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7月,全国多地暴发汛情。7月16日—7月28日,临近退休的人民日报摄影记者史家民,毅然奔赴长江、淮河两岸,在安徽省铜陵、安庆、六安、阜阳、淮南等9个市县的抗洪抢险一线,进行摄影报道。

他用相机拍下抗洪战士的英勇无惧,也用文字写下镜头背后的感人故事。

抗洪日记(节选)

作者:史家民

剩下的力气,也只够吃饭了

2020年7月17日

还没睡醒,手机微信提示声飘来:“枞阳县梅花村团结圩发生险情……”我心里一紧,一骨碌爬起来,跟随团队再次奔赴团结圩。

雨终于停了,烈日透过云层的罅隙直射大坝,湿热压得人喘不过气。堤坝下方一处荷花塘,荷叶与荷花耷拉着脑袋泡在泥浆里,美感尽失。梅花村的村民、水利站的技术人员已经先赶到险情地,人、车都淤在泥巴里。头上一群鸟撒完欢,飞到电线上蹲着叽叽喳喳地聊天,在这大堤上,也就只有它们能享受一点澄澈了。

枞阳县人武部政工科科长刘学带着民兵一路奔过来,喘着粗气:“昨天你们前脚刚走,这个地方就塌了。”一会儿工夫,刘学就把现场分成3个小战场,一组人负责管涌处填实,一组人到下坡压渗,一组人装运沙袋。

“这边一直在渗水,再下去几个人踩沙袋。”技术人员指挥道。“我来!”“我也来了!”技术人员话音还没落,十多名民兵已经跳下水。围堰区域的水位已经到了胸口,水面全是浮萍、垃圾,旁边有民兵拿着一根长竹竿不断清理障碍物。

“来,兄弟们,我们一起踩,一二三!”

“一二三!一二三!”

大家在浑浊浓稠的“黄汤”里随着号声,踩着沙袋“翩翩起舞”。沙袋嗖嗖地传过来……日头越来越大,炙烤着大堤。干活的民兵们再也穿不住马甲,都脱掉甩在一边,个个脑门上都是豆大的汗珠。

12时10分,渗水量开始减小,处理卓见成效。“大家休息一会儿,先吃午饭。”刘学喊道。泡在水里的民兵们已精疲力尽,岸上的人伸手把他们从“黄汤”里捞出来。他们缓缓坐到沙袋上,脱下雨靴,“哗啦”一下,倒出一坑的水。大堤上没有阴凉地,仅有村民搭建的一个小红棚,大家端着饭碗,有的坐在沙袋上,有的坐在地上,默默地低头吃饭。

大家都累了,剩下的力气大约也只够吃饭了。

他俩跳了下去,水没到了胸口

2020年7月19日

上午10时,我们结束在安庆市的采访拍摄,准备赶往芜湖市无为县。刚过桐城时,收到信息:“六安市双河镇告急,2500余名群众被洪水围困,急需解救转移。”我们随即决定,改道去六安!

一路不断被淹掉的道路挡住去路,下午3时,终于抵达双河镇河北村。远远望去,水面上“站”着很多楼房的屋顶、树梢和电线杆头,电线离水面的距离大约只有30厘米。

我们来到重灾区草堰村一带,与安徽省军区抗洪抢险突击队会合。这支救援队伍共有61人、12艘冲锋舟,我们跟着其中一艘拍摄。

冲锋舟上,一名草堰村村民做向导。战士们训练有素,操舟、指挥配合默契,在马达声和柴油味中,冲锋舟劈开水面,向草堰村开去。我们不停地低头躲避高压线。

道路全部被淹,向导只能靠道路两旁的树木和居民楼识别方向,不时有救援舟从身边经过,大家互相提醒:“前面有树,注意安全!”村民或蹲在自家房顶上、或透过楼上的窗户朝我们观望。

舟慢慢停靠在方便展开救援的地方,两位战士跳了下去,水没到了他俩胸口,两人缓缓涉水,摸索着走到二楼楼梯口。战士刘飞龙先背上老奶奶,崔龙飞在后方护着老人,两人摸到舟边,刘飞龙不断寻找点位,调整姿势,保证老奶奶在爬上冲锋舟时不会掉进水里。沈京星跪在舟边,把老奶奶连抱带拽移进舟里。

这边老奶奶刚坐好,那边崔龙飞背着一名老爷爷过来,沈京星和毛董伟又跪在舟边,与崔龙飞配合将老爷爷抱进舟里。大约用了20分钟,4名战士将一家人成功转移上冲锋舟,送到安置点。

就这样,我们跟着冲锋舟完成3次救援任务,每一次都惊险万分,每一次又都能化险为夷。

那天傍晚,一道残阳铺在被淹的双河镇水面上,彩虹横跨两岸,冲锋舟带着群众驶向前方,驶向希望……此情此景,毕生难忘。

或背或抱或扛或夹,一切为了救人

2020年7月28日

这些天,我采访拍摄了东部战区71/72军、安徽省军区解放军官兵、武警合肥支队、武警交通总队一支队的官兵,还有各地军分区、人武部的应急民兵分队。

感动一直伴随着我。感动于战士们面对洪水时的纵身一跃,感动于他们的舍己为人、毫无畏惧。

在六安双河,跟着冲锋舟驶向水位最深的地方,崔龙飞、刘龙飞们为了解救被困群众,毫不犹豫跳入水中,他们或背着、或抱着、或扛着、或夹着,变换各种姿势去救人。人救上来以后,才想起取出口袋里滴水的手机,说:“跳下去只是一种本能,是战士的本分。”

在六安固镇,水流湍急,冲锋舟无法靠近,为了不被水冲走,崔启松用绳子的一端拴着自己,另一端拴着冲锋舟,趟进淹到脖子的水中,慢慢靠近一个个被困的群众,再把他们一个个扛出来,面对别人竖起的大拇指,他说:“看着他们受苦,不忍心。”

在铜陵枞阳、六安霍邱、巢湖同大圩,每一个加固堤坝的现场,战士们都可以在水里泡上几天几夜,有的困得实在不行,站在水里就能打个盹,然后又笑呵呵咧着嘴,笑自己居然能睡着……战友们还经常苦中作乐,比着看谁沙袋扛得多、抛得远,谁扛着沙袋跑得快。

百姓们说:“都是十八九岁的孩子,看着真心疼啊!”“关键时刻,还是要靠解放军,我以后一定要让我的孩子去当兵。”听到这些话,我是真心为战士们骄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期统筹:巩育华、娄霄霄、董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