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8月,苏联出兵占领捷克,制造了震惊世界的“捷克事件”。对此,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的著名的“六八”讲话,已经成为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文献。虽然事隔多年,但作为当时这个讲话的翻译,每当我回忆起当年参加讲话稿起草工作和为总理担任翻译的情景,仍感往事历历,如在眼前。

1968年8月21日晨,我们外交部苏欧司的同志一上班,就听到了一条爆炸性的消息:苏联一夜之间大规模出兵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西方通讯社这条开始还是笼统而模糊的消息,既使我们感到惊愕和突然,也不完全出乎意外。因为近半年来,由于捷克以杜布切克为首的改革派干了一系列使苏联不顺心的事,甚至罢免了原忠实于苏联路线的诺沃提尼总统,使勃列日涅夫大为恼火,捷苏矛盾闹得沸沸扬扬。但是,苏联如此大动干戈,突然出兵占领一个国家,也不能不使我们感到震惊。

世界各大通讯社的消息报导,很快雪片似地飞来。身处捷克近旁的罗马尼亚,通过波德纳拉希第一副总理,给我们提供了最详尽的信息:就在8月20日半夜11点半,苏联用空降兵和坦克以闪电战突袭占领了捷克全境,包围了总统府、政府大楼和党中央大厦这些国家的中枢神经部门,同时控制了电台、通讯社,封锁了边界。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民主德国军队也从四面八方,几十万大军铺天盖地一齐侵入捷克。苏联还通过塔斯社发布消息,说苏是应“捷党政领导人的要求,并根据现有条约的义务”出兵捷克的。捷克共产党中央主席团虽然揭穿了苏联的谎言,斥责苏联的行动“不但违反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而且违反国际法原则”,但又露出一副软弱无能面孔,号召公民“保持冷静,不要抵抗”。可是捷克民众自发起来英勇反抗,组织总罢工、拆除路标、构筑街垒,妇女躺在街上阻挡苏联坦克前进,甚至焚烧坦克,把苏军士兵团团围住,同他们辩论,高喊“俄国人滚回去!”

与捷克毗邻的罗马尼亚,在兵临城下的危急中,急忙向中国求助,要求支持。波德纳拉希第一副总理对中国代办说:现在罗马尼亚已处在战斗的最前线,决心拿起武器抵抗侵略,希望中国履行周恩来访罗时许下的支持罗的诺言。

苏联占领捷克事件一发生,周总理就指示外交部研究对策。当时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建议发表政府声明,配以《人民日报》专论,来表达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态度,并草拟了《关于揭露和谴责苏联武装占领捷克的请示报告》。但是,就在这时,周总理从另一份外交部和对外友协关于庆祝罗马尼亚国庆24周年的联名请示中发现,正巧8月23日是罗马尼亚国庆,届时罗马尼亚驻华大使杜马将举行国庆招待会。周总理抓住了这个天赐良机,当即果断地作出决定,并在请示报告上批示,提高出席招待会的规格,把原来以郭沫若副委员长为首改为周总理亲自出席并发表讲话,阐述中国对捷克事件的立场。同时,确定出席招待会的人数也由200人增加到300人,并有意增加了出席招待会的军方代表人数。

根据周总理指示,外交部立即成立了以乔冠华副部长为首、包括苏欧司副司长李连庆和捷克组张振第的讲话稿起草小组,投入了紧张的起草工作。乔冠华的办公室成了起草讲话稿的地方,大家在这里埋头奋战,直至深夜。经过通宵达旦的奋斗,22日起草小组终于拟就了讲话稿初稿。周总理看了初稿以后,亲自召集起草小组研究重写讲话稿。

22日晚,正当起草小组还在乔冠华办公室议论讲话稿时,总理秘书钱嘉东来电话通知起草小组到总理处开会,还特别交代张振第把捷克地图也带上。另外,让主管苏联问题的王钢华也一起去。

会议在中南海小会议室举行。虽然时间已经十分紧迫,第二天就是罗马尼亚国庆招待会了,可是周总理仍然和往常一样沉着冷静,办公室充满了轻松愉快的工作气氛。起草小组在乔冠华带领下一走进会议室,周总理一眼就认出了建国初期最早派往捷克的留学生并为他当过翻译的张振第,便问他现在担任什么职务?张振第回答说,没有担任什么职务。周总理转身对乔冠华说,外交部的干部政策太保守了,这么老的同志也没有提拔。周总理接着问,讲话稿是谁起草的?张振第说是乔冠华口授的。周总理批评乔冠华说,你太不放手了,应该让他们先写,然后你再改嘛!周总理又问起他十分关心的外交部文革运动和解放老干部的情况。最后,周总理把话题归结到了讲话稿问题上,具体交代了写讲话稿的主要精神和要点。周总理说,讲话要给世界人民敲响警钟。对美苏仍抱有幻想的人们来说,这是一次极其深刻的教训。另外,周总理要求讲话除批判苏联侵略和支持捷克人民反对外国占领外,还要鼓励罗马尼亚依靠群众、坚持斗争、必能胜利的信心。在讲话稿的格式上,周总理要求改掉讲话末尾为健康干杯的老框框,而代之以“美苏必败,人民必胜”的战斗口号。经过周总理这么一指点,起草小组几个人觉得豁然开朗。

根据周总理的部署,在内部做准备的同时,对外也作了相应准备。22日晚,按照周总理的指示,陈毅副总理兼外长把周总理将出席罗马尼亚国庆招待会就捷克事件发表讲话的消息,通知了罗马尼亚驻华大使杜马。正巧这一天,杜马大使求见陈毅,受罗马尼亚党政领导的委托,向中国介绍罗马尼亚政府就捷克局势给苏、波、匈、保、民主德国五国政府的通知。陈毅在中南海武成殿接见了他。杜马大使介绍了罗马尼亚政府在通知中指责五国军队占领捷克领土,干涉捷克内政。并在布加勒斯特举行了10万人群众大会,齐奥塞斯库强烈地谴责了这一事件,说这是国际共运的最大耻辱,并且宣布采取一系列措施,准备保卫独立主权。陈毅听了高兴地说,你们准备保卫自己的独立主权。你们要有决心和信心,我们支持你们,你们能胜利!接着,陈毅批判了苏联的侵略。他说,我认为要谴责苏联的帝国主义行为。用武装占领一个小国,正如列宁说的,是社会帝国主义。如果说杜布切克投靠西方的话,那么第一个投靠西方的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如果说杜布切克亲联邦德国,那么第一个亲联邦德国的是赫鲁晓夫和他的追随者,同帝国主义勾结最厉害的也是他们;如果说要保卫社会主义,但首先丢掉社会主义的是赫鲁晓夫;说武装占领捷克是为了保卫捷克和平,恰恰相反,什么和平也没有了,发动了战争!然后,陈毅正式通知杜马大使说,明天是你们国庆,周恩来总理将出席你们的招待会,并准备讲话,表明我们的态度。杜马大使显然有点受宠若惊似地赶忙追问了一句:周恩来同志要来?陈毅进一步证实说:对,周总理要来,我也来,来向你们祝贺国庆。最后陈毅提醒说,苏联也可能会侵略罗马尼亚,要犯更大的错误,你们要准备,我们是有准备的。这时勇气倍增的杜马爽快回答说,我们也准备好了,我们是勇敢的。

22日半夜,起草小组从中南海回来后,连夜奋战,按照周总理的口授,把讲话稿整理成文。23日上午,周总理看过讲话稿后,又作了精心修改。首先,增加了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实际早已成为美帝侵略越南、侵略世界的头号帮凶”的段落。指出苏联侵略“是它长期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的必然结果。”其次,对在遣词用字方面一些不确切和不恰当的地方,周总理作了纠正和调整。原来“狗急跳墙”,公然诉之于直接的武装侵略干涉一句,改成了“抛弃了‘马列主义’、‘国际主义’的一块遮羞布”,公然诉之于直接的武装侵略和干涉。后来,在“马列主义和国际主义”前面又加上了“它的所谓”。这样一改,大大加强了讲话稿的政治份量,也更合乎总理的身分。原来是苏联害怕捷克摆脱它的控制会形成“连锁反应”,改成了“不可收拾的连锁反应”,既反映了霸权主义不可抗拒的颓败之势,也反映了这种趋势的不可避免性。“用刺刀制造傀儡”改成“用枪炮制造傀儡”。原来是苏联的侵略比希特勒侵捷和美侵越“有过之而无不及”,改成了同他们“一模一样”。原来是对美苏仍抱有幻想的人们是一个“极其深刻、极其沉痛”的教训,删掉了过头的形容词“极其沉痛”。此外,讲话稿还鼓励罗马尼亚“依靠人民群众,坚持斗争”。删去了原来的“坚决支持罗马尼亚人民反对大国沙文主义的斗争”一句,而比较含蓄地改成了“中国人民支持你们!”最后,周总理还把外来的干涉和侵略“是可以挫败的”,改为“是可以击败的”。虽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所有这些重要的改动和修辞斟酌,都是周总理在差不多两个钟头的短短时间里完成的。我们不禁为周总理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所深深叹服。

在招待会前仅剩的四、五个钟头里,稿子还要分送毛主席和当时中央领导审阅或核阅。其间,还要对付“四人帮”的刁难。先是陈伯达直接打电话给周总理提意见,然后姚文元又在稿子上批注某段“不够有力”。他还想越过周总理直接插手,批注“请主席定”。为了把稿子和活动安排定下来,周总理又亲自到毛主席处当面作了商议。

在我的翻译生涯中,这次翻译可说是最不同寻常的一次。翻译工作是同讲话稿的起草工作同步进行的。由于讲话稿初稿被推翻,我的翻译稿也随之作废。后来,由于时间的紧迫,几乎是周总理每有一点改动,某个段落或某个词的变动,外交部办公厅值班室随时就用一张条子传递给我。这样,传来一个条子,我也就跟着改一个条子插进去。因为讲话稿中有的词是引用列宁的话,原文是怎么说的,还要查原著。如“社会帝国主义”这个关键性的词,其中的“社会”在外文原文里是单纯的“社会”,还是“社会主义”?因为这两种译法都是存在的。这可不容有差错。查找原著就更增添了翻译时间的紧迫。插进去修改的条子多了,前后顺序也来不及整理,更不用说在上场之前起码通读一遍了。由于招待会的时间到了,我也就拿了这么一堆“杂乱稿纸”,匆匆离开办公室出发去罗马尼亚使馆了。外交部办公厅值班室还交代说,到周总理讲话的时候,注意听,可能周总理临时还有改动,以周总理最后讲的为准。直到招待会开始后,我坐在周总理身后,一面翻译着周总理同杜马大使的谈话,一面抓住谈话的间隙时间整理翻译稿,总算把稿子的顺序理清了。

招待会前,我和外交部一部分工作人员赶在前面先到达罗马尼亚使馆,和杜马大使以及罗方担任翻译的公使衔参赞道洛班楚一起,在大使馆进门处等候周总理。罗马尼亚使馆所在的东郊民巷,两旁的古槐枝叶繁茂,树端相互搭连,形成浓密的树荫。树荫下汽车成行,摆满了整整一条街道。在大使馆古色古香的红墙隔壁,天主教堂高高的塔尖静静地矗立着,似乎也在等候着重要客人的来临。

这时,其余的应邀客人已陆续到达。人们似乎预感到要发生什么大事,所以今天的到客率特别高。几百人熙熙攘攘,在绿草茵茵的草坪上人头簇拥,三五成群,围着一张张摆满各种食品点心的小圆桌聚谈。苏联东欧的使节们和往常一样,总是聚成一个小团团,围在一起。苏联代办似乎当仁不让地以集团首领自居,显得特别活跃,东欧国家使节也看他的眼色行事。这时,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国家的外交官,都不约而同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猜测中国哪位领导人将是今天的主宾。

时近7点,周总理、陈毅和李先念副总理的车队,来到了罗马尼亚使馆。汽车刚在路旁停住,周总理便下了汽车。我也紧跟了上去,履行我的翻译职责。周总理在同杜马大使握手时,热烈祝贺了罗马尼亚国庆。然后,在杜马大使的带领下,穿过鲜花盛开的花圃,径直走入屋后招待会会场,走上一个临时布置的主席台。已经先期到达的郭沫若副委员长和黄永胜总参谋长见周总理到来,立即起身迎接。会场上宾客们见到周总理亲自出席招待会,气氛顿时热烈活跃起来。入座后,杜马大使问周总理,事态将如何演变?周总理说,两个核大国,要实行核殖民主义,要重新瓜分世界。捷克事件就是一个标志。周总理充满信心地说,不管侵略军扶植什么样的傀儡政府,捷克人民都是不会停止抵抗的。杜马也附和说,这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接着,周总理满怀乐观主义地说,坏事变成了好事,苏联的占领激起了人民的不满。不管怎样,火点起来了,这是可喜的。周总理满怀深情地鼓励罗马尼亚人民说,你们现在处境困难,只要决心抵抗,号召人民,就有希望,他要动手就得考虑考虑。

这时,杜马大使请周总理允许他讲几句话。杜马大使在讲话中指责了苏联武装进人捷克,严重侵犯了一个民族的主权。杜马讲完话后,就请周总理讲话。周总理以稳健的步伐走向麦克风,会场立刻一片沉静,所有人的目光投向了周总理。周总理仅仅2000字的精辟讲话,表达了中国政府对最新国际事态的基本立场,强烈谴责了苏联的侵略,坚决支持捷克人民反抗占领的英勇斗争,支持罗马尼亚捍卫独立主权的斗争。全场人的情绪都随着周总理讲话的抑扬顿挫而起伏。我遵循着翻译工作“信、达、雅”的原则,力求把翻译稿念得有声有色。当周总理以铿锵有力的声调谴责苏联早已堕落成为社会帝国主义和社会法西斯主义时,全场屏息凝气,情绪紧张到了极点。果然不出周总理所料,这时苏联代办再也沉不住气了,在众目睽睽之下退出了会场。接着民主德国、匈、波、保的使节也尾随退了场。本来已经响起来的鼓掌声,随着他们的退场愈加响亮起来。周总理最后以高昂的嗓音喊出的“美苏必败!人民必胜!”的口号,更把全场的激情引向了高潮,掌声经久不息。周总理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讲话回到了座位,对杜马说,谢谢你给我提供了讲话的机会。杜马感激万分地说,你们的支持是对我们很大的帮助。周总理进一步鼓励说,主要还是靠你们,靠你们的决心,依靠人民,坚持斗争。你们能表示独立自主的态度,抵抗侵略和干涉是很可贵的,我们支持。

周总理的讲话立即在全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迅速传遍亚、欧、美各大洲。沉重打击了苏联霸权主义,支持了捷克人民反对外国占领的正义斗争,声援了罗马尼亚保卫独立主权的斗争。对此,苏联一方面骂中国“以导师自居,支持捷克的反社会主义反革命,想让社会主义各国互相冲突”;另一方面又对周总理讲话严密封锁,一切传媒噤若寒蝉,不透一点信息。但是,在捷克、罗马尼亚等国周总理讲话像迅雷般立即传遍全境,人们欣喜地奔走相告。中国驻捷克使馆的来信来访,应接不暇。有的人在电话里说:“感谢中国对苏联法西斯暴行表示严正立场”。一位捷克外交官说,“现在我们的朋友和兄弟向我们开枪了!只有中国才能给我们以有力的援助。”甚至去莫斯科订立城下之盟的捷克国民议会主席斯姆尔科夫斯基也说,“周恩来讲话对我们在莫斯科谈判帮助很大,他发表讲话正是时候,也真有份量!”周总理讲话传到古巴,一位名叫彼德罗的古巴人说,中国党的观点非常鲜明正确,论据充足,无可辩驳,把苏联称作社会帝国主义非常确切。在罗马尼亚,周总理讲话的第二天,总统和总理专门通过杜马大使向陈毅副总理表示感谢,并要求尽快同中国领导人会晤。毛雷尔总理说,周总理的声明是罗马尼亚在最重要的时刻,得到的最重要支持。勒杜列斯库副总理说,“现在愈来愈多的人敬佩中共的远见卓识,毛泽东思想的路线胜利万岁!”一位群众来信说,我的祖国处在危急的时刻,我们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现在没有一个罗马尼亚人不在说,我们是同中国兄弟在一起的。罗马尼亚首都43名工人和知识分子联名写信给中国大使馆说,“中国对罗马尼亚人民的支持,使苏联的罪恶企图破产了!患难见知己,你们就是这样被证明是我们的朋友!”

8月24日清晨,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门前的橱窗上,出现了一束无名人士放置的鲜艳花朵,在晨曦微风中频频点头,散发出无比的芬芳。这束鲜花,是中罗人民战斗友谊之花,也是世界人民对中国正义之举的感谢之花!

(摘自:欧阳淞 曲青山主编:《红色往事:党史人物忆党史》,济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