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这个历史文化非常悠久的国度来说,它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现存的一个,不少原因是因为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另一个原因在于它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皇帝制度。为什么这项制度能保证中国的存在呢?首先它将权力集中到了皇上一个人身上,各地都以皇帝为中心。有了这样的信仰价值体系,都认可这样一个天子的存在,就很少会出现反动的情况,除非这个国君当的太过分,百姓忍不住要起义推翻。然而在明朝以前,还有一个人物的身份,也是皇帝一般的存在,这就是丞相。换句话说,很多事情都是皇上交待丞相去做的。时间一长,虽然人们都很认可皇上,但在形式上却听丞相的。 历史上有这么一位丞相,甚至决定了皇帝的去留。可是其他方面却没有做坏事,而是全心全意为国家、为百姓谋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

大家可能不太了解他,但典故却可能听到过。他就是“行伊霍之事”的“霍”,霍光。人们常用这个典故来指那些能摄政决定帝王的相国。他是西汉著名将军---霍去病的同父异母的兄弟,字子孟。想必这样的家世,培养出来一个丞相很正常。早在子孟十几岁的时候,哥哥就把他带在身边,到长安学习和教育。因为霍家功勋卓著,所以哥哥为他谋得一个小官职。不得不说哥哥对弟弟的教育很成功,在宫里几年任职,子孟都没犯过错,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的得到提拔。汉武帝对他也非常欣赏,着重培养他的能力。 汉皇宫里的事,就和任意一个王室一样,皇亲嫡系里明争暗斗征,原先的皇储被逼死了,皇上立了新的皇子为储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

太子自然是需要有一个好的老师来培养的,在众多大臣之中,他选择了霍光。当然,皇帝说的没那么明显,而是派人送给了他一幅画,画的内容就是周武王的弟弟辅佐侄子治国的场景。这画的意思霍子孟懂了,也勤勤恳恳的在平日里多关注太子,悉心引导教育他。 在刘彻去世前,他和其他几个大臣都被公开指为新帝的辅臣。其实这个意思大家都懂得,说白了,新帝长大之前,很多事多半都是由他们几个决定。往往这才是王朝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可是霍光是汉武帝看着成长的,他才不会辜负先帝的信任。 当时这几位大臣们其实都有姻缘关系,两个都是他的亲家,可以说基本都是以霍光为中心的活动集团。然而霍子孟很明白自己的使命,他秉公办事,不谋私情。本来亲家想立他们二人的孙女为皇后,当时她才六岁而已,如果真的成功了,这几位的地位可就又不一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

可是霍光极力反对这件事,就是不同意,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可是亲家和他不是一路人,为了向上爬,他找了公主做后盾,多次请求皇上赐予官职给他家。在这件事上霍光也极为反对,阻碍了亲家的门路。于是这两位结下了梁子,成了大政敌。后来亲家还陷害霍子孟,说他要造反,都准备杀掉他。不过皇帝没听他的,姓霍的这才安然无恙。 可以说霍子孟对皇上是非常忠心的,正因如此才树立了不少政敌。亲家的愿望久久不能得逞,便决定铤而走险,废掉皇帝,另立新君。不过最后计划被霍家人识破,这群造反的势力通通被灭,辅佐皇帝的,就只剩下霍子孟一个了。汉昭帝对他是十分信任,好多大事都是听从他的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

于是在霍子孟的主导下,汉室王朝又一次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措施,不仅多次大赦天下,还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来鼓励农业。这一段时期,天下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和外敌的关系也变得平和了不少。可以说这都是霍光的功劳。 当然,霍子孟最出名的事还是他废帝的典故。汉昭帝感染了疾病,突然驾崩,而他有没有子嗣。经过满朝文武一商量,霍子孟决定立汉昭帝的侄子为新帝。虽然新的君主有了,但真正的权力却还在姓霍的手上。新帝登基没多久,就开始过起了享乐生活。选新妃、终日在后宫里玩乐,朝廷里的事完全不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

这样的皇上,霍子孟接受不了。于是在太后的允许下,新帝被霍子孟废掉了。在这样封建社会里,宰相的权力是很大的,但能废掉皇帝的,几乎没有,然而霍光就是其中的一个。在此之后,他在民间找了汉武帝的另一个孙子继位,这就是后来的汉宣帝了。 从被哥哥培养到送入宫中就职,从一个小官到被皇帝指定为辅臣,霍光是个非常上进的人。即使在权力很大的时候,他也不徇私,为王室着想,这样的忠心也是值得我们肯定的。在辅佐皇帝的时候,他不贪功,不贪权,最后还政于天子,这样的宰相,太值得我们了解和尊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