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17年和1918年,当时的北洋政府曾经以参加欧战为名,向日本借过十多笔借款,促成这些借款的中间人是当时日本首相寺内正毅的代表西原龟三,他在当时号称“中国通”,所有这些借款的总称才被叫做是“西原借款”。那么这些借款究竟借了多少,又产生了哪些影响,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探讨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西原借款的开始

在当时,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参战督办是段祺瑞。在1917年11月的时候,段祺瑞就向当时的日本银行集团借款一千六百万日元,名义上是用于参加欧战,这就是西原借款的开始。

这笔借款之后,参战款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在当时西南问题又激化起来。当时冯国璋主张的是要以联络的方式解决西南问题,而段祺瑞却主张使用讨伐的方式解决西南问题。因此,段祺瑞和冯国璋之间的矛盾就开始激化,也就造成了第二次的“府院不合”问题。当时冯国璋就计划要让内阁的段祺瑞下台,而当时的段祺瑞还是保持他以前的路线,并且以辞职去天津的借口要挟冯国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第二年的三月,这个时候的段祺瑞就和日本签订了两个条约,分别是《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协定十二条》和《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协定九条》,并且继续向日本大量借款。

二、西原借款所造成的影响

因为段祺瑞大量向日本的借款,致使日本在东三省还有满蒙地区的权力不断深入,在这里的控制力越来越强。此后不久,美国和日本签订了《蓝辛石井协定》,协定中日本承认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美国也同时承认了日本在中国的权益,这全都是列强侵略中国的一种方式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后来召开的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原本计划收回一些权力,但是当时的日本以退出巴黎和会为要挟,所以巴黎和会仍然满足了日本的要求,将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地区的所有权力,转交给了日本。这个时候的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之间都对日本持袒护态度,而当时的美国,因为日本提出的《山东换文》,也没有发表其他意见。

上述这些现象,有很大程度都是因为当初段祺瑞西原借款所造成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