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遇到一位口才非常不错的妈妈,每次孩子不好好学习的时候就长篇大论,各种修辞话术几乎都是滚瓜烂熟了,比如说"你觉得这篇课文背不下来,第二天能完整背诵的同学总是好几个,你觉得别人成绩好、你成绩不好,你想拥有别人那样的成绩又不肯用功吃苦,那么你觉得还能去心仪的学校学习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着绕来绕去的长篇大论,说实话作为局外人有时都被感动了,而朋友却带着小可怜的表情说"这算什么,很多时候都是先把自己感动的够呛,然后孩子一副"Why"的无动于衷表情"……

实际上,那些口才不错、又长篇大论跟孩子讲大道理的父母,又有多少能够成功"感动"孩子让他们知错就改?怕是多数都是孩子未感动、自己先感动了。有个朋友自从做妈妈之后就比较感性,每次把孩子教训之后自己反倒在一旁抹眼泪,各种"我容易吗"的付出说得甚是酸楚,最后也不知朋友抹眼泪是打了孩子之后心疼,还是通篇大道理把自己先给感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某一天,朋友又因为女儿不好好学习而咆哮,那段"你不好好学习怎么办?你这天天要穿名牌、顿顿离肉不吃饭,你想过的滋润生活又不肯去吃苦,那么抱歉了,以后只能看着别人吃肉、你喝汤了……"

这段讲道理的话,当时给人的感觉就是字字在理,本来打算也回家照本宣科地向自己仔演讲一番,但说来又比较好笑了,因为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大道理通篇的家长,比如"爸爸妈妈都是为了你好,如果你不努力变强,以后离开我们就会怎么怎么样",甚至还把以前的辛苦、可怜劲不烦腻地给孩子倾述,希望孩子从以前和当代的生活感恩知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让人比较抓狂的是,我们各种修辞术语、带入感情的辛苦演讲,换来的却是孩子低头不语的安静,也不知道孩子到底听进去几句话了。而事实也证明,家长们的教育总是被大道理这块"绊脚石"阻拦,甚至还常常嚷嚷着"都说了几百遍了,你听进去几次了"?

面对那些口才不错、大道理通篇,又常常率先把自己感动的父母,不要去恼怒孩子的无动于衷,因为多数场合是父母的"大道理"用错了,不对因、不对根的道理自然是犹如对牛弹琴一般。

那么,为达到理想的讲道理效果,父母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听进去理儿呢?

1、讲道理,也要做到话不过三

和孩子讲道理,就要跟平时说话一样要做到话不过三,同样一句话若说出超过三句还不显成效的时候,那么这句话就应该被废弃,不该再拿出来当道理去讲,因为没有效果的话不仅是废话、还是唠叨话,最后家长说得婆口苦心、孩子照样我行我素。要知道同样一个道理放在今天有效,明天甚至后天就不起作用了,比如"你上课要认真些,这样考试的时候才会更轻松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嗯!这句话放在头一次接触会发现效果非常好,但这种良好的效果并没有坚持多久时间,因为家长总是抱着一劳永逸的思想去讲道理,比如用考试去牵制孩子的听课效率好用,家长就毫不节约地克制、隔三差五地拿出来使用,直到孩子听了不好使、反而产生厌弃为止。

为避免孩子听腻、学腻,父母讲道理的时候要记住,一个道理最多讲两次即可。超过两次后该怎么办?当然是孩子沟通想孩子所想、知孩子所知了,有了前两次的道理讲述后,足以证明孩子可以听进去道理,说明他们和父母之前的感情较好,如果家长尝试多跟孩子沟通的话,会发现沟通要比讲道理更容易让孩子受教。

2、讲真理,要捡有用的话去说

讲真理,是说道理的另一种话术陈列,父母在和孩子讲真理的时候还要懂得捡有用的话去说,那么什么样的话是没用的真理呢?比如:"高考实在是太重要了,你要好好努力,不要给人生留下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目标模糊又传递焦虑的真理不仅无用,还是和孩子讲道理里的绊脚石,因为父母没有跟孩子说清楚目标,一句"高考实在是太重要了",对于孩子来说并不知道重要在哪里,也无法找到清晰的目标去努力奋斗。

如果我们借孩子的理想、爱好去表述高考的重要,如"你那么喜欢打篮球,要是能考上好的大学,就能参加更多顶尖的篮球比赛,加油!我相信你",这样的鼓励+激励,比起向孩子传递焦虑和模糊的目标要显得更有成效一些。

3、修辞话,别沉溺在自我感动里

最后一点,父母在发挥自己口才、长篇大论的才华时,比如说各种修辞话术的时候,要记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千万不要只顾自己感动、抹泪。有些父母喜欢拿以前的贫苦和当代的精致生活做比较,其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感恩、知足,但父母沉溺在自己的回忆甚至讲着讲着就抹泪的煽情,对孩子来说完全不起效果,因为孩子无法切身体会自然不能深感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口才不错的父母,建议大家在和孩子讲道理的时候运用在学习切磋方面,比如孩子不认真学习的时候,我们抛弃以往的"好好学习、学习重要"等道理,把通篇大论放在学习的探讨方面,比如孩子此刻在写某篇作文缺少构思,我们可以把自己能想到的创意和孩子切磋、交流,一方面可以缓解孩子枯燥的学习心态,另一方面还可以拉近亲子关系的亲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