学课堂”有望在全区范围内进行推广。

资料:上观新闻

责编:心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