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啊……”放羊娃向着山下正在种田的农夫们大声喊到。近日,在浦城县博阳幼儿园内,《狼来了》的背景音乐从音响里缓缓流出,充溢了一整间教室,孩子们满满地围了一圈,兴奋地看着。这是浦城传子木偶传承人李声森改编的《狼来了》木偶戏,演出内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声森给孩子们表演《狼来了》的故事(摄影:黄杰敏 钟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声森在给村民们表演传子木偶戏(摄影:黄杰敏 钟鸣

弹指一动,便是一出好戏。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传子木偶诞生于清顺治年间,是福建省浦城县民间艺人创造的独有的木偶新剧种,属提线木偶,演出的节目大多是隋朝至明朝期间发生的历史故事。

据传,清顺治年间,浦城绅士王明秀酷爱戏曲,常集友吹唱,后根据《水浒传》人物命匠人制作108个木偶,罩以戏曲服装,称108将,又称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每个木偶配一块提线板,板上拴11根提线,木偶操持灵活自如。有一木偶称郭公,浦城话称王乞止,类似戏班中的丑角。

提线木偶戏节目繁多,按朝代分期,节目内容基本分三大类,一是上天类,神仙佛祖故事;二是宫廷类,帝王将相故事;三是民间类,渔樵耕读故事。唱腔为江西弋阳赣剧高腔,同时又唱歌谣,称歌谣腔。歌谣18首,男女声歌谣各9首,用渗有浦城方言的“官腔”演唱。唱词由创始人王明秀编写为四言八字唱词。其道白用渗有浦城方言的“官腔”,惟郭公上场用浦城方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艺人在为提线木偶做装饰(摄影:黄杰敏 钟鸣)

与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浦城提线木偶戏也面临着传承上的困境。自王明秀开始,提线木偶至今已传至第10代。第一代王明秀为师太祖,第十代叶杨忠,浦城人,1973年出生,是现在提线木偶戏班最年轻的传承人。

2009年,浦城传子木偶戏入选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浦城县富岭镇高方村李声森成为南平市级传子木偶戏的传承人。

为了将这门古老的手艺传承下去,2015年开始,浦城二中特聘李声森担任辅导老师,在学校开设木偶戏课程,每周末上午安排三节课,免费对木偶戏有兴趣的学生进行授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们被木偶戏所吸引(摄影:黄杰敏 钟鸣)

现如今,传子木偶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这个闪亮的技艺正重焕生机。

一个手柄,几十条丝线,眼明手快的动作,栩栩如生的表演,浦城传子木偶以精湛的演技和精美的造型注定久久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