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石涛(约1642—1707),不禁令人百感交集。纵观历史,如同明清朝代更替而出现的巨变动荡一样,石涛的一生也是复杂矛盾的,诸如其生于明末长于清初,忍受国破家亡之痛又生新朝称臣之念;从皇族后裔的依恋失落成僧人画家的无奈;绘画上既要承袭传统又坚守“我用我法”的理念,刻意破除旧习创新发展;出家为僧隐居脱俗又心向红尘恭维皇权;时而受宠若惊豁然长啸,时而又凄楚短叹伯乐不再,等等……。这些充满极端矛盾的表象集他一身,让人难以想象。自号“苦瓜和尚”的他,对苦瓜的情有独钟是否曲折经历和起落心境使然?!苦心于绘画艺术深造和追求被朝廷器重的良苦用心,也真难为他了。作为个体的落魄子弟抑或僧人画家,是难以与时代潮流和统治集团抗争的,即使你进京朝拜广交显贵,竭力炫耀,可在他们眼里你不过只是个僧人、画家而已。更要命的是他是朱民王孙!

而石涛到底不凡。虽少年遭变为保命出家为僧,依然凭借着绘画天赋和不懈追求,尤其是看破红尘,明白身份之后回归自我,再无旁骛。寄情于诗画之上,潜心于画理之中,他突破保守而自创新法的成功尝试,终使他以非凡的画艺和高超的画理脱颖而出,个人身世的不幸成就了他艺术史上的大幸,这位十七世纪的中国僧人画家,最终被历史所铭记。应该说,自清初以来,石涛的画作和艺术风格及思想,对中国三百多年的绘画发展史影响深远,所著《画语录》被画坛奉为经典。时至今日,石涛画作真迹,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大博物馆或拍卖场上,都以稀缺资源而受到青睐和追捧。当代画家齐白石曾高度评价石涛:“下笔谁教泣鬼神,二千余载只斯僧。”张大千平生最爱石涛,是收藏和仿过石涛画作最多的人。画家傅抱石,本名瑞麒,也因仰慕石涛而改名抱石。凡此等等,足见石涛在绘画艺术上的伟绩和魅力。

聪明绝顶的石涛,巧妙地把内心百感融入画作之中,尽情地宣泄抗争庸俗和追求清明的情感,充满了生命律动和热血豪情的神韵,画作承古之中可见新意,山水之间尽赏“集美”。这些也体现在著名收藏家李成仁先生收藏的石涛画作《层峦叠翠图》上。

《层峦叠翠图》是他善用的“截取法”局部特写式构图,小中见大,新颖别致,意境深邃。整个画面山水景物虽略显丰盈,却因笔法简约的疏密得体处理而层次分明无杂乱感。重峦叠嶂,或浑厚,或苍茫,或斧劈,或清润,奇美与韵律交响,充分体现了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功底。林木疏密、远近有别,青松丹枫,生机勃勃,层峦叠加着绿翠,活现出青山绿色的灵气。寥寥数笔勾勒出的山野茅舍隐于林间,显得清幽静谧,朴实安逸。画中行笔简洁流畅,墨色淡雅豪放,营造出了清新盎然和幽静脱俗的气韵,也展示出石涛山水画所具有的“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和寓意山水,借物抒情的独特绘画风格,让观者于超凡清静之中品味出自然之美好。

此画作落款为“零丁老人”,下面加盖着作者私印。画面上部三边共有9枚钤印,基本都是清代皇宫鉴藏和皇帝御览的印迹。这些钤印有“康熙御览”、“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徵耄念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御书房鉴藏宝”、“宝笈三编”等。这说明此画作面世不久,就被收入清宫深藏不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藏家李成仁先生在反复研究之后,又进一步借助科学仪器检测鉴定,经量子年代检测仪鉴定,此画作于1698年,作者私印也是同年加章,乾隆的“八徵耄念之宝”印迹加盖于1741年。

李成仁先生说:“之所以非常用心地收藏呵护着石涛这幅《层峦叠翠图》,是因为石涛确实是一位清代以来成就非凡的最伟大画家,其影响深远。追本溯源,不仅号称“扬州八怪”的画家受其影响是不争的事实,近现代众多绘画名家,如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石鲁等不胜枚举,都十分敬佩石涛承古不守旧,大胆求索创新的时代精神,他们的绘画技法上都不同程度的带有石涛绘画风格的痕迹”。

珍贵的文化遗存是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优秀成果,这些凝结着先人智慧和心血的结晶,承载着文明和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和时代价值,理应受到保护和大力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谈及保护和活化文物的问题,指出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这是非常正确的。

我深信,收藏家们出于使命感、责任感和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挚爱,使他们不惜付出大量的真金白银来收藏和保护这样史海遗珍。出于热爱,也会对手中传承了千百年的名家名品,在倍感珍惜而呵护的同时,进行潜心的品赏研究。如何让这些中华瑰宝能够服务社会,服务于民,这应该是使文物活起来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工作。希望经过各方努力,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百花园里,能早日让这些含苞的花蕾绽放出绚烂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