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财富》公布了2020年世界500强榜单。沃尔玛连续第七年成为全球最大公司,中国石化仍位列第二,国家电网上升至第三位,中国石油位列第四。新上榜的公司里同样有不少中国面孔。它们多来自能源、基建、医药等关键领域,成为榜单里备受瞩目的新星。

大佬还是那些大佬。500强里越是顶端,越常成为舆论围攻的对象。人们眼中的这些大国企,资产雄厚,占据能源、通讯、金融及地产等传统领域居多,垄断见长,常常创新不足、服务意识也不强。真正让人喜闻乐见的是民企步步爬升,互联网企业大步向前。

好在,500强里有审美疲劳,也有不少小确幸。互联网7强中国占4席,完成“回家之旅”的阿里排名提升幅度最大,京东从低谷中逐渐反弹。除此之外,过去一年中遭遇各种挑战的华为仍保持上升的势头,首次进入前50,联想集团连续10年上榜,去年首次上榜的科技公司小米和格力再次上榜。

时光回溯,记忆里的“500强”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只不过,那个时候初见“500强”不免带着滤镜,有本能的骄傲,也有时代的禁锢。经历了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全社会对心目中的“500强”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知和共识,也自然而然完成了“500强”的滤镜摘除。大家渐渐看清楚,中国经济前进的因子,“500强”身上并不能一一展现。

由于榜单排列依据主要来自企业营收水平,换句话说,榜单可以体现规模效应,却难以客观体现企业的综合实力。这些综合实力可能涵盖了盈利能力、创新能力,甚至全球化背景之下的可持续竞争能力等。

当三大运营商排名下滑,当大银行加速告别暴利时代,比起规模效应,综合实力将扮演越来越重的角色。正如当下,中国经济正面临着重要的分岔路口,日益复杂的国际经济态势叠加内部生存转型的重压,只有综合实力的提升才能释放更多的发展潜力与成长空间。

优秀的中国企业标签,应该不仅有经营数据上的超越,更要有数据之外的魔力。这份魔力应该来自新品牌新势力,应该来自老江湖新活法,应该具体到国企改革的孜孜不倦,民企攻坚克难做大做强,通过健康的产业生态和竞争环境,成长为走上国际市场的佼佼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理性看待500强名单,最让人提气的是每个科技企业,每个民企向上的难能可贵的一小步,而非那些庞然大物的纹丝不动,最让人兴奋的将是看到更多的中国企业,无论身份背景,从追随者变成引领者

北京商报评论员陶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