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山和畅

苗重安绘画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时间:8月4日开展(国博官网预约)

● 中国国家博物馆

(扫码评价展览)

苗重安先生是新中国美术院校自己培养的具有扎实绘画功底的艺术家。本次展览展出百余件苗重安先生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试图在深入观照作品的基础上,探讨其和传统的关系,和时代的关系,和环境的关系,以及画家精神世界的关系。

展览设计也跳出了惯常绘画艺术展的思维模式,打破以绘画题材划分或艺术家个人成长经历的区隔模式,以苗重安先生的画作为个别案例,探索与前人对话的新方式新途径。以期这些充满现代性审美关怀的艺术作品能够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可资借鉴有益尝试,期待广大观众能够从画作中深切感受中国山川之美、艺术之美,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众志成城

抗疫主题美术作品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时间:8月1日开展(国博官网预约)

中国国家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展览分为“抗疫·美术家在行动”“抗疫·书法家在行动”“抗疫·全国群众在行动”三个单元,展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创作的美术作品近200件(套),艺术形式涵盖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宣传画、连环画、雕塑、书法、篆刻及工艺美术作品;创作内容以表现病患救治场景和疫情防控工作为主,兼及疫区人民生活保障、复产复工、对外医疗援助等方面,全面生动地刻画了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艰辛历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的伟大抗疫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妙合神形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时间:7月15日开展(国博官网预约)

● 中国国家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分“帝王·皇族”“雅集·行乐”“名臣·名士·闺秀”“学者像传”四个单元,展出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50余件(套)展品,从不同方面展示明清肖像画的历史、文献与美学价值,由此梳理明清时期肖像画的嬗变与演进历程。

明清两代是肖像画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独立时期。这一时期的肖像画,写实和写意兼具,宫廷与民间并行,并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美国学者高居翰在《中国绘画史》中提到:写真画之所以突然而出人意表地在17世纪当中跃升至严肃艺术的层次,有可能是肇始于两股动力的汇合:一方面是由于此一时代的关注所在,越来越注重个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由欧洲传入中国的艺术创作手法,比起中国以前的绘画传统,都更加重视画中形象的个别特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雕绘乾坤

潮州木雕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中国国家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潮州木雕是中国著名的民间木雕体系之一,流行于粤东的潮州、潮安、饶平、普宁、汕头、澄海、潮阳、揭阳、揭西、惠来等旧潮州府属地区(今统称潮汕地区),与东阳木雕、黄杨木雕及龙眼木雕并誉为“中国四大木雕”,其历史源远流长,造型丰富优美,地域特色鲜明,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潮州木雕多髹漆饰金,亦称“金漆木雕”,融雕刻、髹漆贴金、金漆画等多种技艺于一体,其独特之处尤在于出神入化的镂通雕技艺,作品玲珑剔透,既体现雕刻的立体性,又能塑造层层迭迭的多维度空间,像绘画一样表达情节丰富的故事,再加上民俗意蕴深厚的题材纹饰,无不体现着潮汕地区的传统生活脉络,散发出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记住乡愁

山东民艺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中国国家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地处黄河下游,东抱大海,是孔子的故乡,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漫长的农耕时代,勤劳朴实的山东人民在利用自然、经营生活的过程中,用勤劳和智慧塑造了兼具黄河文化和滨海文化特点的民间艺术。功能各异的农具和柳编、美观舒适的居住空间、花样繁多的饮食器具、凝聚巧思的织绣和印花布、精美考究的节俗用品、趣味盎然的儿童玩具,无不传递着山东人民对富足与美的追求。本次展览分农事器用、康乐人家、衣裳锦绣、游艺乡风四个单元集中展示1500余件(套)山东民艺藏品,打破工艺类别,还原传统民艺使用方式与文化语境,全面系统反映山东地区传统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面貌及蕴于其中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意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6

高山景行

孔子文化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时间:2019年12月27日开展

● 中国国家博物馆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标识,对春秋以降2500多年的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孔子诞辰2570周年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山东省人民政府携手推出“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主要目的就是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探索创新策展理念和展陈方式,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让更多沉睡在库房里的文物活起来,引导观众深入了解孔子思想的演进脉络与深远影响力,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脉,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7

异域同绘

中国美术馆藏日本浮世绘和清代木版年画精品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时间:2020-08-05 至 10-15(需要在中国美术馆官网预约)

● 地点:中国美术馆19、20、21展厅

中国清代木版年画和日本浮世绘是中日两国民族艺术的瑰宝。二者同源于明代书籍版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相近的制作工艺;同时,由于社会功能、艺术传统的不同而各具艺术风格与民族特色,在17至19世纪的东方世界里大放异彩、相映成趣。

此次展览甄选中国美术馆藏清代木版年画和日本浮世绘共计一百余件,从渊源、技术、发行及风格等方面展示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异与同,进而探究两者所反映的不同的审美趣味、心理诉求与民族精神,同时希冀以精彩的作品给观众带来一场美的盛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8

读城

探秘北京中轴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时间:2019年12月21日-2020年12月20日(需要在首博官网预约)

● 地点: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O展厅

北京有一条古老而神秘的城市轴线。它始于元朝,如“书脊”一样,贯穿南北,形成了北京两翼对称,庄严肃穆的城市格局。梁思成先生把这条轴线定义为中国古代大建筑群平面中统帅全局的轴线,称中轴线。

“择天下之中而立国, 择国之中而立宫” 。中轴线是古都北京的脊梁和灵魂,严谨、中庸、秩序,体现了尊卑有序的价值观以及天人合一的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城市建筑上的反映。这条世界上现存规模最长的城市中轴线,汇集了北京古代建筑的精髓,蕴含着华夏文明的精彩印记,也发生了不少鲜为人知的神秘故事,留下了至今未解的历史悬疑。

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探古访今,一同开启北京中轴线上的探秘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9

此中真味

齐白石艺术里的中国哲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时间:2020年7月11日-8月31日(提前一天在北京画院公众号预约)

● 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4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的艺术饱含了中国人的哲思、智慧、幽默与寄情之味。他说“不似之似乃为真”,用一管老笔在黑与白、写实与写意、形貌与神髓之间自由穿梭,赋予物象来自生命的活泼与真实;他刊“一襟幽事砌蛩能说”,将平生领悟与感慨倾注于画卷,或因物喻志,或为诗造景,妙在弦外之音;他题“剔开红焰救飞蛾”,折射出中国文人与自然万物相通达的精神气质:亲和世界,以及一花一木、一草一虫,在宏观与微观之间任意游走,体验世间的美好。此次展览分别以“不似之似”、“象外之意”、“物我之际”为章节,由白石之作,一探中国人的形神观、意境观与宇宙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

一幅画的诞生

北京画院画家作品展

● 时间:2020年7月21日-8月16日(提前一天在北京画院公众号预约)

● 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1至3层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幅画的诞生——北京画院画家作品展”于2020年7月21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面向公众开放,展览共汇集了北京画院31位在职画家的艺术创作一百余件,涵盖中国画、油画、装置、影像等多种艺术形式。此次展览为北京画院举全体画家之力筹办,较为全面地呈现了北京画院画家群体的艺术创作面貌。

“零距离”观看艺术创作,解读“一幅画”的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

自强不息

叶浅予自选速写作品研究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时间:7月30日-8月31日

●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需要在国家画院官网预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浅予(1907-1995)是中国现代漫画家、国画家、美术教育家,他曾长期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创立了「传统、生活、创造」三位一体及「临摹、写生、创作」三结合的教学体系,对现代中国画发展影响深远。

1930年代起,叶浅予坚持长期创作速写,60余年间共留下上百册速写,作品主题包括各地采风、戏曲人物、舞蹈形象、体育运动、动物植物等,不仅见证了他一生的创作足迹,也体现了他勤奋刻苦、自强不息的艺术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

徐岩的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时间:2020年8月8日-9月10日

● 中国油画院陈列馆

本次展览将展出徐岩(1942-2019)的写生作品。在北京长大的徐岩曾就读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长期在宁夏工作。1995年他因病退休返回北京,从此致力于用画笔记录北京老城街景,画面中的建筑如今大部分已被拆除。

多年来,徐岩几乎每天都坚持出门写生,并且为每幅素描书写题记:这里曾是何处,谁曾是楼宇的主人——前清的恭王府、北洋时期的官邸、占领年间的刑警处、民国文人的旧寓,以谦虚而朴素的个人视角为老北京描画档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3

甲骨文记忆

● 时间:常设展(需要至少提前一天在“国家图书馆服务号”预约参观)

● 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五、六展厅

「甲骨文记忆」是国家典籍博物馆的常设展览,共展出国家图书馆收藏的65件甲骨,普及甲骨文知识,促进甲骨学研究,并向甲骨文的发现者、保护者、研究者致敬。

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也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殷墟出土的甲骨是研究殷商历史的第一手文献资料,是中国典籍的萌芽。国家图书馆现收藏有35651片甲骨,约占甲骨存世总量的四分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