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有段情节是在诸葛亮北伐时,王司徒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仍旧坚持与曹真等人在祁山迎战诸葛亮于是就有了后面一段非常著名的舌战情节。王司徒与诸葛亮两人于两军阵前对骂,王司徒大骂诸葛亮为诸葛村夫,诸葛亮则骂王司徒厚颜无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因为诸葛亮言辞更胜一筹,王司徒被诸葛亮气的一时气血上涌,一口气没喘上来从马背上跌落而亡。这一段情节因为常被人们进行二次创作,也因此让王司徒以这样一种方式让人们所熟知。

这大概就是我们对王司徒仅存的最深的印象了,但其实除此之外王司徒在演义中最早出现的样子可不是这幅迟暮之年的形象,在《三国演义》第十五回中王朗可是个能正面与太史慈硬刚的狠人,要知道太史慈在演义中可是有“江东第一名将”之称的大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书中在描述王朗与太史慈对战的场景时,王朗竟然不是一出面就被太史慈斩于马下,反而是两人有来有回的打了个平手,而且这段对战竟然还是王朗与太史慈单挑的场景。

试想如果如果诸葛亮遇到的不是迟暮之年的王朗,而是当年能单挑太史慈的王朗,这场战役怕早就是另一个结果了。但不管王司徒是不是能单挑太史慈的狠人,历史上的王司徒也都不是书中所写那样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历史上的王司徒跟诸葛亮比起来可能还是个人生赢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司徒其实是历史上的王朗,他原名叫王严,是东海人,是三国曹魏时期有名的经学家。王朗是当时非常有名的名士,在曾经出现在教科书《世说新语》中的王朗说的就是他,由此可见王朗的德行品性都十分出众。

其实早年王朗的经历跟《三国演义》中描述的也没有太大出入,他最早通过举孝廉被征召入朝为官,但是他当时并没有应命任职。后来经徐州刺史陶谦举荐为茂才才算是正是入朝为官,之后像演义中写的一样出任会稽太守,在会稽围观期间深受百姓爱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孙策带兵攻打会稽,王朗率兵抵抗最终不敌,被孙策所擒,像文中所述孙策因为其儒雅的品性,并未为难他反而对他礼遇有加,之后还将王朗给放了。之后王朗几经辗转,最终得到曹操的赏识,自此开始为曹魏一氏效力。

但是在为曹魏效力的时候并没有与诸葛亮发生过舌战,王朗更没有被诸葛亮气死,而是一直活得好好的,尽心尽力为曹魏集团势力的稳固做出贡献。王朗的晋升之路可谓是一步一个脚印走的踏踏实实,最终在曹魏集团中越发受到重用。

甚至在曹魏集团彻底掌权后人家王司徒还活的好好的,太和元年曹叡继位,王朗才被升任为司徒,并且因为王司徒是开国功臣,还将他加封为兰陵侯。直到太和二年,王司徒才算是寿寝正终,同时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爵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朗的儿子王肃与王朗一样是个儒雅之士,也是当时非常著名的经学家,王朗一家真的可以说是典型的书香门第了。到了正始四年时,也就是曹芳在位期间,还将王朗与曹真等人因功让其享有进入曹操庙庭陪祀的地位。

不仅如此王朗的家族不仅在曹魏朝廷执政期间享有极高的地位,王朗的孙女王元姬还是司马昭的妻子。王元姬不仅是司马昭的妻子,她还是司马炎的生母,司马炎在建立了西晋后将自己的生母王元姬尊为皇太后。

因此即使后期曹魏朝廷被司马一氏篡了权,王朗的家族依旧在当时是个门第显赫的世家大族,就这样王朗家族从开国功臣直接又进阶为皇亲国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编热评:虽然罗贯中的笔下的王朗死的又惨又冤,但在历史上的王朗确实是个人生赢家,不仅自己官拜侯爵,自己的子孙后代更是不辱门风。不仅自己的儿子继承发扬了自己在经学上的研究,广受世人赞誉。自己的孙女虽贵为皇太后,但却能身体力行提倡勤俭节约,以身作表率将后宫治理的井井有条。

虽然不知道罗贯中抱着怎样一种心理去杜撰的舌战的戏码,但历史上的王司徒与病死在五丈原的诸葛亮相比,确实要幸运的多了,即便是子孙后代王司徒的后代也明显比诸葛亮的后人要风光的多。历史的真相总是会让人出乎意料,或许这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