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读:我们的饮食现状,可以概括为两个最典型的特点:其一是,一个恶习,穷吃海喝,暴殄天物,自食其果。其二是,一个误区,不知所食,守着粮仓,营养不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讲人:陈广源 博士

深圳市宝安中医药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深圳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

为了加强对脾胃重要性的认识,本讲,想首先与大家一起来选学几段中医经典中对脾胃的论述。

(一)先看看《黄帝内经》对脾胃的论述。

《素问·灵兰秘典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素问·玉机真脏论》:“胃者,五脏之本也。”

《素问·逆调论》:“胃不和,则卧不安。”

《灵枢·师传篇》:“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

《灵枢·本神篇》:“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二)《难经·四十二难》:“脾裹血,温五脏。”

(三)《伤寒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四)李东垣《脾胃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损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即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

(五)叶天士:“腑宜通,即是补。”

(六)张景岳《景岳全书》:“人之始生本于经血之源;人之既生,由于水谷滋养,非经血无以立行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状,经血之司在命门,水谷之司在脾胃。”

以上这些文字均不艰深,大家可以认真学习、细细品味,我就不多作讲解。

我不是营养学家,我不想告诉大家吃葡萄是不是应该吐葡萄皮,吃花生是不是应该剥掉红衣,到底是应该吃素还是吃荤,我只想从我们饮食的现状出发,与大家来讨论几个问题。

我们的饮食现状是什么呢?可能说的是极端现象,但即便如此,也应该引起我们充分的警觉。我们的饮食现状,可以概括为两个最典型的特点:其一是,一个恶习,穷吃海喝,暴殄天物,自食其果。其二是,一个误区,不知所食,守着粮仓,营养不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穷吃海喝,暴殄天物,自食其果

今天,对于90%以上的中国人来说,食不果腹,吃不饱饭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但许多中国人对此并不珍惜,特别是一部分站在金字塔高处坐拥权利和财富的人。他们非山珍海味、非奇珍异兽、非法国鹅肝,非日本神户牛肉不吃,非茅台五粮液,非XO、路易十三、非大小拉菲不喝。

吃得物价上涨,喝得资源耗散;吃得脑满肠肥,喝出甲肝乙肝;吃得人格丧尽,喝进高墙门坎;吃得家门不辨,喝得妻离子散。

当然,穷吃海喝,大饱口福的,也不都是些公款吃喝的和暴富的人。许多上班一族,平时用餐过分匆忙、简单,只是填饱肚子了事。

一到下班或节假日就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穷吃海喝饱餐一顿,做一顿“报复性补偿”。结果当然就是“花钱买罪受”。

你不善待脾胃,脾胃怎么善待你?许多人年纪轻轻,就患上了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肠癌、肝癌。无不与穷吃海喝,只顾大饱口福的不良饮食习惯有关。

大自然善待人类,人类却总是以怨报德,暴殄天物,最终是自食其果。毛蚶美味,本已被人类污染,上海人还要生食其肉,而且还要挖干淘尽,斩尽杀绝,片甲不留;结果弄出个甲肝大流行。

广东人吃龙(蛇)、吃虎(猫),将其放在一起煲汤,美其名曰“龙虎斗”。这还不够,还要吃果子狸。虽然至今没有果子狸,或其他某一野生动物与非典有必然联系的有力证据,但这种“视天下万物为刍狗”的灭绝物种的吃法,最终“遭天谴”则是必然的。

老百姓说,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没有广东人不敢吃的。吃吧,吃吧,吃到天下的物种都濒临灭绝之时,人类还能独自存在么?

“暴殄天物”的另一种形式就是恣意浪费。有报道说人类生产的粮食有三分之一是被浪费掉的。

何止是粮食,各种食物无不如此。你看看餐馆、单位、学校食堂每天运出去的剩饭剩菜就知道了。天哪,是整车整车的运,数以吨计的运出去啊。

我们经常在谈论“地沟油”的危害。“地沟油”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而这产业链的第一工序,就是我们自己,我们每天制造的大量剩饭剩菜啊。这是不是也可以说是暴殄天物,自食其果?

不知所食,守着粮仓,营养不良

我们经常会被这样一些问题所困扰:

粗粮该不该吃?

营养学家甲(简称:甲)说:该吃,因为营养丰富;

营养学家乙(简称:乙)说:不该吃,因为难于消化。

听谁的?

水果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

甲说:饭前,说出一番道理;

乙说:饭后,也说出一番道理;

听谁的?

花生的红衣到底该不该剥掉?

甲说:必须剥;

乙说:无需剥;

听谁的?

中医说,动物内脏好,可以“以脏补脏”;

西医说,动物内脏不好,因为胆固醇高;

我们听谁的?

还有营养学家告诉我们,每天的食材必须20种以上,各种食材的比例应该是多少,各应该是多少克,要用称来称。

你们谁能做到?

我们常常还会看到,同一本书,同一位专家,在什么东西该吃,该怎么吃的问题上,往往会前后打架,自相矛盾。

本来一个并不复杂的问题,被一些专家弄复杂了。

“食色,性也”。吃,我们的祖先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灿烂的饮食文化,同时也学习吸收了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先进的饮食文化,我们一代一代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积累,也在日常生活中享受、顺其自然地进行,其实也无需人教。

现在倒好,甲说,乙说,丙说,丁说,这说,那说,中说,西说,把我们说得晕头转向,不辨东西,不知所食,让我们很多人面对丰富的食物而不敢下口,守着粮仓而营养不良。

特别是这些年来,许多人,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听信了一些半吊子营养学家的说教,视胆固醇为洪水猛兽,肉食不敢碰,吃鸡蛋要剔掉蛋黄,结果搞得严重营养不良。

不要说像“非典”“新冠”这样的狂风暴雨,就是一般普通的感冒,稍有风吹草动,也抵御不住。

其实,他们并不知道胆固醇对我们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他的作用并不都是负面的。胆固醇低的人缺乏活力,而且低胆固醇也是许多恶性肿瘤发病的机理。

说到这里,我们还是要提到两位中国人。这是两位伟人,一位是毛泽东,一位是周恩来。

1960年4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在记者招待会上,一位来自北美的记者提了一个问题:“你作为一个62岁的人,看起来气色异常好,你如何注意自己的健康?是否经常运动?或者有特别的饮食?”

周恩来总理回答说:“谢谢你!我是一个东方人,我是按东方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的。”

毛泽东主席1975年5月3日对政治局的委员们说:“教育界、新闻界、文化艺术界,还有好多啦,还有医学界,外国人放个屁都是香的,害得我两年不能吃鸡蛋,因为苏联人发表了一篇文章,说里面有胆固醇。后来又一篇文章说胆固醇不要紧,又说可以吃了。月亮也是外国的好,不要看低教条主义。”

我们的老祖宗两千多年前就在《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又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这是在告诉我们,食谱一定要“杂”,各种谷物、肉类、果蔬都要吃,要“气味合而服之”,才能“补益精气”。同时,又“无使过之”,否则反而会伤人的正气。

这是提醒我们,勿过量,勿偏废。孔子还有“八不食”的饮食主张,概括起来说就是,食材要新鲜,要合乎时令,加工烹调要合理等。

我们的祖先在这个问题上只划了条粗线条,划了个大框架,没有像西方营养学家搞得那么细。是粗好,还是细好?

我只能说,我们的祖先很聪明,“粗”是务实的,是明智的。饮食,只能因时、因地、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不可能有适合所有人的金科玉律。

何况,“细”的所谓“科学依据”,也是很不充分、不可靠、不全面的,甚至是伪科学。关于这方面的证据仰取俯拾即是。

合理而均衡的饮食是脾胃的最爱。什么是合理而均衡的饮食?

春夏秋冬,有所差异;东西南北,各有不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年龄、职业、性别、身体素质均有各自需要,怎么可能统一划一?适合自己的合理均衡的饮食,有心人肯定可以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找到。

千万不到轻信一些“专家”的误导而进入误区,守着粮仓而不知可食,反而营养不良。

I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深圳市宝安中医药发展基金会",作者/陈广源,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 END ·

编辑|车前子 视觉|花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