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赵语涵)今天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月度报告。受汛期影响,7月全国CPI同比涨幅反弹至2.7%。虽然同比涨幅出现反弹,但CPI仍维持在“2时代”,处于温和上涨区间。

环比方面,7月CPI由降转涨,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8%,涨幅比上月扩大2.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62个百分点,是带动CPI上涨的主因。食品中,随着餐饮服务等逐步恢复,猪肉消费需求持续增加,而多地洪涝灾害对生猪调运产生了一定影响,供给仍然偏紧,猪肉价格上涨10.3%,涨幅比上月扩大6.7个百分点;受不利天气影响,鲜菜价格上涨6.3%,涨幅扩大3.5个百分点;由于蛋鸡存栏减少,夏季产蛋率有所下降,鸡蛋价格在连续9个月下降后转涨,上涨4.0%;鲜果大量上市,价格继续下降4.4%。

非食品价格由上月环比下降0.1%转为持平。非食品中,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2.5%和2.7%;暑期出游增多,飞机票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上涨2.9%和1.7%;夏装折扣力度加大,服装价格下降0.5%。

从同比看,CPI上涨2.7%,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3.2%,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6%,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4.4%。

7月CPI涨幅小幅反弹趋势是否会延续?市场人士分析,7月CPI不能改变下半年物价走势,下半年物价稳中趋降有利条件较多。首先,生猪供给稳步增加,猪肉价格对CPI上涨的推升作用减弱。同时,2020年全国夏粮产量创历史新高,这将为食品价格稳定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工业品价格低位运行,对消费品价格传导较弱,翘尾因素也对CPI涨幅的影响呈逐季回落态势。