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骄阳似火。

火箭军某旅阵地坑道内,一柄墨绿色的大国长剑静静横卧,似乎是在向眼前的导弹兵王、一级军士长郭亚飞道别。

他是全军首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火箭军某旅一级军士长。从军30年,他获得包括军队科技进步奖,个人二、三等功在内的多项殊荣。

寂静的“地下长城”里,郭亚飞伫立良久。人剑对视,无语凝噎。恍惚间,他的思绪飞到从前。

那是一个晴朗的清晨,明月与塞外的发射阵地交相辉映。“呜呜呜……”随着急促的防空警报铃响起,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对抗演练拉开战幕。

↑退役前,火箭军某旅一级军士长郭亚飞深情注视自己的“老战友”。

紧急关头排除故障

确保导弹精准命中目标

只听“砰砰砰”三声枪响,3枚信号弹升空,数十台发射车疾驰挺进发射场,百余名操作号手奔赴战位。同时,数十名导弹专家进行导弹起竖前最后一次综合检查。“导弹状态良好,可以发射。”这是专家们下的定论。

可身为发射技师的郭亚飞却在托架下的一处细小部位处停了下来,借助手电筒的光线,他发现起竖臂有轻微渗油现象。“装备存在隐患,一旦发射会影响到导弹起竖的精确度,可能会带来无法预知的危险。”郭亚飞立即上报指挥所。

在场的专家吃了一惊,这种现象,即使在光线条件绝佳的晴天也很难发现。大家当场分析,有人认为是装备保养时加油过多,有人认为是排气阀内的球形截面受压……一时众说纷纭。

“是排气阀内的密封环破损!”郭亚飞坚定地说道,作为一名瞄准号手,他相信自己的眼力。发射在即,如果故障排除不能一招得手,导弹发射势必受到影响。

“有把握吗?”在场的一位旅领导看着郭亚飞。“我这双眼睛练了十几年,不会看走眼。”郭亚飞的语气坚定如初。

随即,号手们在郭亚飞的指挥下拆开故障部位,果不其然,排气阀球形密封环上,有一道肉眼难以察觉的裂痕!故障得以顺利排除。

↑郭亚飞在工作岗位上

那一次,同样是在发射场,黎明前。距实弹发射零时还有8分钟时,一名指挥员报告:“经检测瞄准产生假象,无法命中目标!”在场不少人都慌了神。

紧急关头,郭亚飞带领技术小组出阵。只见他站在瞄准仪器前,附身一看、一听、一摸,迅速找到了症结。“左转、右转,左微动、右微动……”瞄准车上,郭亚飞右眼紧贴瞄准仪器目镜,左手拿着对讲机不停地发令……

“停!”话音刚落,瞄准仪器显示:正负误差为零。“故障排除,精确瞄准,用时5分钟。”郭亚飞看了看作战时间,用对讲机汇报排故情况。

“点火!”三分钟过后,伴随着一声巨响,墨绿色的导弹拖着橘黄色的尾焰划破黎明前的夜空刺向苍穹……数分钟后,晨曦微露,靶场末区传来捷报:导弹准确命中目标。

↑郭亚飞在工作岗位上

勤学苦练

终成“火眼金睛”

这样的行动,在郭亚飞的军旅生涯里经历了上百次,但没有一次失过手。那一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会客厅》栏目给郭亚飞拍摄专题纪录片,主持人李小萌问他:“这么多年,你是如何由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士兵专家的?”郭亚飞说:“凡是经我指导把关的操作号位从未出现过任何问题;凡是经我进行瞄准的精度都能够完全精确命中目标!”

此言非虚,四级军士长崔存鹏说,郭班长有一双“神眼”,有时瞄准精度不佳,郭班长来到仪器面前,打眼看了一下,手往往刻度盘一搭,轻轻一转就达到了发射需要的精度。

其实,练就这双“神眼”有多不容易,郭亚飞自己知道。战略导弹的瞄准是通过瞄准车完成的,车内的瞄准镜上有一条细如发丝的线条,用来对准已经完成起竖的导弹上的瞄准窗口,有时受到风力、降雨等影响,装备始终处于微晃动状态,要对准更是难上加难。用号手们的行话来说,瞄准失之毫厘,导弹打击精度差之千里,导弹打得准不准就看瞄准号手的眼光“毒不毒”。

“火眼金睛”怎么练?郭亚飞真找来了一团火来烤自己。他买来几大包蜡烛,熄灯后、午休时找个僻静的角落点燃,眼睛盯着火苗,严控眨眼频率,让眼神时刻对准火苗芯,一根蜡烛烧完,人往往已是“泪流满面”。由于只有初中学历,郭亚飞学习专业要比常人付出数倍的艰辛,大家学习训练的时候他在学习训练,大家休息的时候他还在抱着教材和图纸。

↑郭亚飞在工作岗位上

苦心人天不负,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下,郭亚飞终成响当当的“问不倒”“活参数”,他能熟练默画背讲54张电路图和所有机械原理图;掌握了导弹专业中的发射、瞄准、发动机三大专业系统;精通30多个岗位操作技能,还能胜任发射连所有专业组的指挥员;参与编写了多部某型号导弹发射训练教材,总结的“串线”理论训法被基地推广;独立研制的“托架对接辅助装置”“某型导弹变向照明系统”等创新发明先后5次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4次荣立三等功,荣获“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等多项殊荣。2009年国务院首次将政府特殊津贴延伸至我军士官行列,郭亚飞成为火箭军惟一入选的战士。

“长剑”前的退役誓言:

若有战,愿再以明目作导弹双眼

三十年砺剑岁月,半甲子奋进凯歌。

离开部队前,郭亚飞最后一次站在挥洒了30年汗水与青春的地方,看着熟悉的操作大厅,看着熟悉的战位,走过去轻抚着自己的“老战友”。

“‘老伙计’,我要走了,你别哭,男子汉的分别不需要眼泪!”嘴里是这么说着,可话音刚落,这位年近半百的铁血男儿已泣不成声,滚烫的热泪大颗大颗地滑落,打在钢铁托架上啪啪作响。

良久,他缓缓走到弹头下,理了理肩上的绶带和胸前的红花,立正之后,他用洪亮的声音吼道:“若有战,愿再以我明目作导弹双眼!”

红星新闻通讯员 冯金源 记者 赵倩 张炎良 摄影 刘王虎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