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新闻网讯(张金玲 九江报业融媒记者 洪永林)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在精准扶贫过程中,九江市柴桑区从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开展五星创评、倡导文明新乡风等方面着手,用“精神扶贫”引领精准扶贫,补足精神之“钙”,让贫困户“立得起”“站得住”“走得远”。

“三讲”故事激发内生动力

今年50岁的刘礼湖,双目失明,是柴桑区岷山乡村民,一家五口,四人为二级残疾,作为一家的顶梁柱,刚开始,刘礼湖也很迷茫,觉得生活没有光,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刘礼湖家多了不少“亲戚”,区、乡、村三级扶贫干部上门讲政策、聊发展,生性好强的刘礼湖没有等靠要,在一系列帮扶措施带动下,埋头苦干,用双手撑起一片蓝天,创造了自己的“神话故事”。如今,刘礼湖的吊瓜亩产50余公斤,每亩毛收入达1500元,同时他还带动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合作社中共同创业。2019年,刘礼湖主动向村里提出脱贫退出。

在柴桑区有不少这样从“要我脱贫”变“我要脱贫”的故事:有身患肾病,却敢闯敢试,开办养鸡合作社,年利润达30万元的马回岭镇贫困户蔡锦根;也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主动请缨担当疫情防控志愿者的城门乡贫困户王成伦……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汇聚成精神扶贫的希望之花。该区还通过邀请专家和先进贫困户开展扶贫扶志巡回演讲和“我身边的扶贫故事”演讲比赛活动,用脱贫致富先进“身边人”激励贫困户,让全区脱贫攻坚致富能手以自身脱贫故事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勤劳致富、自立自强、不甘贫困的意识,树立劳动光荣、脱贫光荣的氛围。

“五星创评”强化感恩奋进

“前些年,帮扶干部经常来看我,送大米、油,我就有了等靠思想,通过‘五星创评’活动,我明白脱贫必须靠自己努力。”柴桑区新合镇涌塘村贫困户李升火说,“比起等靠要,我觉得这样的方式更加好,党的好政策不能养懒人。”

近年来,柴桑区通过五星创评活动,建立“爱心超市”,通过“五星评比”、爱心积分兑奖等办法,实现建档立卡且常年驻村贫困户星级创评、积分考核、正向激励全覆盖,目前,全区12个有扶贫任务的乡镇、街道已分片成立了25家爱心超市,今年一季度,全区累计发放积分5408人次,累计兑换商品1306人次,累计兑换商品价值5.9万元。同时,开展扶贫“爱心超市”99公益日募捐活动,将帮扶干部每年走访慰问贫困户经费,全部捐入由红十字会发起的“‘爱心超市’99公益日”活动,通过“捐款+腾讯配捐”的方式将走访慰问金翻倍甚至更多,发挥杠杆效应,活动共有5.3万元余人次参与,共募捐140万元,腾讯配捐35万元,共计170多万元,各帮扶单位募捐的资金和获得的腾讯配捐资金,全额用于各自帮扶乡镇的扶贫爱心超市,建立了志智双扶的新模式。

文化活动引领文明新风

“一有空闲,我就会来,活动还挺多的,每次都很开心。”在柴桑区江洲镇客服综合中心餐馆就业贫困户赖赵荣闲暇时间最爱到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邻里们唱戏、看电影。

为有效引导贫困群众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满足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激发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今年以来,柴桑区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与脱贫攻坚、乡风文明紧密结合,以扶智与扶志为主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载体,以孝老爱亲、感恩社会活动为切入点,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形成共同前进的合力。该区还积极开展了送春联下乡、送戏下乡活动和送电影下乡活动,将弘扬正能量的故事片带到乡间,据统计,仅今年5月份就放映210场电影,观众达1万5千人次。

与此同时,该区还组织创作一批反映扶贫、移风易俗内容优秀剧目,完成了歌曲《九江山歌唱扶贫》、快板表演《全民共助奔小康》等一首歌、一个快板、一个小戏和一个小品的创作,并组织群众排练表演,让群众成为主角,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演,实现了“由外而内”的精神输入向“由内而外”的精神成长转变。据统计,今年以来,柴桑区各地已积极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各类文化活动4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