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华磐安县发现大量民国时期的小学毕业证书存根,其中有义乌籍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时名吴春晗)在该地的就学证明。存根显示,民国十年(1921)1月,时年12岁的吴晗(记载为吴春晗)毕业于东阳县立第四高等小学,在同批有资料记载的毕业生中年龄最小。北京吴晗研究会专家习之先生获悉后,对新史料很感兴趣。届时,他将进一步考证核实这一史料的真实性和历史价值。

塑料袋里发现百年存根

8月4日上午8时多,在磐安县第三中学(原磐安县玉山中学)档案室里,玉山百年校志编纂办公室的金银琦、厉益凡、陈育民、胡尧兴四人意外在一个橱柜里发现一只大塑料袋,里面有多叠民国时期的小学毕业证书存根簿及其他旧书故纸等。“我们留意到,这批东阳县立第四高等小学毕业证书存根簿里,时间最早的是民国四年。”校志编办主任金银琦说,这批资料至少保存了上百年。

泛黄的册子里,每页是一名学生的毕业信息,其中有姓名、年龄、字号、校长签名等内容,每页靠近书口的位置还盖有红色的方形公章。在装帧整齐的一本存根簿中,他们发现了吴晗的毕业信息,落款时间为民国十年。当天,他们即向校方和磐安县教育局汇报并联系了义乌吴晗故居的工作人员。

8月6日,记者在该校档案室看到,吴晗的毕业存根与其他人的存根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页面上有类似毛笔添加的“升七中”几个字,字迹较浅。据现有公开资料记载,吴晗确于1921年考上浙江省立第七中学。

同批毕业生中年龄最小

关于吴晗在玉山就学的说法当地早已有之,只是一直未找到相关资料证物。那么,家住义乌的吴晗为何会到玉山上学?

校志编办主编厉益凡根据《吴氏宗谱》记载介绍,吴晗的父亲吴瑸珏(字闻斋)毕业于浙江高等巡警学堂,从1913年开始曾历任象山、定海、江山、东阳等县的警佐,民国八年己未(1919)从江山调任东阳玉山。根据这一资料分析,吴晗极有可能是跟随父亲前往玉山的。

今年88岁的原玉山中学退休教师陈亨和是玉山镇佳村人,据他介绍,吴晗当时的学名叫吴春晗,他确是随在玉山警署任职的父亲吴闻斋到玉山求学的。当时的东阳县立第四高等小学设在玉山镇佳村的下觉庵里,因原校屋被焚烧而临时借用,一年后学校方搬回原址,即位于佳村的灵溪庵。

“佳村学生胡惠荣与他同桌,整个班级学生16人。当时玉山中学教办档案里有具体名单。我经办过这个档案,印象比较深刻。”陈亨和说,“胡惠荣解放前是佳村的文化人,我要叫他阿公。曾听胡阿公说过,吴晗读书用功,成绩很好,待人和气,和玉山本地同学处得很好。后来听说吴晗有出息,成了大学问家,作为同窗的他也引以为荣。”

厉益凡介绍,他爷爷厉守瑜也是吴晗的同班同学,本次搜得的存根中就有记录。“爷爷曾和我提及,吴晗上学时生性活泼好动,且记忆力惊人,几乎过目不忘。”厉益凡说,爷爷毕业那年17岁,同年毕业的学生里年龄最大的18岁,最小的就是吴晗。

与百年老校同龄

吴晗就读的东阳县立第四高等小学位于当时的东阳县玉山区(现磐安县玉山镇),始创于清宣统元年(1909)。巧的是,吴晗也出生于1909年。

当年,玉山台地区域的乡贤先在尖山镇东里村开办了区别于旧私塾的东里小学堂,次年(1910)迁入东阳至天台古道旁的灵溪庵。民国元年(1912)原民国航空署署长张浩发起组织校董事会,在玉山创办了第一所高等小学。

玉山中学历经沧桑,从一个小学堂到县立高等小学再到玉山中学,后来又与行知职校合并迁址成立磐安县第三中学,已走过110周年的历史,培养了1.8万余名学生。

为了传承玉山办学精神,记载历史印迹,去年4月玉山镇成立玉山百年校志编纂办公室,由金银琦、厉益凡、陈育民、胡尧兴等人负责搜集整理玉山中学、行职、三中百十年来的办学历史和资料。

校志编办成立以来,金银琦等人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整理出许多宝贵资料。除历史学家吴晗的小学毕业存根,目前他们还发现了胡国振(学名胡廷琛)等一批近现代历史人物的存根资料,有待通过当地家谱对照,开展进一步调查核实。

吴晗,出生于1909年,义乌市上溪镇(原吴店乡)苦竹塘村人,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明史研究大家,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等职务。

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吴晗先生七易其稿的《朱元璋传》在史学界乃至现实生活中都发生过重大影响,他主编出版的《中国历史小丛书》,在普及历史知识、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吴晗先生的一生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很多史学论著和考证史料,还留下了严谨治学、刻苦钻研的学术研究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